APP下载

“信息圈”的变化对图书馆界的启示

2018-08-07甄利华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变化图书馆

甄利华

摘 要 在科技发展与网络普及的推动下,信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期刊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界必须意识到这些变化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便在新的环境中充满活力,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信息圈 变化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84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Information circle" on Libraries

ZHEN Lihua

(Xingtai Library, Xingtai, Hebei 054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field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 books, periodicals is no longer the primary means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resources, digital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Libraries must be aware of these changes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so that we can develop vitally and healthily in the new environment.

Keywords information circle; changes; libraries

信息無处不在,充斥在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生活、工作、娱乐,都与信息息息相关。然而对于信息的定义目前尚未有定论。控制论之父、信息论创始人之一的诺伯特·维纳(N.Wiener)对信息的解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能量。”“信息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1]申农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2]我国学者钟义信指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3]

对于信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设备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实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和不可或缺性。在此背景下,信息有如空气一样,是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一切数据、符号、信号、资源。

1 信息领域的主要变化

1.1 信息类型的变化

按照信息载体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印刷型信息、缩微型信息、声像型信息、数字化信息。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印刷型信息已经退出了一统天下的局面,数字化信息成为所有信息中的有绝对分量的一部分,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化信息集散地。世界范围内,传统印刷出版在缩减,电子书已经进入被接受的阶段。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从载体中脱离出来,进入开放的网络中。图书馆面临出版的、未出版的、印刷型、数字型资源同在的局面。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信息用户不再关注信息类型——图书、期刊还是网络资源,只要能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商业性的信息开发商越来越多,他们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来迎合这一消费群体。

过去的十余年中,Blogs 、wikis 已成为网络中较可靠信息的发源地之一。根据Blogads的执行总裁统计,86%的人认为Blogs对于了解新闻和个人观点是极其重要的;80%的人表示他们可是通过Blogs了解其他任何地方没有的信息;66%的人认为Blogs可以及时地了解新闻;60%的人肯定Blogs的真实性。[4]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logs在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微信、知乎、豆瓣在人们的信息获取中作用日益增大。

1.2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借阅、复印、传真等,随着通讯工具和网络使多媒体信息充斥整个世界,并且迅速增长,E-mail、即时通讯软件、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广泛使用,可能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绝大部分信息对发送者和接收者来说费用是极低的,信息用户对对他们有价值的信息不在意其价格但越来越关注信息的可控性、传递途径、个性、方便程度。新的传递技术在信息世界里是革命性的技术。

1.3 信息采集途径的变化

传统的信息主要是印刷型信息,采集方式主要有购买、交换、接收、征集等。在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以上方式已不能将所有信息搜集齐全,于是高新信息技术应运而生。搜索器可以在网络中漫游,发现和搜集信息,如Spider、Robot、Crawler等。分析器可以理解搜索器所搜索的信息。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交谈、采访、社会调查的方式获取更直接生动的信息。

2 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界引发的思考

信息内容不再依赖于载体的形式,用户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传播途径来获取信息,这对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商来说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思考信息的采集、传递、服务等工作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2.1 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曾经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的馆藏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电子阅读机、读报机、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这些新型的阅读设备、服务方式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构成。文化部的三大惠民文化工程让数字阅读、数字资源深入到城市、农村。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职能有所不同,服务人群也不同,因此,在进行资源建设时一定要以读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切忌盲目地进行跟风式的数字资源建设。如儿童图书馆、儿童借阅室具有培养儿童阅读习惯、进行早期教育等职能,印刷型数字资源依旧是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在采购的同时应充分重视自建资源,将本地重要的地方文献、古籍、讲座等资源进行数字化。

2.2 关于图书馆信息提供方式的思考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书刊借阅、参考咨询。书刊借阅是图书馆的基础服务,需要读者到现场后为其提供各种所需资源的借阅与查询服务。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服務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借助移动设备通过互联网开展服务。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7.5%。[5]这也意味了人们寻找信息、接受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在坚持传统服务的同时应努力开展移动服务。微信在近几年内迅速发展,截至2017年12月,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达到4.17亿,微信上可查询和办理的服务达到9930项。[5]很多图书馆都意识到移动服务的重要性,纷纷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图书馆服务,为读者提供借阅信息查询、馆藏查询、电子书借阅,向读者推送馆内各种信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专业人员优势开展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有待加强的一项信息服务。

2.3 关于图书馆服务的思考

让新兴信息消费者们在虚拟世界中感觉很自在的三个主要趋势是:

(1)自助服务。自助服务,信息消费者自行操作,利用搜索引擎来作为通向事实和答案的门户。像百度知道、知乎等这类服务已经成为自助服务而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参考服务。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总数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使用手机搜索应用的网民达82.9%,[5]无可争议的实事是,在互联网上获取和查找信息内容,远比在图书馆要快、要方便。信息消费者把一个词键入检索框中,点击一个按钮立刻能看到结果。相比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劣混杂,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因此,图书馆应该利用资源优势,借助移动网络与设备,为人们随时随地提供信息服务,让我们的服务更加便捷。

(2)用户满意。用户满意,信息消费者对服务很满意。当人们突然想要获取某种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并且通过这种途径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信息消费者对他们在互联网上找到的信息的质量总的说来表示满意。图书馆界要及时意识到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情感需求,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首先,摆正自己服务者的态度,能够按照读者的需要在其规定的时间为其提供服务,而不再将服务限定在八小时以内。其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让读者有信息需求时首先想到的是图书馆,而不是百度、谷歌。

(3)无逢性。无逢性,把人们的学习、休闲、工作在时间上割裂开来的传统情况,正在逐渐演变为无逢世界。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体现的最明显。他们的世界是个无逢“信息圈”在那里,工作、娱乐和研究的界限消失了。图书馆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很少,图书馆应该努力为信息消费者提供可以自由自在、 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以支持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的产品和服务。

3 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充斥着整个社会,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信息行业逐渐趋于成熟完善,功能各异、服务周到的信息服务部门积极的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在影响着人们的信息获取与利用习惯,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图书馆界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调整信息工作的各个环节以至服务来适应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肖峰.信息技术哲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36.

[2] 马费成,赖茂生.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 杜根远,张火林编著.信息技术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2.

[4] The 2004 Five-Year Information Format Trends Report[EB/OL].[2014-05-21].http://www.oclc.org/info/2004trends.

[5]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3-14]. 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7026.htm.

猜你喜欢

变化图书馆
这五年的变化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我来添画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