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问题研究

2018-08-07董桂清王翠华梁文辉黄梓莹樊建明陈凯辰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学生问题对策

董桂清 王翠华 梁文辉 黄梓莹 樊建明 陈凯辰

摘 要 近年来,从在读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是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军队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2009年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应征入伍和退役复学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校园诞生了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特殊群体。本研究以退役复学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群体在校园再融入时存在的问题,挖掘其优势,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退役复学 大学生 校园再融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77

Research on the Re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Retired from University

DONG Guiqing, WANG Cuihua, LIANG Wenhui, HUANG Ziying, FAN Jianming, CHEN Kaichen

(School of Marxism,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cruiting new recruits from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to build a modern, information-based military in a new situatio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ries of related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2009,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enrolled in military service and retire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 special group of retired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born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This study takes retired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integration of this group on campus, explores their advantag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go back to school; college students; reintegration of camp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优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笔从戎。大部分学生入伍前对大学生涯迷茫彷徨,参军恰能提供一个提升思想境界、强壮体格的途径。大学生士兵由于知识水平较高,通常会被领导托予重任,普通士兵的质疑使他们不断提升对自身要求。调查显示,90%的退役复学大学生获得优秀士兵荣称,且近1/3荣立三等功,而基层连队每年仅有一到两个三等功名额,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士兵在部队表现较佳。

(1)信仰坚定,政治觉悟高。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中能接受系统化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教育为主,教育途径层层铺开,面面俱到。教育内容涉及党的理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每天的读报看报、观看新闻联播,使大学生士兵了解时事政治,实时接受教育;每周的思想汇报、党(团)日活动,以及不固定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士兵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入党申请书撰写,使大学生士兵更加坚定党的信念,从而使他们在退役复学后更凸显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2)品行端正,组织纪律性强。严谨的部队生活、教育、训练以及领导战友的熏陶,使得大学生退役后打上军人烙印,一身正气。规范的条例条令,打磨了大学生的个性棱角,使其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且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退役后大多数依然能保持本色,得到多方赞许。

(3)思想成熟,标准效率高。部队是一所社会大学,两年的摸爬滚打,困难与历练、坎坷与心酸,让大学生的心智逐渐发展。两年的部队工作生活,使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更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相比普通大学生,他们更为成熟、缜密、冷静、谦虚,在学院、班级、社团中出色的完成工作,并发挥其模范作用。

(4)目标明确,规划未来。在部队两年的思考,让他们明白勇于实践远比无谓思考更有意义。大部分退伍大学生复学后能直面未来,能从当下出发,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其中80%以上的退役大学生能调整心态和位置,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

2 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存在的问题

(1)人际交往困难。47%被调查退役复学大学生表示由于年龄差距、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以及插班式的学习使其不愿意主动交流,无法打成一片。加上部队所强调的政治责任、意識形态、纪律观念、战斗精神等主流思想与大学散漫的生活习惯、多元的文化思想格格不入。突然的转变使他们无法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和文化,会出现思想茫然的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退役复学大学生自我感觉“另类”,产生强烈的落差感。

(2)学业脱节。退役复学大学生中断两年系统的学校学习,复学后学业难以衔接。调查显示,仅有36.5%的人认为学习跟得上进度,27%的人认为学习比较吃力,36.5%的人认为学习重心偏移就业;另有43%和36%的人分别认为专业课和英语课比较困难。

(3)就业压力大。32.5%的被调查者表示复学后在前途问题上存在重大困难。服役期间繁忙劳累的军事训练令他们无暇思索未来,突然转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生活使其难以适应不得不思考毕业后的去向,而学业的脱节导致他们在岗位应聘中处于劣势。

2.2 存在问题的成因

(1)缺乏指导关心。访谈显示,退役复学大学生重返校园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关心。由于学业中断两年,重新融入大学会出现迷茫期,但新的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与关心,仅以对待普通学生的方式对待他们,由此导致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缺乏展现平台。调查显示,仅有2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较多能展示优势的平台,但也有20.5%的被调查者认为平台形同虚设,42%的被调查者认为展示平台少或者没有展示平台。由此可见62.5%的被调查者反应平台缺失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因而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建立相关的展现平台尤为重要。

(3)相关政策欠缺。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对政策满意,但仍有约31%的认为不满意或者不确定,其中33.3%的认为政策不完善,36.5%认为政策实施程度低,12.7%认为政策宣传不到位,这直接影响了退役复学大学生对政策的判断。

3 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问题的对策

退役复学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同时,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中存在人际交往困难、学业脱节、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亟待从发挥优势和提供帮助两大方面应对解决。

3.1 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优势

退役复学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管理能力、执行力以及特殊技能。学校应该积极搭建平台,鼓励退役复学大学生参加到班级、社团、学院、学校的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工作,发挥其引领作用。

(1)引导退伍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建设。习近平主席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高校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两课教育主要是依赖课堂并且缺乏生动有力的案例说服。在“走出课堂、注重实践、面向生活”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退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建设作用。一方面,退伍大学生思想觉悟高,具有严明的纪律习惯。他们是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是教育大学生树魂立根的好榜样,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活教材;[1]另一方面退役大学生既了解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又了解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2)组织退伍大学生参与学校国防工作。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我国的国防教育主要渗透在日常专栏宣传和思想政治课中,缺乏相关的国防教育宣传讲座。退役大学生返校有利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高校学生应征入伍的发动与宣传工作。二是对学生进行军事素养的教育和军事技能的训练。

(3)鼓励退伍大学生参与院校管理工作。学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退役大学生既是学生,来自学生群体,较了解学生的情况,能理解学生的需求;又是军人,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鼓励退役大学生参与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增强其自我价值认同和拓展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积极鼓励退役复学大学生加入学生组织,担任组织重要职位,以兼职辅导员的身份参与学院学校的管理工作。聘请退役毕业大学生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或加入校友会组织。

3.2 为退役复学大学生提供帮助

调查统计,大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认为学业和就业是最大问题,39.5%被调查者认为与班级同学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等。因而退役复学大学生返校后的学习成长需要思想引导、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 [2]社会各方应从加大新环境适应教育、增设学业辅导并跟进、多方面主动交流沟通、切实提供就创业渠道、加快完善落实现政策这几个方面提供帮助。

(1)加大新环境适应教育。退役复学大学生容易对环境的改变、利益的抉择、观念的冲突处理不当而陷入困惑、焦虑、恐惧中,严重的甚至产生异常激烈行为。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后期、成年初期,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我同一性逐步确立,客观地认识自我也成为可能。[3]因此,学校要坚持重在预防的工作原则,关注复员大学生心理适应、人际交往、学业成绩、职业生涯发展等突出问题,对重点个案进行定时跟踪,采取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复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2)增设学业辅导并跟进。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事关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由此增设学业辅导并跟进极其必要。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把参军的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迁移到学习上来,增强“我能学好”的信心。第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借助集体教育的力量,鼓励同班和同专业的同学教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难题。第三,学校根据实际建立学习辅导室,供退役复学大学生辅导、自习和学习交流所用,为顺利毕业提供助力。

(3)加快完善并落实政策。落实退役相关政策是保障退役复学大学生权益的关键。国家要加快完善并落实政策,第一,政府要总结退役安置工作经验,加快完善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的相关法令和福利制度,以吸引更多大学生参军,确保我国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学校武装部每年要积极向应征者宣传和解释国家关于复学的政策和条件,使应征入伍大学生能深入了解相关政策,让参军大学生全心全意入伍。第三,把好复学关口,学生复学之际,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应亲自召开相关部门领导的协调会,保证落实好政策规定的补偿和抚恤等事宜。

(4)切实提供就业帮助。落实好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需要提供切實的就业帮助。学校应大力宣传就业政策,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与有关部门主动沟通协调,优先推荐复学大学生就业,或在岗位待遇上为其提供便利条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退役士兵就业机制,通过挖掘安置潜力、引导自谋职业等办法,为退伍士兵就业铺路架桥,大力鼓励退役大学生利用手中的退役金进行自主创业,学校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落实贷款、税收优惠向退役大学生创业群体倾斜,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 计颖.复员大学生角色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59.

[2] 蒋东旭,陆天宇,冯秋然.退伍大学生校园再融入问题分析[J].教育观察,2015(4):66.

[3] 郭玉琼.关于复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8.

猜你喜欢

大学生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