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研“导师制”提高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改革

2018-08-07刘博宋祯彦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科研导师制

刘博 宋祯彦

摘 要 以科研“导师制”来培养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能拓宽中医药院校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普遍不高,且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因此,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考核机制、增加投入、激发学生兴趣,来提高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能提高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整体水平,并为进一步深造提供人才储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导师制 中医药院校 科研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34

Reform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TCM Academies through the "Tutorial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IU Bo, SONG Zhenya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using "tutorial system" to expand students' horizons,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further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re generally pore. We plan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se method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under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helping to provide talent reserves for the postgraduate study.

Keyword tutorial system;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2015年,習总书记曾经提到:“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六日,国新办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提出“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组织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止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研制开发”,这一白皮书内容明确指出了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医药科技创新提出了要求。因此,如何提高中医药高校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中医药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在新时代,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然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药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还与多年前的一样,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很少有学校注重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1]即多数高校还是传统的讲授知识,却没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也设置了自己的导师制,然而,这样的导师制并非是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更多的设定是指导学生的生活等。这样的设置并不合理,因为学生的生活管理等都有专门的老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作为科研导师,就应当主要承担培养学生科研的任务。除此之外,现有的中医类院校在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1 当前中医药高校学生科研能力不高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方式落后

传统的中医药院校存在的培养方式问题主要是“重临床轻实验”,或者“ 重理论轻技术”,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已经知道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是让学生验证这一结果。[2]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方面,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认为科研不重要,思想上不够重视。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不知道创新是何物,这就导致毕业生将来的工作中缺乏创新发现能力。对中医药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不利。此外,学校留给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通常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么短的时间是不足以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而且,这时候,许多同学都忙着考研复试、找工作、公务员考试等,所以,许多高校的毕业论文都成为了形式。[3]

1.2 经费和资源投入不足

科研的进行少不了经费投入和实验条件的建设,如学生在科研工作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而许多学校认为,本科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成果出现,因此认为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故而投入有限,科研设备也不对本科生开放,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1.3 缺乏相应的师资配备及机制

由于本科生知识水平有限,因此,许多老师认为本科生做科研只是简单的重复,浪费体力和经费。另外,许多中医药高校对本科生培养的导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许多老师认为带本科生只是“义务劳动”,再加上非常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导致老师不愿意再去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1.4 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中医药院校本科生课程多,作业多,任务繁重。对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评价他们“质量”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与保研、奖学金评定等直接相关。相比来说,科研就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即使学生发表文章,也没有在获奖方面的帮助,因而,许多学生并没有科研方面的自身需求。

2 本科生导师制及在中国的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牛津大学。[4]哈佛大学紧接着也设置了科研导师制。牛津的导师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开始,学校要求。每个本科生导师每个学期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以上,指导其读书心得或者查看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是否有问题。而哈佛大学的导师制则不同,它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说,针对大一的新生进行相应指导。洛厄尔(哈佛时任校长)认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对学校贡献很大,不仅使哈佛的导师们树立起了更好地培养优秀的研究人员的信念,也使学生们对学习态度和认知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国内一部分高校也实现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其中一部分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比如有学者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义为“高等学校在本科教育时,学校组织学术水平和职称较高的并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专家等担任大学生课外科研的指导教师,负责本科生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开展科学研究及成果申报等方面的指导工作。”[5]

3 以本科生导师制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改革

3.1 改革培养方式

传统的重教学轻科研,导致中医药院校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没有前期的科研训练,很难形成优良的科研思维,也许在工作中对某些现象有所发现,却苦于没有受到过系统性的训练而无法把想到东西做成科研论文,一方面,这是对医务工作者自身提高带来了障碍,另一方面,也对整个中医药领域的发展不利。许多学生有科研想法,诉求,却无法得到满足。相反的,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科研思维,对中医药整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方式方面,改革传统的培养方案。从让本科生最后一个学期才接触科研,到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从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开始,就确定科研导师,除了上课时间,要根据科研导师安排的工作,进入实验室工作。虽然一开始积累有限,但是有了之后的几年时间磨练,他们能学会许多科研理论、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科研的思维方式,知道遇到問题如何去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同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药,具有探寻科学真相的能力。这一点,对整个行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增加本科生科研经费投入

本科生的许多实验课程都是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多年来,中医药院校对本科生科研投入都相对有限,但是,这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科研能力很难提高,因为,真正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是阅读文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本科生缺少科研投入,使得本科生在研究的探索性实验时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因此,适当增加本科生科研投入,可以显著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思路和水平。然而,增加本科生的科研投入,并不是普遍的无差别投入,而是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对于有培养潜力的学生,以科研项目的形式,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有导师指导思路和方法,有仪器可以操作实验,有经费购买原料,就能进行一定层次的探索性实验。

3.3 改革教师作为导师工作机制

各中医药院校中的导师所带的学生都是研究生,这属于各位导师的正常工作,而让科研导师来指导本科生科研,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额外的工作,而且,本科生受到的培训少,相对来说要花的时间更多。因此,改革教师作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就需要要认可导师在工作的付出,在工作量核算上,职称评定等内容上,需要改革以往的评定方式,承认教师作为科研导师的工作量。在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报酬,激励导师来带本科生提高科研能力。

3.4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机制,激励学生的科研意识

传统的学生考核,如评优评先、研究生保送等,主要考核学生的成绩,这样选出来的都是笔试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而对于真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却存在不公平。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更需要鼓励学生做出科研成绩,在奖学金、保研等评定方面,都要增加相应的分数,如增加学生的科研成果评分,如发表SCI、EI或者核心刊物的论文,撰写专利授权等,都可以作为评定学生能力的依据。

4 本科生导师制对中医药院校培养学生的意义

4.1 拓宽学生思维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给予导师更多责任,同时也给有科研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培养条件。中医院校由于本身的特点,课程设置专业特色较强,因为这个原因,学生的思维相对局限于小环境。通过科研导师制,指导学生们如何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合理安排实验并实施,综合分析问题和数据,熟悉使用各类仪器,撰写和发表研究论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最前沿的发展和动态,还可以帮助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发散思维。对整个中医药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科研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