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三峡库区带状聚落空间拓展研究

2018-08-07李桂媛程丽媛刘鸿琳凌志常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

李桂媛 程丽媛 刘鸿琳 凌志常

摘 要 三峡库区带状聚落空间是自然环境与人居空间的物化体现,整体考量聚落空间形态,选择有利于聚落未来发展的空间拓展方式,是传统聚落科学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空间句法为分析方法,研究三峡库区带状聚落的现存空间特点,并对现有空间进行拓展模拟及量化对比分析,提炼出对库区传统聚落空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空间拓展方式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 空间句法 三峡库区 带状聚落 空间拓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30

Study on the Spatial Expansion of Strip-like Settlement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Spatial Syntax

LI Guiyuan, CHENG Liyuan, LIU Honglin, LING Zhicha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e banded settlement spac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the materializ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living space. 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to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settlement space form, choose the way to exp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ttlements. This paper proceeds with the method of space syntax, studying on the exist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anded settle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expanding the existing spa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developed a useful way to expand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the reservoir area.

Keywords space syntax;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nded settlement; spatial expansion

20世紀90年代以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国城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1]三峡库区城镇作为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所形成的特殊城镇群体,在空间形态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地无序扩张与混乱。城镇空间拓展的巨大需求与空间的有序发展、山地城镇的特色留存,是库区城镇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革新及历史地图向数字化转译,城镇空间格局拓展研究呈现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的趋势。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城镇自身的空间演变展开。何昌等(2017)对中小型城市空间扩展的各项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总结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2]王海军等(2016)基于空间句法提出一种城镇新型扩张强度指数,侧重于判定交通路网及人主观感知下的城镇空间变化;[3]车前进等(2011)以长江三角洲城镇为研究对象,定量揭示了区域城镇空间扩展特征的多样性、空间组织的异质性。[4]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空间发展理念和城市空间扩张模拟相比,国内对特殊类型的城镇空间扩展研究不多,且多以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归纳总结为主。究竟何种拓展方式可调控空间朝有利方向发展?这类实例预测研究较少。本文将空间句法的分析手法运用到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上,侧重于对其空间拓展的方法预测,探讨带状聚落适宜的空间拓展方式,为三峡库区传统聚落乃至城镇空间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 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量化研究空间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旨在探寻人居空间结构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在于从空间关系出发对空间结构进行精确描述。[5]它不仅关注局部的空间可达性,而且强调整体的空间通达性和关联性,为传统村落空间提供了科学模型与理论方法。空间句法在研究方法上分为视线分析法和轴线分析法,“在城市中运用轴线模型进行量化分析,不仅可以预测人车流,还可探讨可能的空间模式,并能预测新设计方案的效果”。 [6]

目前运用空间句法针对传统村落研究仅停留在对现有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缺少针对后续发展空间形态拓展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空间句法为分析手法,以三峡库区带状聚落为研究对象,抽取其现状道路轴线模型,导入Depthmap进行空间形态量化分析。在分析基础之,对聚落进行空间拓展方式的改变,并基于Axial Map计算结果进行拓展前后对比,推演出符合当地情况的空间拓展方法,力图为传承发展带状聚落乃至库区城镇建设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2 三峡库区城镇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2.1 城镇空间发展的特点

“前三峡”时期,库区多数城镇均依山面江占据临江三、四个阶梯。空间规模小,外部交通难,街巷尺度小。高山峡谷地形导致库区城镇空间依山势层层递进,并依托长江航运与对外交通道路,大城市呈单核心组团式格局,县级城镇则呈单核心一字或L型格局,形成独特库区山城空间地域特色与民居建筑形态。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动工,库区城镇空间得以重构,空间规模成倍增加,空间布局大多为沿江带状或组团状发展。[7]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城镇快速发展,城镇空间规模突破传统模式并不断发展,呈现出新格局。空间布局由单中心式发展成组团式格局,城镇空间分布呈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并存的状态。[8]

2.2 对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空间作为城镇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制约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空间穿行高效性、引导空间有序拓展、塑造城镇特色,是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三峡库区内城镇原始空间形态存在着出行可达范围较低、空间穿行时间较长等问题。在快速城镇化动力的驱使下库区形成了新型城镇空间,组团式、星座式、台阶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发展带来的压力。但城镇空间挤压较重、舒适性下降,交通联系不便捷,也丧失了山地城镇独有的空间特色,影响了库区城镇未来发展的独特生命力。

因此,对库区内聚落空间的研究,尤其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带状聚落的空间分析与科学拓展的研究,是与引导区域及城镇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促使城镇科学发展、保留山地城镇传统特色密切相关。

3 三峡库区带状聚落空间分析与拓展

3.1 带状聚落

三峡库区传统村落基于传统长江航运、商贸交易等需求而产生,库区内空间形体较完整的带状聚落共计7个,其布局与所处地形、地段存在明显的关系[9](如图1)。带状聚落陆路交通不便,山势陡峭,聚落纵向发展空间有限,空间格局多呈弯曲带状,或沿等高线、或垂直等高线布局。房屋建设集中于主要交通轴附近,其建筑搭建以減少土方量为目的,木架板壁屋或合院+吊脚楼为主要组合形式,紧密排列形成独特的沿街立面景观。

现如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当传统制盐工艺、转运驿道、水路航道被新型技术及快速运输方式所替代,对依靠传统手工生产、人力运输的带状聚落产生了巨大冲击,库区内部带状聚落呈逐出渐没落的趋势。

3.2 带状布局聚落的空间形态

三峡库区带状聚落排除异址复建聚落(即非自然形成聚落),按与等高线的位置关系,选取中山、西沱、宁厂三个古镇为研究对象,中山古镇平行等高线布局、西沱古镇垂直等高线布局、宁厂为沿河弯曲带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2)。

中山古镇依托笋溪河与长江通航,历来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重庆綦江、四川、贵州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交易。[9,10,11]当地房屋沿河边分布,形成一条平行于笋溪河的主要交通轴线。建筑形式多以吊脚楼+合院或木架半壁屋为主。在中山古镇发展过程中,新街建设采取了与老街相同的规划方式,依托等高线自然规划,新街建设整体平行老街。两街之间以蜿蜒曲折的小径连接,小径仅供人行及提供必要的消防通道,两边多为陡坡绿化,整体空间上仍保留带状格局。

西沱是宋代著名的陆路交通线,川盐、蜀绣等天府特产经长江水路运到这里,再经陆路转运去湖北利川、恩施一带。[9,10,12]建筑多沿江边建房继而一层层随山势向上延伸,形成长达数里的“云梯街”,其形式多为木架板壁屋及合院。西坨古镇基于原始老街垂直扩展出大小不同的新街,并在新街两旁依附地形修建房屋,部分新街纳入到市政道路中。西沱古镇在整体发展上由原来的单一垂直带状空间演变成为依附原始主要交通轴,横向拓展的几何网状结构。

宁厂古镇是我国历史最早的制盐地,宁长古镇紧靠宝源山,面朝香溪河,陡峭的地形使宁厂古镇可利用土地呈狭长带状,无法扩展。[9,10,13]建筑和民居沿香溪河蜿蜒延伸3~4公里,户户相联而成街,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及木架板壁屋。宁厂古镇如今仅在香溪河上架设多架吊桥以供当地居民使用。宁长古镇在空间格局、建筑现状上都有逐渐衰败的趋势。

通过上文列举的三个带状聚落,可以发现库区带状聚落在空间发展上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平行老街建立新街,新老街不紧密连接,各自空间独立;二是依靠老街横向拓展出新街,形成以老街为中心,往外辐射的发散形空间格局;三是地土地可利用性有限,空间格局保持原有风貌。

3.3 带状布局聚落空间现状的量化分析

对中山、西沱、宁厂三个带状古镇现状抽取道路轴线模型,导入到Depthmap进行整合度及可理解度的分析。针对现存的三类现状,得出Integration [HH]分析结果,以及Integration Rn-Connectivity散点图(如表1)。

从全局整合度分析中得知,中山古镇整合度为0.498,整合度中心区域具有明显的轴线关系。整合度最高地区位于老街月亮坝地区,最高值为1.626,新街整合度最高为0.553,二者在数值上相差较大,证明中山古镇空间的扩张方式保留了老街原始空间聚合地位,老街在带状格局中的核心位置并未受到较大冲击。

西沱古镇全局整合度较中山古镇低,为0.484,整合度中心区域以老街中段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面。整合度最高地区位于老街中段,最高值0.726,新街最高值0.707,二者在数值上相差不大,证明这些依托老街所形成的纵向拓展空间分散了老街原始的核心地位,对老街在空间上的活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宁厂古镇全局整合度最低,仅为0.389,整合度核心地区为沿河镇级公路,其次为通向对岸的各个吊桥。局部整合度最高的地方多集中于台地上,站在台地上能较好的对宁厂古镇带状空间有直观的感受。宁厂古镇现有可利用土地几乎被完全开发,古镇未进行明显的新街建设。

纵观3个聚落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的拟合度(即R2),其拟合度均在0.4及以下(如表2),说明带状聚落的可识别性较弱,归属感不强,人们不易从某一组团内部了解聚落整体空间(“拟合优度大于等于0.5为拟合度良好”)。[2]就单个聚落而言,西沱可理解度最高为0.333,宁厂最低为0.217,结合其各自的空间形态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纵向空间拓展的聚落更容易形成形态核心,其可理解性要远大于横向扩展的聚落。空间拓展的越开,其空间结构越接近网状几何布局,其空间的拟合度即可达性就越高。

4 带状布局聚落空间拓展

本节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带状聚落各自在空间格局上的特点,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空间拓展上进行方式的改变,并用空间句法再次分析,找出空间拓展模式改变后对古镇核心老街的影响,分析出适应于不同带状聚落的空间拓展模式。

宁厂古镇土地利用有限,无法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拓展,本文选取中山与西沱古镇为例。依据地势等基本条件,中山古镇加强两街联系,西沱古镇消减分支道路。空间拓展中采取相同的变量及link连接手法,只关注空间的连接而忽略其连接方式,综合对比同一地区的两种空间拓展模式对老街的影响及整体的优劣,找出最适宜该镇地形的空间拓展方式。

4.1 平行等高线的带状聚落

中山古镇老街与新街之间地势陡峭,若两街相连系则挖掘土方量过大,故古镇纵向空间拓展主要集中在老街临水面。总体拓展结合实际地形情况,控制挖掘土方量,尽量保留古镇原始建筑布局方式。在水巷子街及半边街的局部开敞空间上,增设过河途径,与河对面镇级公路相连接;在一人巷上依据地形横向连接其他古街支路。对中山古镇共增加4个空间上的连接,导入空间句法进行分析(如表3)。

经分析可知,古镇全局整合度提升至0.659,局部整合度提升至1.109,表明加强横向连接后,中山古镇整体空间活力显著提升。纵观全局整合度分布情况来看,整合度较高地区呈现散乱无规则分布,老街与新街最高整合度位置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全局及局部整合度最高地区集中在老街靠近入口的半边街上,数值为0.908,降幅明显。新街整合度最高值为0.872,增幅明显。可理解度为0.605,证明经过拓展后中山古镇新旧空间之间逻辑关系良好。

与拓展前中山古镇相对比,增加了四个空间的联系后,空间的整合度及可达性均得到大幅提高。在老街空间入口位置延伸至半边街地区均能较好地吸引人气,但老街整体的空间活力显著下降,聚落带状核心轴线受到一定的冲击。

4.2 垂直等高线的带装聚落

西沱古镇依据相同的拓展单量,除去保留已作为镇级道路的新建道路外,依据地形及周边房屋分布情况,在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前提下减少四个单位的空间连接,使其带状轴线格局更为明显,分析结果如表4。

经分析可知,全局整合度下降至0.402,局部整合度下降至1.065,表明古镇整体空间活力明显降低。纵观全局整合度分布情况来看,整合度高的区域呈线加片状分布,表明古镇空间凝聚度核心地区重新回归古镇老街。老街整合度最高值为0.538,小于古镇现状最高值0.725,新街整合度高的地区变化明显,且数值下降至0.514。拟合度下降至0.277,从局部某一点来了解整体的可能性较之前大大降低。

与拓展前西沱古镇相比,在减少了四个空间的联系后,其空间的整合度、可达性均大幅下降。削减分支联系后对于老街带状聚落的核心地位有所提升,老街的空间核心地位较之前明,但同时也下降了其空间的可达性及活力,空间的凝聚力仍未提。

5 结论与建议

5.1 库区带状聚落空间现状分析

三峡库区带状聚落空间现状可分为三种:横向平行老街建设新街,空间力上保留了老街的核心地位。该做法有利于带状聚落空间特色的延续,但过于长而窄的空间格局使得各部分间的交通联系困难,基础设施经济性较差,生活舒适感下降。随着聚落规模的不断扩大,聚落将越来越分散。此外,如果一味地沿江带状发展,势必加剧对长江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聚落与水的亲和关系反而下降。依托老街纵向拓展新街的做法提高了带状空间上的可达性,空间整体紧密,但对于老街的原始核心地位冲击较大。此外空间分布过于紧凑,街道狭窄,交通混乱,缺少集中的公共绿地及公共活动场地,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5.2 库区带状聚落空间拓展的建议

针对三峡库区带状聚落现状,并结合空间拓展的量化分析,對不同的带状聚落空间拓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图3)。平行等高线的带状聚落在进行空间拓展时,应避免聚落两端过于延伸使空间长宽比失衡,拓展时需加强新旧空间的相互联系,减弱带状空间所引起的视线狭窄、穿行时间过长等问题。打造开敞公共景观节点、铺设吊桥、设置亲水平台或参与性强的景观道路连接新旧空间,均可达到增加新老街空间互动性,提升空间穿行高效性的目的。而垂直等高线的带状聚落则需要在拓展中适当消减不必要的分支体系,减弱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过度可达。简化道路路网、打造新旧空间整体景观、规整功能空间分布均可达到强化老街形态核心、保留空间地域特色、合理分布空间疏密度的目的。

其次,为避免带状空间给人来带单调乏味之感,可在老街局部整合度高的地区及重要转折点打造具有导向性的公共空间景观节点。或在老街空间整合度较低的地方举办民俗文化表演和互动性的景观小品,以人为手段来调控人群在空间中的聚集和驻留程度。

针对土地利用有限的这一类特殊聚落,对其的空间拓展需将范围放大至聚落与聚落之间,加大聚落对外交通,打开空间闭塞的缺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聚落发展缓慢的问题。与此同时可依据原有空间轴线适当延长两端,形成带状风景廊。并在局部整合度较高的空间上举办民俗表演、或原生态产业体验活动,提高人群在该空间的停留时间,提升空间活力。

5.3 对库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城镇的发展在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与方式丰富着,同时也一定程度的趋同着。[14]库区城镇的发展建设,尤其应以避免模式套用、突出山地空间特征、最大可能性保留山地地域特色为前提,适度进行城镇的空间扩张及发展。对库区城镇的规划,不是为了使其成为下一个城市,探究山地城镇聚落空间拓展方式亦不是仅以发展作为最终目的。研究山地城镇空间特色,对于成功地引导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库区城镇可持续性发展,探索和总结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和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空间拓展的定量分析方法来探索库区带状聚落空间拓展的方式。而空间仅作为历史文脉的载体之一,山地城镇的特色保护还需要从社会生态的延续、功能业态的更新、历史文化的展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传统聚落形态的保护及库区城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春山,叶昌东.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6):728-738.

[2] 何倡,陈晓键.不同类型中小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研究——基于敦煌、金昌、张掖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7.32(1):111-118.

[3] 王海军,夏畅,张安琪等.基于空间句法的扩张强度指数及其在城镇扩展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2016.83(8):1302-1314.

[4] 车前进,段学军,郭垚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J].地理学报,2011.78(4).

[5] Hillier B.Space is the Machine: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6] Hillier B,Hanson J.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3-31.

[7] 李桂媛.三峡库区城镇空间多维耦合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5.

[8] 赵万民等著.三峡库区新人居环境建设十五年进展(1994-2009)[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9] 李曉峰,李纯.峡江民居——三峡地区传统聚落及民居历史与保护[M].文物出版社印刷社,2012.

[10] 王丹丹.长江文化带上的峡江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11] 谭人殊,钱星星.重庆中山古镇的聚落构成与建筑形式探究[J].重庆与世界,2012.3(10):6-7+11.

[12] 阮仪三.重庆石柱县西沱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12.36(3):97-98.

[13] 谭乔西.宁厂古镇的前世今生[J].中国三峡,2015.22(8):52-63.

[14] 李桂媛,谢涵笑,黄东升.基于传统民居空间重构的山地城镇景观特色初探——以武陵山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31(1):122-126.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化发展障碍、原因及对策分析
湖北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价及预警系统
生态原产地保护促进三峡库区绿色发展探讨
论金融支持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分析
三峡库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