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8-08-06陈黎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思考

陈黎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我国党群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培养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它具有政治性、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特点。目前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导致人才培养的结果不理想,人才培养模式已凸显其滞后性。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就业胜任力为导向,以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方案为主导,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和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推动和优化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小政府、大社会、重无服务”的行政管理日益凸显,对高校行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人才培养定位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生命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只有重视“懂经济、会管理、通晓法律法规”人才的培养,方能与时代变化合拍。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普遍与社会需求脱节,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历练。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都还沿袭着传统的理论传授的理念,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创造性调整或变革的教育运作方式。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当前,面向公共管理部门培养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倾向明显。课程体系政治学色彩浓厚,在当下与社会客观需求存在较大距离,教材内容更新度不够,其实质内容缺乏时代气息,鲜有创新点。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基础理论与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课堂上司空见惯的是教案式授课或课件式授课,师生之间完全处于“我讲你听”的“填鸭式”状态,讲什么和如何讲全凭主讲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顶多是记一些随堂笔记。长此以往,教师就会产生惰性而禁锢思维,学生很容易放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追求。

其次,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失衡。以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数是从政治学、教育学、思想政治等研究方向转行而来,其管理学、法学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底蕴较为浅薄,很难在教学、科研上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近年来,新引进的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或硕士生,虽然专业积淀厚重,充满青春活力,但教学经验匮乏,且“从高校到高校”的人生轨迹决定着他们存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其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许多高校为缓解行政管理专业师资紧张局面,从校内行政管理部门聘任了部分“双肩挑”教师,但其结果是“双肩挑”教师因精力有限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再次,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历练。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日常工作中会面临“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总结、决断”等实务程序,还要善于与人沟通交往,这单凭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以致用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课堂讲授内容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人才培养是以理论性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为辅。一项调查表明,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仅占课时总量的3.5%左右,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滞后,不能及时吸收发达国家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不能细致深入地分析现实的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突出能力取向。行政管理專业培养目标已不符合就业形势的需要,必须适时调整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应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前提,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要体现理解与掌握的知识体系,还要重视以能力核心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根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高校应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知识性课程与研讨性课程体系贯通理论学习,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应强化体验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课程。学校应设置厚基础、宽口径的理论课程体系,采用模式化培养,在专业主干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人才培养取向的不同再划分成若干专业小模块,如公共事务管理模块、社会事务管理模块、社区管理模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及企业行政管理模块等。这样突破了大部分高校大一统课程模式。采用模块化培养模式,使大学生可以适应在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个体等从事管理和文秘等工作的多重需要,就业有更多的选择。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首先,一是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培养具有地方特色、能够胜任市、县、乡镇、村落或社区特别是偏远地区所需要的,能够做好基层工作的行政管理人才。二是满足企业所需的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应该将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上,尤其是电子政务日渐普及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需要创新性思维方式来指导实践。其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尤其要将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四)加大职业实训课程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基地。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要将就业前景分析和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通过通识教育奠定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老师只是引导、协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外,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申请一些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校多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行政实践提供实习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所学的原理及知识,逐步提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晨.浅析高校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6.02

[2]姜士伟.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行政论坛,2016.08

[3] 蒋国宏.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04

[4]赵敬丹,陈冬蕾.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7.03

猜你喜欢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思考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探究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