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没骨花卉

2018-08-02

老年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用色徐熙南田

在中国绘画史上,“没骨”一词最初见于宋代。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苏辙也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由此可以证明,徐崇嗣发展并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从而创“没骨”花卉一格。所谓“没骨”法,即是不同于勾线染色的工笔“勾染法”,不用墨勾线而以色彩点染而成,这种技法丰富了工笔花卉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没骨”法在表现客观的花卉时,比之“勾染”法有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既可以谨严工致,也可以如意笔花卉那样点染自如,能工能写,亦写亦工,谨严者如工笔,点染自如若写意之笔墨淋漓,可以收放自如地去表现为之感动的自然。

由于先匠名迹零落罕见,到了清代,徐崇嗣的“没骨”花卉作品已实难见到。我们看到恽南田的作品上一再题:“拟北宋没骨法”“二种牡丹用北宋徐崇嗣法”“拟北宋徐熙赋色”。虽然他一再注明其师法渊源,但从其作品和艺术成就来看,不愧为创新开派的大家。他不仅力追徐熙、徐崇嗣的绘画技法,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遵循了文人画创作思想的同时,又研究北宋花鸟画注重写生和关照自然的艺术观,他在具备了文人画家高雅的胸怀之后,把这种情怀融入了他的“没骨”写生花卉之中,形成了自己冷艳超逸、不染纤尘、气味隽雅的艺术境界。

综观恽南田的作品,他的没骨花卉之所以能够达到出古入新的境界,是因为他“师造化”的艺术观。他曾写道:“当师造化,故称天闲万马”“出入风雨,卷舒苍翠,走造化于毫端……”他又说:“近日写生家多宗余没骨花(卉)图,一变为秾丽俗习,以供时目。然传模既久,将为滥觞,余故亟构宋人淡雅一种,欲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从其存世的诸多作品看,那些模仿南田画法的后学者正如上述所言,格调和气息与宋人“淡雅”的格调相去甚远。所以,没骨花卉要力戒脂粉华靡之气和秾丽俗习。

《桃实呈瑞》

在技法上,没骨花卉写生可以从水、色、墨、笔等四个要点上来把握。首先是水,古人说:“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对没骨花卉而言,用水则更为重要,正是因为用水的得当而使色彩鲜活、丰富灵动。其次为色,色彩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之中与墨相比往往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而没骨花卉必然是以色为主导的表现语言,亦可说 “以色为上”,也可以说“用色如用墨”。用色的高妙之处,在于把色的处理若水墨之高雅,若水墨之隽逸,若笔墨之虚灵。那样的用色才称得上是“活色生香”,好像让人闻到自然的气息与花香。没骨花卉用色之难莫过于用“粉”,“粉”之浓、淡、厚、薄与水色相交融,其味妙不可言,但用粉不当则使色彩浑浊暗淡,或是秾丽华靡而毫无淡雅之气。

《天寒犹有报春枝》

《荷花》

再者为“墨”。在没骨花卉中,墨与色浑然一体既是用墨之道亦是用色之道。墨的合理运用使色更加丰富而沉着,使色具有墨的韵味,使色墨神气浑然,色不若色,墨不若墨,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即使是色中无墨,墨中无色,亦可使人觉得色即是墨,墨即是色。

最后为“笔”。没骨花卉之用笔不同于书法及写意花卉之用笔,同样讲究“骨气形似,皆归乎用笔”。没骨花卉不仅能通过水、色、墨的把握来创造艺术的美感,而其同样要讲究笔法。通过笔法的笔趣之妙,更能体现画家的气质、禀赋、修养、情思。由此可见,恽南田为什么针对那些效慕者之“脂粉华靡之态”,而要“复还本色”了。以笔法表现“骨气”“形似”,而在“骨气”“形似”之外的遮蔽之下,更重要的还是品位和境界,切不可以“形似”的刻画作为终极目的。

研究没骨花卉,必然要谈及恽南田。南田艺术之可贵,就在于其既是传承又是创造。当世之没骨花卉已近不传,如何使我们中国绘画的文心、文脉不断,还需研习陈法、力创新格才无愧于世。

《石榴》

猜你喜欢

用色徐熙南田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大小S 对照记
“墨点无多泪点多”
珍惜手中瑰宝——南田石
平面设计中用色要素探究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
“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
徐熙画派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
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