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灌阳县“一季+再生稻”栽培性状表现及一体化栽培技术要点

2018-07-30时祖胜陈爱平伍存晟张金艳陆晓风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再生稻

时祖胜 陈爱平 伍存晟 张金艳 陆晓风

摘 要 2017年灌阳县“一季+再生稻”百亩高产攻关基地头季稻产量15.14 t·hm-2,再生稻产量8.28 t·hm-2,两季相加最高达23.42 t·hm-2。百亩示范区种植超级杂交稻及再生稻,通过采用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实现壮苗、强根、大穗、实粒,夺取超高产。

关键词 一季+再生稻;高产攻关;灌阳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05

灌阳县从2010开始,在黄关镇联德村创建“一季+再生稻”百亩攻关基地。经过多年技术集成,形成了“一季+再生稻”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017年,经自治区农业厅、全国农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实割测产验收,一季超级稻加权平均产稻谷1 009.45 kg·hm-2,最高田塊产稻谷1 048.33 kg·hm-2。再生稻平均产稻谷552.1 kg·hm-2,最高产606.4 kg·hm-2,百亩片平均产量23.42 t·hm-2,被袁隆平院士誉为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1 百亩攻关片的地理环境及栽培条件

百亩高产攻关片所在地为黄关镇联德村,位于灌江东岸,海拔350 m,年平均气温17.9 ℃,最高气温39 ℃,最低气温-5.8 ℃,年平均降雨量1 538.4 mm。采用江水自然灌溉,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砂壤土质,有20年以上冬种绿肥的历史,耕层23~30 cm,pH值5.75,土壤有机质含量63.7 g·kg-1、全氮3.56 g·kg-1、有效磷25.05 g·kg-1、速效钾71.46 g·kg-1。

2 栽培及性状表现

2.1 种植表现

2017年,灌阳县百亩高产攻关片种植的超级稻组合是超优千号,该组合在灌阳种植株高125.9 cm,主茎总叶片数15叶。百亩种植整体表现为株形好、结实率高、穗大粒多、抗病性强、高抗倒伏等优点。

3月20日开始播种,7月9日始穗,8月20日收割,超优千号在灌阳全生育期153 d左右。再生稻9月21日始穗,10月1日齐穗,11月3日收割,再生稻生育期75 d。

2.2 分蘖动态及成穗率

4月18日移栽,18.75万蔸/hm2,每蔸插2粒谷。4月22日开始定点调查,移栽培后10 d基本没有发生分蘖,主要原因是水稻秧田期低温阴雨天气过多,光照不足,4月21日—24日连续4 d最低温度低于15 ℃,5月2日后光照比较均衡,禾苗迅速增长,5月10日每蔸苗数达到12.8苗以上,达到240万苗/hm2,及时断水晒田,5月25日达到最高苗阶段,田间调查最高苗数达515.63万苗/hm2;8月10日田间调查,平均有效穗277.05万穗/hm2,分蘖成穗率53.73%。8月20日开始收割头季稻,8月28日田间调查达到最高苗数562.34万苗/hm2,10月28日调查,有效穗498.75万穗/hm2,成穗率88.69%。

2.3 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

收获前进行田间调查,头季稻3块攻关田平均株高125.9 cm,穗长27.1 cm,有效穗277.05万穗/hm2,每穗总粒243.0粒,结实率92.9%,千粒质量25.2 g,百亩平均理论单产15.78t·hm-2,区农业厅组织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实际单产15.14 t·hm-2,见表1。

再生稻平均株高86.7 cm,穗长17.6 cm,有效穗498.75万穗/hm2,每穗总粒99.9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3.1 g,理论产量9.97 t·hm-2,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实际产量8.28 t·hm-2。再生稻根系主体依然是头季稻根系[1],由于头季稻根系健壮,部分再生蘖在头季稻收割时已经萌动,其中再生稻的有效穗是头季稻有效穗的1.8倍,再生稻以有效穗对形成超高产贡献最大[2],品种的再生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见表2)。

3 一季+再生稻一体化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时,除兼顾头季稻丰产性能好、再生力强之外,还要兼顾再生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安全齐穗。在灌阳种植产量高适宜蓄留再生稻再生能力好的组合有Y两优900、超优千号、深两优5814、宜优481、沪优069等。

3.2 适时早播、培养壮秧

适时早播,秧苗素质好、大田分蘖质量高、有效穗多、穗粒数大,能显著提高超级稻产量[3]。根据历年的气象资料,灌阳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是3月20日左右,高产攻关田应在这一时期内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播种。

播种育秧采用低拱架覆盖尼龙防寒、塑盘湿润育秧,大田用种量15 kg·hm-2,移栽前3 d喷施送嫁药,做到带药插秧。

3.3 建立高产群体一体化栽培技术

灌阳县位于南方稻作区,气温上升,分蘖发生迅猛,头季稻的超高产栽培要求兼顾穗、粒二元结构,做到合理密植,以大穗取胜,同时要兼顾头季稻、再生稻对有效穗的要求。

采用宽窄行方式插植,插植规格宽行33.3 cm,窄行20 cm,株距20 cm,每蔸插2粒谷,基本苗37.5万苗/hm2,茎蘖达到210万苗/hm2左右开始搁水晒田,后期间歇灌溉,强化根系活力,促再生苗早发、齐发。

3.4 施肥一体化技术

百亩高产攻关田多年来有种植绿肥习惯,紫云英产量37.5 t·hm-2,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供应均衡,有利获取高产。百亩攻关田头季稻设计目标产量为15 t·hm-2,补充纯氮总量375 kg·hm-2左右,氮、磷、钾的搭配比例为2∶1∶2.4。具体施肥量是绿肥37.5 t·hm-2、栏粪30 t·hm-2、碳氨225 kg·hm-2作基肥;第一次蘖肥施尿素75 kg·hm-2,第二次蘖肥施45%复合肥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禾苗进入幼穗分化第二期时,施45%复合肥4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作穗肥;齐穗后看苗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

在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尿素150 kg·hm-2作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在头季稻收割后4~5 d施尿素90 kg·hm-2、优质复合肥150 kg·hm-2,齐穗后根据禾苗长势适当补充叶面肥。

3.5 水分管理一体化技术

禾苗移植后,土壤肥沃或施肥水平高的田块,当每蔸苗数达10~11苗或每1 hm2苗数达14万~15万苗时可以进行断水晒田控苗,第一次晒田要重晒,要晒到田面出现0.5~1.0 cm的裂纹为宜。后期只要在施肥、杀虫时厢面留浅水层,其他时间厢面一律不留水,保持沟内灌半沟水,田面干湿程度以控制到人站在厢面上有脚印,泥不过脚背为止,在土壤过干时可灌跑马水进行补充。

3.6 病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

综合运用各种物理、生物方法防治,压低虫口密度。每3.3 hm2安装一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每0.13 hm2安装一个二化螟诱捕器。加强病虫害监测与田间调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掌握关键用药时期,在最佳防治时期进行用药。统一采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化学农药配方,统一供应配方农药,统一防治时间。

4 小结与讨论

1)灌阳县在开展高产攻关活动时,充分考虑了自然生态条件,选择在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理化性状好的田块有利于获得高产,并根据超级稻的生长规律和品种的生长特性,紧紧围绕壮苗、強根、大穗、实粒来制定高产攻关技术措施。2017年攻关片最突出的性状是有效穗多、穗粒数大、结实率高,一季+再生稻产量达到了23.42 t·hm-2。

2)根据灌阳县多年的气象资料记载,晚稻的安全齐穗日期80%保证率是在9月22日前,超过这个时期晚稻容易遭受寒露风危害,超优千号在灌阳县的全生育期是153 d,必须在3月25日前播种再生稻才能安全避开寒露风危害,但是超级稻在3月下旬播种的话在8月中下旬成熟期容易受到台风雨影响,很容易导致谷粒在稻穗上发芽,这也是今后攻关技术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3)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劳动力紧缺,推广一季+再生稻栽培模式能节省劳动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达到节本增收之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贵富,王学栋,吴跃进.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1990(2):105-109.

[2] 谢华安,李义珍,姜照伟,等.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A].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陈爱平,张金艳,伍存生,等.不同播期对超级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6-2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再生稻
湖南400万亩再生稻丰收估算比单季稻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
信阳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水稻机械化演示暨再生稻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道县举行
发展再生稻大有可为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
赣北再生稻生产应注重的技术问题
永川区再生稻种植效益及优劣分析
再生稻生产限制因素及技术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