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方药浅析

2018-07-23吕萌阴洺玙任妍睿孔乔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

吕萌阴洺玙 任妍睿 孔乔

【摘要】《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所著,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的著作。本书强调辨证论治,且理法方药俱全。其中方药使用颇具特色,寒热并用法匠心独具,对很多疾病都有极佳的疗效。

【关键词】伤寒论;寒热并用;张仲景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12-01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临床著作,促进了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后世称其“启万世之法程,诚意门之圣书”。《伤寒论》的方药配伍独具特色,其中寒热并用法独具匠心。方中选用温热、寒凉两类药性相反的药物来进行施治[1]。方药寒热并用,相反相成,调和阴阳,调畅气机,使机体重新达到相对平衡的健康状态。

1解表清里

《伤寒论》中第三十八条载:“太阳中风,脉伏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之组成为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石膏、大枣、生姜。患者外感风寒之邪,寒邪闭表,故无汗、身痛、脉浮紧,为典型的伤寒表实证,遂用麻黄汤辛温发汗以解表。大青龙汤为麻黄汤中重用麻黄,麻黄辛温,为发汗解表之要药,故本方乃发汗峻剂。然本病亦有烦躁之症状,乃寒邪闭表,郁而生热,热邪上扰所致,故加石膏,用其寒清在里之热。麻黄、石膏一温一寒,寒温并用,相反相成,表里双解。

2和解少阳

少阳位于太阳与阳明之间,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少阳如果受邪,正邪交争,则进退于表里之间。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主方,其药物组成亦体现了寒热并用。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柴胡、黄芩,一升散一降泄,组成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辛温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甘温益气健脾,扶正驱祛邪。小柴胡汤中诸药合用,寒温并用,枢利气机,扶正祛邪,共奏和解表里之功。

3辛开苦降

辛开苦降法又称“辛苦通降法”,属于中医八法中“消法”、“和法”的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言:“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本法主要采用辛热、苦寒药性相反的药物,相反相成,起到调和阴阳,调节寒热,调畅气机的功效。[2]张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开辛开苦降法之先河。本方半夏辛温散结除痞,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开痞,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虚,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

4清上温下

病者受寒邪侵袭,入于胸中者,传而为热,有热则气逆,发为呕吐;深入胃脘者,传而不化,则寒凝气滞,发为腹中痛。呕吐、腹痛,病位一上一下,病性一热一寒,热者自热,寒者自寒,格拒不交,故应清上、温下同效,以整理观念为重,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伤寒论》开寒热并用方药之先河,充分体现了仲景开拓药物配伍的新思路,及其辨证思想的灵活[6],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用。《伤寒论》载:“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黃连汤主之。”黄连汤中,黄连大苦大寒,清在上之热;干姜温中散寒,温在下之寒。清上、温下二法同用,则呕吐、腹痛二症并治[3]。黄连汤乃半夏泻心汤变化而来,辛开苦降,故可治气机升降失调,上下不和之症。

5旨在反佐

所谓反佐,即多在患者病情危重拒药时,在方剂中配伍应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上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其重在佐。《伤寒论》载:“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本证病机为阳虚阴盛,然服辛热之白通汤后,病反剧。此为病情危重,阴寒极盛格拒热药,药入于胃则上逆干呕。故仲景于热药中佐以寒药,在白通汤方中加入猪胆汁和人尿,此类咸寒之品,顺从疾病寒盛之势,并用此类反佐药滋阴养液之效,从阴引阳,消除格拒,破阴回阳。同时,病重之时,药物服法亦要得当,如服药后格拒呕吐者,可选择寒证以冷服法,热症则以热服法。

6舍性存用

此法即舍弃药物之“性味”,保存其“功用”[4]。《伤寒论》有言:“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此条所载为热病解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证治。方中竹叶、石膏、麦门冬清热滋阴,人参、甘草、粳米补气益阴,唯半夏一味温燥之品。然病后肺胃阴伤,气逆欲吐,而半夏降逆止呕之力强,故存其用。其温燥之性,取麦门冬、石膏以去之,故舍其性。药物舍性存用的方法为选取药物剂量的不同,煎煮方法、时间的不同。而此法之灵活有效运用,则需大量实践和经验的累积[5]。

7扶阳益阴

当阴阳俱虚之时,应扶阳药与益阴药同用。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由此可知,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助长的作用。《伤寒论》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为心阴阳气血不足之证,法当通阳复脉,滋养阴血。故方中麦冬、生地、麻仁、阿胶补心血,养心阴;桂枝、甘草温通心阳,振奋阳气。通阳益阴之药同用,才可相互化生,阴阳并补。

《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言:“常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用药并非在多,而在精,深知其药性、药味,懂得其配伍规律,往往有事半功倍的疗效。仲景博学广知,深通医理,并对药物配伍有深刻理解。《伤寒论》中所载寒热并用的方药,充分体现了药物配伍相反相成的特殊功

参考文献

[1]张滨.《伤寒论》中辛开苦降法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2,33(2):243

[2]张霖.《伤寒论》寒热并用法及其配伍浅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2):57

[3]索志荣,刘效珍.《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药配伍规律刍议[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1(2).

[4]王晓群,张国骏.探析《伤寒论》中的舍性取用[J].天津中医药.2013,30(11):667-668

[5]张少麟.谈仲景“舍性取用”的方药配伍[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9):841

[6]钟月圆.《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药配伍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张仲景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伤寒论》中灸法禁宜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