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卫视“年代秀”节目所引发的对职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7-20曾志斌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校语文课语文

曾志斌

“年代秀”是深圳卫视2011年创设的一档娱教相融型综艺节目,由十位明星嘉宾依据他们青春成长期的不同,分为60、70、80、90、00五个年代组。每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童年的记忆”“婚恋习俗”“红星闪闪”“时代偶像”等。其特色可概括为怀旧主题、明星嘉宾、娱教相融、动静结合、雅俗共赏、新旧相依。该节目自创建以来屡获好评,如罗克泰认为该节目有两个独有的亮点,“一是引入了大量的纪录片、老电影、新闻资料作为节目的素材,拓展了综艺节目的取材范畴;二是每个问题、每个信息点的呈现,都采用更立体、更直观的方式加以演绎或再现,解决了一般益智类节目只运用题版的单一方式,趣味性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光明日报》,2012-01-16/14)此外,有不少专门研究该档节目的论文,如《年代秀:怀旧情绪的视觉盛宴》《“年代秀”:娱乐节目人文时代》《年代秀节目的语用预设分析》《深圳卫视年代秀的符号学解读》《年代秀与其对“年代”的书写》等。可见,研究的视角是多样化的。

该节目值得研究之处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例如,其成功的某些因素也可为课堂教学提供借鉴。观看“年代秀”节目,引发了笔者对职校语文课的思考,试阐释如下。

一、“年代秀”节目主持人艺术对职校语文教师的启示

讲台即是舞台,教师即是节目主持人,一堂课犹如一期节目,有一个主题,是教学重点,是课堂的核心元素。课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情境下的学习效果,自然要优于沉闷、枯燥的课堂。主宰课堂氛围的核心人物是教师,其个人魅力,包括语言行为、姿态穿着、神态表情等时刻感染着学生。“年代秀”节目之所以获高收视率,鸥哥沉稳、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是重要因素。其主持艺术对职校语文教师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教师语言艺术的启示。语言能力是一個人魅力的重要表现,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并非等同于能言善辩,而是指驾驭课堂、与学生互动的语言艺术。“年代秀”节目中鸥哥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为自嘲、嘲他、故错、故批、不避流行语。如自嘲,他常常拿自身开玩笑,或其微胖的体型,或又圆又肉的脸型,或年少时代青涩的照片等等,因为他敢于自嘲,必然带动嘉宾们自嘲及自我爆料。此外,他还经常故意犯错、故意批评嘉宾、多用流行词语等等。因此,与一般益智类综艺节目现场的严肃、沉闷不同,“年代秀”现场竞争中不失合作,活跃中不失思考。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这种语言风格,活跃自己的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取知识营养。

其次,对教师课堂行为、态度的启示。教师的言谈举止,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自身形象很重要。然而有的教师过于顾忌自己的师长身份,端起“老夫子”的架子,使学生望而生畏。有时需要教师放下身段,参与到学生的“打闹”当中,与他们互动。鸥哥常常参与表演,有时嘉宾起哄要求鸥哥身体力行,或秀舞,或秀照,鸥哥总是“当仁不让”,嘉宾亦乐而从之,引起现场欢呼雀跃。在“老歌新唱”板块,鸥哥与嘉宾同台表演,博得现场爆笑。鸥哥这种主持行为和态度,值得我们教师学习。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做某些事,要求他们敢于表现,然而却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指指点点,不愿意与学生一起参与,担心出丑,害怕自毁形象。其实,教师形象固然重要,无伤大雅的“牺牲”或许会使得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

第三,对教师运用手势语、神态表情的启示。学校课堂几乎都是一对多(即一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的形式,教师语言、行为固然重要,教师神态表情、手势语等非语言的课堂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会透露一个人的心情、感情。教师要善于使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或表鼓励,或表赞扬,或表批评,或表制止。丰富的眼神可以使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更加高效。面部的其他表情也应是教师的课堂“用语”。鸥哥的神态表情非常丰富,也常常使用手势语,与某些节目中主持人或呆板站姿,或僵硬坐姿完全不同。教师或可借鉴,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运用,使自己的课堂“用语”更加丰富多彩。

二、“年代秀”节目对职校语文教学的启示

正如罗克泰所说“年代秀”克服了一般益智类节目只运用题板的单一表现方式,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该节目的几个版块充分刺激了嘉宾和观众的多种器官,避免出现审美疲劳。职校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职校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牢记他们是90后。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要吸引学生,就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更新。“年代秀”所给予的启示,可从以下方面来看:

首先,教学内容上,将知识性、竞赛性、娱乐性、活动性、表演性等方面相互融合。职校语文教材除了课文学习,还安排了一些综合活动课。教师可以利用职校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表演等方面的抢答活动。

其次,教学用具上,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录像、图片、道具等资源。语文课是传统学科,然而一书一口一笔包打天下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的媒体化社会。职校的课堂更是如此。语文课应适当地采用一些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如PPT课件、Flash动画影像等,改变过于单一的黑板式教学。

最后,教学形式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有特别的爱好,如唱歌、表演(如魔术、模仿)、跳舞(如街舞、曳舞)等,若教师能给予他们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他们必然会非常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进而喜欢语文课。如在教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时,笔者曾尝试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将两首诗唱出来,有的学生唱得相当不错,富有创意。

三、歌、演、诵相结合的教学示例

笔者曾尝试采用演、唱、学相结合的方式教授中职语文的《静女》一诗,在遵循90后学生好演、爱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专业特色,通过演绎古代爱情故事,感悟当代的爱情观,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古诗文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共性,更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主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课文改写剧本。让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将古诗《静女》改编成剧本“话说古代爱情故事”,最好能结合学生的专业,或利用本班学生的真实姓名,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其次,根据剧本排演成约二十分钟的话剧。演员的选择很重要,朗读旁白的学生非常关键,声音一定要适宜朗诵,不可太嗲或太柔。为吸引学生眼球,需要有道具,如扇子、笛子、荑草、包袱等。演员若穿上古装,表演将具有更强的可观性,效果更佳。第三,通过唱歌比赛的方式寻找古诗与今歌的共性。疏通《静女》中的疑难词语及掌握古诗文朗诵方法之后,进行古今民歌、流行歌曲的比较。一是与《敖包相会》比较,二是与《阿里山的姑娘》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主题,即等待和赞美。在进行分别比较时,展开唱歌比赛,看哪组能唱最多有关“等待”“赞美”的歌曲。学生唱、教师参与,氛围活跃。这种歌、演、诵皆备的教学形式,学生对此反响热烈。

四、结语

职校的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他们坐不了冷板凳,听不了纯讲练式的课,再者,中职学校的语文课,一般都是连堂上一个半小时,师生都容易疲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多方位的教学手段,如“年代秀”里的歌、舞、剧、游戏等,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课外较少纸本作业,平时晚自习无所事事,若给他们布置任务型的活动,或表演,或唱歌、跳舞,他们往往乐于接受,甚至会有令教师意想不到的超常表现。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职校语文课语文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
我的语文书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