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化叠加”中的职业教育转型

2018-07-20曾帅刘亚敏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职业

曾帅 刘亚敏

一、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叠加效应

“智慧城市”“产业转型”“工业4.0”“互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新型词汇,而这些词汇无不与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息息相关。“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业4.0”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互联网+”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同时,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叠加效应日益凸显。

1.“三化叠加”形成的新特点

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三化叠加使得我国的城市发展、产业转型、人力资源开发等呈现出新的特点。

(1)城市分化与资本聚集

“三化叠加”引起中国社会一次全面而深刻的人口迁移,从而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动能。据中國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最新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实现了两大重要突破:2010~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并开始超过50.0%,中国整体进入城市型社会阶段;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超过世界总体水平(52.5%),并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年均0.5个百分点)快速推进。[1]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得各级城市出现了分化,一线城市质量提升;二线城市规模扩张;三四线城市规模稳定增长。城市作为工业产业和信息技术的载体,使得资本发生了相应的聚集,一线城市高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高质制造业聚集;二线城市服务业、高新产业和制造业聚集;三线城市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四线城市则接收其他类别城市辐射和现代农业提升。由“三化叠加”引起国家城市布局的全面分化,必将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布局调整。

(2)工业化呈现智能化、集约化和可持续性

“三化叠加”使得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之间产生自身前所未有的特点。工业转型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的支撑,过去十多年,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经历了以工程机械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粗犷式发展,而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以智能化工业装备快速发展为标志的集约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智能化车间和无人工厂。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颠覆性的再造和融合。信息的全覆盖使得人们产生了对智慧城市的构想和尝试。“三化”之间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和越来越有效的互动。

(3)信息化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改造

信息化引起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的综合网络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一些传统的就业岗位被淘汰,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结构正在形成。商业交易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十三五”期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网络应用将更加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将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发展将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全面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的触角将触及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等各种生产生活应用均与信息网络息息相关,信息网络成为了和支撑经济社会快速运转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同等重要,又如支撑工业机器正常运转的电力能源一样必须。

2.“三化叠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更没有一流的产业”,人的因素在三化叠加背景下其重要性前所未有。工业化进程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长期以来,由于低端劳动力付出、低附加值、低端产业增长以及“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等因素,客观上还存在着技能人才劳动力素质不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问题。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目标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数量、质量及层次结构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方向、目标规划、办学机制、教学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1)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

据《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8%,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到2030年将达到70%左右[2],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全面进入城市型社会,同时城镇化从以速度为主转向速度、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的发展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原有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二是原有城镇地区的改造升级。农村城市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把沉重的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建立智慧城市则是现有城市升级提质的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不少城市均将智慧城市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智慧城市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职业教育应在人才培养层次上有所区分,针对“城市型”和“城镇型”职业教育作出不同的战略安排。

(2)新型工业化发展对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供应上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比重为9.2%、42.6%、48.2%,而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9.5%、29.9%、40.6%[3],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不一致,“十三五”期间,大量农业劳动力将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要适应这些产业部门的要求,从农业生产脱离出来的劳动力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其次,新型工业化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经济增长不能依靠简单的劳动力投入,而更多地要依赖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劳动力结构要从低素质的劳动力和简单的机械化的劳动向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复杂的智能化的劳动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

(3)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职业教育培养高信息素养人才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将在各个方面全面布局:“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开启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因此信息化发展也必须紧紧服务于“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关键支撑作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信息化应用都是以上战略实施的首要内容。此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网络安全建设、信息化应用开发等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高信息素养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必须有应对信息产业爆炸式发展对高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的预判与回应。

二、职业教育对“三化叠加”的主动应对

1.明确现代职教定位

在“三化叠加”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定位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目前“三化叠加”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也面临着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为此,职业教育应定位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服务业,必须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

2.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应设计为“上下衔接、左右贯通、自成类别、服务终身”的现代化体系:

(1)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建立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要构建从职业初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系统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在内部衔接上,主要是解决中职与专科、专科与本科、中职与本科、高职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四种形态的衔接。

(2)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开放沟通的体系。主要策略是同层次沟通,上下层次衔接。其中,同层次沟通有三种方式:第一,允许通过适当方式双向转学,并认可相关课程的学分;第二,课程相互引入,特别是鼓励普通学校引入职业教育课程;第三,联合培养,互补长短,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上下层次衔接有两种形式:一是普通学校通过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为学习者升入高一级职业院校作准备;二是职业院校强化文化素养教育,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一级普通学校。

(3)建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机制。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学习者在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双向流动,使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的需求、学习者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教育发展的需求统一起来。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不但要求所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都要承担职业培训的职责,而且强调高职院校要用相当大的比例来招收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习者,越到高一级学校比例越大。

3.完善现代职教体制

职业教育必须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入手,解决法律、机制、体制性的障碍,使职业教育的规律真正得以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现行的职教体制在法律制度层面出现了一些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障碍。如现行的普职比大体相当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升入高等职业教育保持10%左右的比例等政策要求与现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企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紧缺的现实不相适应。据有关部门考察统计,“荷兰每年约 53%的小学毕业生进入职业初中学习,2009 年荷兰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三类学生总数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占总数的 46%,应用科技大学占 34%,普通大学占 20%。在瑞士,学生经过初中、高中两次选择,70%以上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学习,只有 20%多的学生在会考高中学习,向高等教育学术研究领域发展。在高中阶段,中职学生占学生数量的75%,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8%,其中近50%的学生来自于中职教育毕业生。”[4]荷兰、瑞士等国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制造业方面领先全球,其层次结构完善的现代职教体系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制定分类发展模式

如前文所述,在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叠加作用之下,城市等級将进一步分化,一线城市质量提升、二线城市规模扩张、三四线城市加速发展。城市分化,带来资本、技术、物流、信息等生产资料的分化,相应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出现分层,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应作出“城市型”(一二线城市)和“城镇型”(三线以下城市)的区分,并制订出不同的发展策略;

(1)“城市型”职业教育的特点

第一,人才培养的“纺锤型”结构特点。

上表显示了从2004年至2012年九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及中高职比例。数据显示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中高职在校生人数在逐年增长,但中高职比列一直维持在0.75左右,我国职业教育结构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

上表是全国6个地区和城市的中高职比值,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和城市的中高职比值大于1,说明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形态已经初步演变成“纺锤形”结构。而这些地区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一二线城市集聚。

第二,专业设置的“高投入”层次特点。

由于一二线城市在资金、技术、物流等生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形成了高端服务业、高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优势产业聚集的城市产业结构。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低端产业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逐步被淘汰或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高投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航天科技、通信、轨道交通、IT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将成为大中型城市产业的主体。相应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通信、IT、设计等高投入专业。“城市型”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层次方面与“城镇型”职业教育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三,培养模式的“泛在型”特点。

基于城市相对于城镇更加完整和成熟的社区形态、社区文化依托、文化设施配置、社区文化管理人才,以及城市社区居相对开放的教育投入理念,社区型职业教育成为城市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全日制规范学习模式,网络学习、培训教育、闲暇碎片式学习等“泛在型”学习模式成为城市型职业教育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

(2)“城镇型”职业教育的特点

第一,基础平面层级结构。

由于三四线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类别、教育投资理念、职业教育传统架构等方面的原因,“城镇型”职业教育呈现出基础平面层级结构。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才培养;在学校布局上,中职院校、电大、干部培训学校并存;在培养模式上,学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教育交织;在专业设置上,低投入专业、传统产业相对集中。

第二,培训型、社区型、项目型特色。

据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9万所,在校生却只有1755.28万人,平均规模只有1475人。数量多、规模小、招生难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遍性问题,而中职院校作为城镇职教资源的主体,制约了“城镇型”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城镇型”职业教育应当突破现有体制政策障碍,针对当前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传统产业工人缺乏就业能力的现状,采取项目型、培训型职教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

[3] 数据来源《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 焦玉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荷兰、瑞士和意大利三国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化职业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