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扎根

2018-07-20曾少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笔者中职

曾少娟

中职学校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特点之一工具性,决定了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正确理解专业理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能力,而人文性这一特点则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及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一直以来,教师就被冠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称号,“传道”释义: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即是我们时下所说“思想教育”,这个是基础教育,百行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成才的。可是很多时候,教师会把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教师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近年来,学生殴打老师以及学生跳楼的事件,还有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令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震撼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掺杂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渗透。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问题。

一、教书育人,相得益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语文教师除了要把传授知识当作己任外,还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

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塞”给学生。它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直接灌输一种观念或思想,无非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技法,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实际的作用。笔者认为,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在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慢慢渗透的。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应充分发挥以尊重、平等、信任、关心、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一名中职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学习到的技术再精湛,可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课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言传身教”指的对象是教师,“耳濡目染”针对的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在学生心里投下一束阳光,或一抹阴影。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教育。”在学生心中,教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模板,学生长期的耳濡目染,无形中身心发展就受了老师的影响,因此,为人师表,一定要以身作则,用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用自己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去感化学生。

三、寓情于教,循循善诱

如今,“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优秀教师孙维刚老师说过:“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成为有感情的人。”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课堂上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讨论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笔者在上王蒙先生《善良》一课时,涉及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碰瓷”。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善良,坚信善良,坚守善良。笔者说现在社会上善良的人居多,我们应多行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话音刚落,有些调皮点的学生就借机唱反调,叽叽喳喳不停,可是笔者并没有遏制学生的好奇心——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笔者抓住契机,抛出问题“群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让他们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交流,探究如何帮助到真正有困难的人,又能理智地面对“碰瓷”。学生代表发言也是说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于是笔者趁势出示几则热点新闻,如“南京彭宇案”“佛山小悦悦事件”,全班同学都沉默了,那么关于“现代社会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吗”,学生自然心里通明,肯定了善良的价值,也陷入沉思。所以,笔者认为与其老师在台上大谈特谈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如引导学生自己深入探究,得出最佳的答案,又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思考。

四、以文入情,认识自我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里说“五情发而为辞章”,笔者认为语文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人生百科全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后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它同时也是一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情感价值观的明灯。

一篇美文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道德的净化,而且课堂的情感教育贯穿其中,教学效果更好。如笔者在上李白《将进酒》一课时,就深深感触到这一点。笔者带的班是男生班,学生基础本来就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到了第二个学期,很多同学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自暴自弃,上课萎靡不振。于是这堂课笔者就想“借题发挥”:笔者告诉他们,当时作者作此诗距“长安赐金返还”已有八年之久,与好友登高畅饮,借酒消愁,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我们都知道李白才高八斗,却遭受政治排挤而离开朝政,但为什么他还能如此洒脱呢?”笔者大声发问。学生不一会儿就不约而同地静下来,他们正在与“李白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冲击着,正在咀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励志名句。后面的环节,他们朗诵课文的声音大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起来,笔者看到:他们如同一棵棵含羞草,走过烈日的炙烤,沐浴着甘露,腰身挺起来了。他们正渐渐从“自怨自艾”中脱颖而出,学会如何由“悲观”走向“樂观”,学会如何用理智面对人生……

中职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很受重视,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

综上所述,如果语文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倾注满腔的教育激情感化学生,学生定会受益匪浅。通过情感教育,在教师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下,语文教学可以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从而使学习行为得到情感影响的强大动力,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情感丰富的主体,最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笔者相信,当情感教育的根系深深扎在语文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待到它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时,我们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必将是穰穰满家。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价值观笔者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我的价值观
老师,别走……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