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2018-07-20王其敏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

王其敏

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旨在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小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一、中职语文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兴起于美国,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中指出,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明显的作用,同时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作用。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运用提升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小组活动能在充分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完成,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升了教学效果。

其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进行学习,使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最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中职语文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人学习、班级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学习方式形式新颖、面貌亲切,为中职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己、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助于中职生重新体验学习的乐趣,尝试成功的喜悦。然而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在中职语文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操作上并不乐观。当下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组成员分工不合理

语文课中最为常见、便捷的小组划分,便是前后四人学习小组,前排的两个学生转过身子就可以和后排的两个学生讨论起来。这种划分方式方便快捷,但是小组成员实力往往差距太大,很难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中职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很多时候只能是“坐而不合”,或是“合而不学”。有些学生极其活跃,他们有主见、爱动脑、抢发言,成为组内的“小能人”;相反有些学生根本就进入不了合作体,他们认为“自己反正不行,说了也白搭”,他们不想动脑,不爱说话,游离于小组学习活动之外,成为组内可有可无的“多余人”。所以要让学生坐到一起是容易的,但要让学生自愿参加学习,相互提高,难度就大了。

第二,合作学习内容不科学

有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内涵,把合作学习看作一种时髦的标签,认为只要分好小组,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就行了。于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一些无关打紧的话题也成了合作学习的主题。面对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主题,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老师们还是把握不到位。

第三,合作学习效果不确定

教师们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時都会有一种担忧,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能学好吗?课堂时间用去不少,学习效果怎么样呢?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小组学习情况呢?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通常会以小组代表发言或汇报的形式展现,但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课堂耗时太多,况且小组的优秀代表发言是否能代表整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

虽然在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困难的确不少,因为相对于传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对象、环境、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教师如果克服畏难情绪,善于观察分析、把握学生动态、不断创新方法,很多问题还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探索

1.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分组

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既能让组员感到各自肩上强烈的责任,又能促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科学建组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的差异,甚至还要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条件等因素。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赋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分组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6人的小组。各小组既有成绩好、善于表达的学生,又有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不善言辞或成绩中等的学生,再根据成员的表现适时更换他们的职责。保证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不同程度地提升自己,在活动中发挥长处,弥补不足,真正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组活动任务

小组活动任务的设计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合理地分配小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设计出合理的小组活动任务单。不同类型的课程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要恰到好处,既能挖掘一定的深度,又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设计的形式既能够很好地承载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中职语文课由阅读与欣赏、口语交际与实践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构成。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课进行小组合作任务的设计。

一是阅读与欣赏课,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中职语文第一册(基础模块)中的《哦,香雪》这篇课文,笔者精心设计了两大部分的小组活动任务:一是通过设置问题“香雪为了一个自动铅笔盒,用了40个鸡蛋,走了30里山路,值得吗?”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而掌握小说的内容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鉴赏人物语言、动作,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文章主人公性格特点。小组成员在任务的驱动下,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口语交际课,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口语交际方法和技巧设计完成口语练习。例如在口语交际课《协商》中,设计了符合学生专业的情境“假如你毕业后,单位为你安排了一位师傅,并且每月要对你进行考核,在第一个月即将结束时,师傅认为你技术不过关,你非常想让师傅下班后在演练一下工作流程,但李师傅已交过多遍,显得有些不耐烦。你应该怎样与李师傅协商解决这个问题?”小组活动任务是运用协商的方法和技巧编写协商的对话,并在进行协商的练习,之后由小组推荐最佳代表展示自己的协商过程。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辩论》课中,精心设计了小组辩论活动任务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提升了查阅资料、总结归纳、表达陈述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辩论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辩论能力。

3.深入辅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参观者,而应主动参与到小组之中进行指导,当学生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及时鼓励,当学生出现争执时,及时进行点拨,为学生思维指明方向。课堂上尽量没有空洞地讲解,没有包办代替。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组内每个成员要合理分工,还要定期交换分工,在主持人的协调下,让每个成员自始至终明白自己每一步做什么等。使课堂实而不死,放而不乱,活中有新。

4.建立科学有效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应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既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小组间、组内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强化小组团体竞争意识,又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参与合作的程度。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学生,可以依据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个人职责的完成情况、个人对集体的贡献等设计科学评价量表;可以采取自评、他评、组内评、组间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让评价更好地发挥诊断、激励作用。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團结协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加以完善,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课堂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欢乐的课堂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