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 “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2018-07-20刘晓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师骨干教师双师型

刘晓燕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工匠精神的培育、办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竞争力的加强等,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所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协同工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目前职业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或其他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是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很多,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总结了“双师型”教师梯次培养方法。

一、精心设计“双师型”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专业发展三维图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每一位教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培养方法,应遵循教师自我成长的规律,让不同水平和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

我们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期、专业发展梯次、专业发展方向三个发展维度为导向,构建“双师型”教师成长三维图(以建设类专业为例,不同行业职业成长期主要工作不同)。

二、形成各梯次培养途径和培养要求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开展实践研究,我们提炼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及培养要求。

三、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体系

我们开展调研并通过提炼教师专业能力的信息及数据,综合归纳出以下结论:新教师入职后0~5年要成为合格教师,6~10年要成为双师型骨干教师,11~15年要成为学科带头人,16~20年成为研究型教师,20以上年成为专家型教师。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应该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五个发展梯次相应的标准与条件。

双师型合格教师: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证和中级工及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任教工作量達规定标准,能够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在校内达中等或以上水平,能上好校内的公开课;胜任班主任工作,学生或家长评价满意率达80%以上;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晋升初级职称的资格,有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并运用于教学中。

双师型骨干教师:一是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资格证并取得讲师职称;二是具有中级及以上的工程类专业技术资格(如工程师),或高级工及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成效显著、有特色,与科任教师、学生关系融洽,与家长配合好,学生或家长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任教工作量达规定标准,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娴熟,在企业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本专业某一专业方向的发展动向,能够承担市级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学;能够参与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或业务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在5年内能带出2~3名合格教师;具有晋升中、高级职称和评选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资格,承担行业技能培训工作。

双师型学科带头人:一是持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并取得讲师职称;二是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如高级工程师),或技师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在全校成绩突出,在该学科的教学、研究、建设中起指导、示范、带动作用,能带领和指导相关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承担有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并在课题研究中起主要作用;在5年内能带出1~2名骨干教师;具有评选省级骨干教师和先进教师的资格,承担行业相关工作和技能培训。

双师型研究型教师:一是持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并取得高级讲师职称;二是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如高级工程师),或技师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承担的学科教学和课题研究在市级成绩突出、知名度高,其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得到专家和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机构的认可。主持过省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其他课题,并通过成果鉴定或已结题,或获得过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参与行业科研项目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和实践。

双师型专家型教师:一是持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并取得高级讲师职称;二是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如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育情怀,理论和实践功底坚实厚重。掌握本学科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对学科教学或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显著影响。掌握教育教学及管理规律,形成系统的、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教育科研成果突出,行业技术水平高。在市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同行认可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2013YQJK07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丽仙.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2]王川.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 (3).

[3]刘峰.“双师型”教育的开放性研究[J].成人教育,2006(7).

[4]王文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6(15).

[5]马宝林.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成人教育[J].2005(9).

[6]贺金凤,李东风,许瑞超,谢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双师骨干教师双师型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