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分析与借鉴

2018-07-20原波徐勇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友课程体系工程

原波 徐勇军

一、引言

专业国际认证是通过统一的规范标准保证教育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近年来,专业国际认证在全世界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一个潮流和热点。目前,在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保证职业教育的高水平,接受社会、政府和企业的质量监督,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认证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本论文阐述了台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的特点、准则和程序,介绍了我国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状况,分析了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专业认证标准对维护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的权威性、保证工程教育(高职)质量、促进工程专业人才的流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台湾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

开展专业国际认证需要有标准的协议,目前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的协议主要是《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其中《悉尼协议》适用于国内高职层次的专业认证。2014年,台湾地区加入悉尼协议,并成立了负责专业认证的非营利性组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台湾地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积累,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其经验值得借鉴。

台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透明的认证规范和方法,确保所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该有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识、态度和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已达成专业自定的教育目标,并不断促进专业持续改进。台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包含如图1所示的九个方面,其核心在于持续改善成效。所申请参加认证的专业必须满足认证规范的九个方面,如有一方面不满足则无法通过认证。

台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成果导向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在专业认证的过程中,首先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制订团队与合作企業现场专家多形式、多渠道对专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形成规范科学、相对稳定、针对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调研报告,然后通过成立由业界代表和校友等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跟踪,并结合毕业生调查问卷和校友访谈等资料,不断调整修订专业的教育目标,促进专业的课程调整,落实持续改善方案,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其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图2台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目标修订完善方案

为保证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并且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台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所认证的专业必须建立教育目标与专业核心能力之评估方式与评估时间点,教育目标是否达成之评估方式如表1所示,核心能力达成评量周期表如表2所示。其中“成绩分析”是分析统计学生在校时的考试成绩,“问卷调查”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校友、雇主与业界作之问卷调查,以统计他们对本系教育目标之看法。例如,每年6月应届毕业生在办理离校时,或是11月举办校友返校季时,以及学生到校外实习或参访时,均会要求毕业生、校友、雇主与业界填写相关问卷。其中“实训记录”则包括学生在专题实作或实验课之动手操作、参加专题比赛记录等,“个人访谈”通过访谈个别学生/校友/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等,根据其亲身经验与所见所闻,来对专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提出观点与建议。

三、台湾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专业认证标准对维护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的权威性、保证工程教育(高职)质量、促进工程专业人才的流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助于建立一套以学生为本、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专业内涵提升途径,有必要在国内高职专业继续深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我国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起步较晚,自2017年开始广东省作为国内首批试点高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省份开始与IEET合作,目前已有13个专业申请参加认证,笔者所在专业是其中之一。工程教育(高职)专业认证对国内高职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国际专业认证的关键所在。国内高职教育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决定授课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上课缺乏目标与积极性。而开展专业国际认证,要求充分调研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增加学生代表的参与,充分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符合国际最新发展趋势的。只有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2.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认证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作用是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学到今后工作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职业、工种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及时优化调整课程体系,还是坚持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势必造成毕业生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更加无法达到职业对人才资质的要求。因此,参考国际专业认证中对课程体系修订的要求,充分调研社会需要,定期通过校友访谈、业界代表问卷等方式,不断完善优化课程体系,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

3.做到持续改进

工程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个不断的良性循环过程,即通过一个动态开放的教育质量体系,不断实现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教育规章制度的优化。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形成一个能够真正运行的管理模式,不断对专业自身的建设水平进行监督和完善,这需要能够充分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过程进行不断的跟踪反馈,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2016-95);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资助项目(CYYB2017020);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GDGZ17Y094)。]

参考文献:

[1]段雄春.台湾地区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7(12):92-96.

[2]董少校.为什么要向“悉尼”进发[N].中国教育报,2014-12-10(005).

[3]董少校,汪瑞林.我们离“悉尼”还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14-12-11(005).

[4]张庆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概念及主要协议解析[J].学理论,2013(33):262-263.

[5]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28):16-19.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校友课程体系工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