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良好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2018-07-18范贤举

价值工程 2018年16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建设

范贤举

摘要: 文化作为意识的一种形态,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可以使班级管理更加井然有序,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建设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文化,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Abstract: Culture as a form of consciousnes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behavior. Building good class culture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study hard and can make class management more orderly. Therefore, when teachers are conducting class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ciously build the class culture that meets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class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Key words: class culture;construction;clas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6-0294-02

0 引言

文化属于意识范畴,对于客体有着反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会促使客体奋发努力,争取自身价值的实现,作为学校里的基本单位,班级也要建设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营造出积极进步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班级文化是由师生所创造的一种基于班级特定环境的人文氛围和精神,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整体而稳定的,一方面它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加,使学生形成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尤其需要学校、家庭的正确引导,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此外,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也是提高班级荣誉感,增加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虽然用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但优异的成绩、较高的分数仍然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通行证,任何一个班级都将学习置于首位。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首先,改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单纯就学习而言,排除智力因素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还是由于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造成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老师在授课外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应当定期在班级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学生能更有效率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要组织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去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和美文佳作,让学生了解名人是如何学习的,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优秀人物为目标,努力学习。

其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教师会遇到理解能力不同或擅长科目不同的学生,对于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理解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去向更深的方向学习,让他们去探索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是如何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而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理解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多做练习,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不同的学生擅长的科目也不尽相同,个人成就感很容易造成偏科学生对于优势科目的兴趣越来越强,而对于劣势科目越来越没兴趣,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严重的偏科,以至影响到将来的专业选择。如何避免学生偏科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以总分来衡量成绩的今天,偏科学生无疑将在考试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保证优势科目的前提下,提高劣势项目的成绩,对于个别偏科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应当跟踪调查,狠抓其劣势科目的学习,以促成其成绩的全面进步,而这部分偏科学生的进步,也将大大带动班级的整体成绩。

最后,实施教学改革,促成知、能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为目标的,在教学中素质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素质教育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它使学生能学会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向独立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些原理、方法,并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能参与到实践中来,如:开展第二课堂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赛之类的活动,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不同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智和学科技能的平台。

2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品德教育

一个积极和谐的班级必然有一套严格的规章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准则,而对于学生在品德方面的教育也同样会促使学生展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因此,制订班级制度,加强班级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做人,也是塑造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抓班级制度管理,形成良好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习惯的养成,而学生日常的养成教育是与合适的规范、严格的约束、分明的奖惩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在结合学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从而在行为准则上对学生做出一定的要求,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对于班集体的活动,要求学生要积极参加,对于班集体中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要予以表扬等。

其次,加强文明礼仪和基本素质的教育。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良好的礼仪可以展现当代青少年学生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应当把礼仪教育当作教学任务中的一项来实行,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公德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塑造礼貌修养好、道德素质高的学生形象,也使学生做到知书达理,在集体中形成真诚友爱的环境。

最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属于对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的教育,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当就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或主题班会之类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分清是非,增加自尊、自强的信念。此外也要通过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将符合规律的美呈现于学生面前,通过多方面的感染力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使他们抵制现实社会存在的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 关爱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

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通常是从成绩的好坏和品行的优劣两方面来考虑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形成了区分,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重视“优等生”,忽略“后进生”的情绪,长此以往就不免會造成“优等生”更优,而“后进生”更差,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因材施教固然是正确的,但早早就将其划分等级区别对待,未免有悖于师道,教师应当对于这些“后进生”多一些关爱,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在学习上迎头赶上。

首先,鼓励为主,避免歧视。“后进生”作为班级这样一个学习为主的环境中“弱势群体”,其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阴影,虽然对于学生成绩、品行的了解对于教学必不可少,但作为教师应当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视同仁,用宽容的精神帮助“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自信、自尊,促使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多次接受宽容的人,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其次,多点耐心,多点关注。多数“后进生”在班级中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大家的目光都过多地集中在“优等生”身上,一些机会因而也给予了“优等生”,久而久之容易使“后进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其实“后进生”也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如果教师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一个让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抓住机会展现才能,相信他们会不断进步,因此,作为教师要多点耐心,尽力去消除与“后进生”之间的心理隔阂,与他们坦诚相待,了解他们的优点,给予施展机会,这样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从心理上能相信自己不是“后进生”,从而能在学习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设先进、文明班级,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余妍霞.论班级社会文化的形成及其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4(4).

[2]朱士兰.班级文化中的教师角色[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3]王强.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艺术,2014(07).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