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7-18贺成军

价值工程 2018年1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贺成军

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民工不得不失业返乡,返乡农民工就业这一问题关系重大,影响到许多人的家庭收入。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migrant workers have to be unemployed and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ffecting many peoples family incom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in China at this stage,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關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对策建议

Key words: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employment train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6-0040-02

0 引言

中国人口构成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农民,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收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保障农民工的收入,就应对其实行技能培训,让其掌握更多的技能,具备更高的素质。

1 现阶段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

1.1 返乡农民工没有接受培训的意愿

顺利展开培训活动的基础即农民工愿意接受培训,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农民工并没有兴致参与到技术培训中,没有强烈的主动的接受培训的意愿。而意愿一般会受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培训费用,农民本身收入就不高,而培训费用的金额同他们的总收入相差不大。第二,在参与技术培训时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且许多农民工只注重短期效益,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所以会放弃培训。

1.2 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

从实际来看,许多的返乡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因此无法跟上培训的节奏,久而久之,其会丧失对培训的兴致,这样不仅浪费了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而且还难以保障培训的最终成效。

1.3 培训机构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提供培训的主要机构包括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这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初中高中毕业生是学校培训机构的主要生源,这些生源能够保障机构有稳定的收入,但是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有着非常强的流动性,在培训时间以及培训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较为特殊,而培训机构难以满足。第二,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但是给农民工实施培训,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显然最终的收益无法填补成本超出的空缺。

1.4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对返乡农民工实施培训,要涉及到扶贫办和社会保障、教育和劳动以及农业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部门无法明确分工,无法采用适当的手段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在资源无法整合的情况下,会对提升培训成效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1.5 政策保障较为滞后

针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虽然国家对相关的应急政策进行了制定,但由于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监管环节当中,因此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和就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比方说,发布税收补贴的相关政策时间同实际落实时间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且需要进行极其繁琐的申请手续,这对一些返乡农民工来讲有着较大的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申请。此外,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公共信息,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极其地特殊,很多人还不知如何应用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的传播信息平台,这是因为一些返乡农民工的家中并没有配设计算机,无法上网,因此在接收信息方面较为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就业信息以及就业培训的信息,这不仅会对其就业培训产生一定影响,更为严重的一点是还会对其就业产生一些影响。

2 建议

2.1 将培训机制建立起来

2.1.1 调查培训需求

返乡农民工之前所从事的是不同的行业,因此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在实际的培训工作开展之前,十分有必要掌握返乡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为了达到调研的目的,相关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可对开会讨论法和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进行采用,这样可为后续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2.1.2 对培训方案进行制定

在对培训方案进行设计时,需对培训目标进行设置,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第一,在设置培训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展开培训分析,找到农名工预期技能水平以及现有技能水平间的差距,并将重点放在差距的消除上。此外,要将传授农民技能,助于农民工创业或就业当做培训目的。第二,培训内容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培训是培训内容涉及到的三个层面,而使农民工的创业以及就业得以保障的就是培训最大的目标。所以,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政府,在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时,都应把实操和技能方面内容当做培训重点。第四,对培训指导者进行选择,培训教师直接地影响到培训内容传授效果,所以在展开培训工作时,可对外部资源以及内部资源进行选择[1],外部资源指的是专业培训学校和教师,而内部资源指的是接受过相关培训,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其更具有说服力。最后,由于培训对象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要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对培训内容系选择,确保针对性的培训[2]。

2.1.3 培训计划的落实

实行培训计划的过程就是实现培训方案到成果以及行动转化的过程。在对培训计划进行实施时,需严格地依照培训计划进行[3],为了确保培训的成效,需耐心倾听受训者的反馈,从而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此外,要对科学评估体系进行构建,并开展评估工作[4]。

2.2 科学地对培训经费进行配置

为了将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妥善解决,需加大力度投入经费,并结合实际科学地对经费进行配置,有层次地对农民工实施培训[5],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将经费效用发挥出来。此外,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制定,并且要对每一部门的权利和职责一义务进行明确,这样各個部门才能够依照相关的制度展开培训工作,从而保障培训的整体效率[6]。

2.3 提供多个渠道的培训服务

返乡农民工就业可直接地影响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需要肩负起培训的重任,不过政府单方面的支持[7],难以使农名工群体需求得以满足,所以需提供多渠道的培训服务,鼓励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其中展开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的相关工作,这样不仅对完善培训市场极其有利,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农民工多样化的技术培训要求得以满足,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8]。

2.4 在农民个人价值观树立方面充分地发挥出引导作用

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来讲,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树立起来,重新地对农村生活进行审视,不仅要让其拥有提高家庭整体生活水平的诉求,还应有更为高远的实现社会价值的目标,这样才可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将农民工的个体优势发挥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最后,要对农民工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有位学者曾说过,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展开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农民工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从实际出发确保他们的生存需求能得以满足。

2.5 对农民工的家庭保障进行完善

相关的调查表示,唯有保障家庭,才可免去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其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以及时间参与到就业培训当中。为了鼓励农民工接受就业培训,需对保障农民儿童和农村老人的机制进行完善,在实际中需对基层组织进行完善,对农村社会的工作服务机制进行完善,提供基层的帮扶服务,助于农村家庭关爱和照顾老人、儿童。此外,村委会要充分地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做农名工参与就业培训的坚强后盾,这样不仅可免去农民的担忧,而且还能够让农民工获得有力的支持。

2.6 强化政府职能建设

为了能够使农名工参与到培训的切身权益得以维护,政府需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制定,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要确保就业培训的相关信息能让农民工在第一时间获得,除了要加大力度展开基层组织的宣传和通知,还要针对农民工设立网络信息平台,只有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才可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将返乡农民工培训问题妥善解决,确保其今后能够顺利地就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支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提升返乡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保障其就业,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维姗,曹广忠.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特征及职业类型的影响——基于全国13省25县100村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7,23(4):11-21.

[2]张岩,梁耀丹,屠海晶,等.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及使用效能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媒体的应用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1):121-130.

[3]徐莉,朱瑜.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与社会支持——以武汉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3):31-34.

[4]蔡伟民,袁蕴,康杰,等.四川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普格县为例[J].软科学,2014,28(1):120-123.

[5]王春超.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就业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2):49-57.

[6]邓大松,李玉娇,严妮,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风险及其规避[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5):12-17.

[7]陈浩,刘锡安,曹亚,等.经济波动下农民工就业行为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湖北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现状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2011,32(1):36-42.

[8]陆建珍,邢丽荣.农民工非农就业净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基于478份农民工调研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321-326.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