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

2018-07-17孙招娣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小学化成因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是儿童从家庭走向正规的学校教育的一个过渡性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质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极大,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将来能否顺利适应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違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不利。本文就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并针对特定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因;对策

优质的幼儿园教育不仅会给儿童带来欢乐,促进儿童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而且对儿童进入小学之后能否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切不可按照小学生的培养模式来教育幼儿园儿童。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怎样才能有效地整治这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现象呢?本文在对目前幼儿园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应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大问题。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 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深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个体心愿的引导,很多家长从小开始片面地向孩子灌输各种知识,期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家长的要求更是变本加厉,强制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甚至很多家长把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作为衡量一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教育孩子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尊重教育的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众所周知,幼儿园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而且幼儿园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这一切就决定幼儿的学习以游戏为主。大量地向幼儿园儿童传授知识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当中,很多家长会无理地要求老师向孩子传授小学知识,从而使得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

(二) 幼儿园管理方面急功近利

家长把儿童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作为评价一所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如果儿童在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认为这样的幼儿园是一所好幼儿园,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类似的幼儿园学习。如果一所幼儿园采用科学的教育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身体和心智的全面发展,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算数和古诗词),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幼儿园办学水平差,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学习。在争夺生源的外在压力下,很多幼儿园为了抢到更多的学生资源,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得不加大各种知识的教授力度,从而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三) 对幼儿园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准确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幼儿园教育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研究发现,个体思维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思维发展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儿童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而且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注意力发展也不完善,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任务。当教学方法选用课堂传授时,儿童的注意力更难集中。但是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往往很容易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向幼儿传授大量的知识,也会使得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

三、 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 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学习科学知识如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终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蛮干,强制儿童在违背学习规律的情境下学习大量知识。这样只能摧残儿童的心智,使儿童还未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就已经对学习失去兴趣,更有甚者,有家长之间产生各种对立。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

(二)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影响,可能会急于求成,要求儿童学习大量的知识,加重了学前教育小学化进程。但是作为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一定要顶住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坚持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在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幼儿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应有的才智,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 善于理解和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是一门科学,良好的教育需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展开。在幼儿教育中,作为教师,要大量学习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学习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并把所学的知识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实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41-43.

[2]孔令娟,王军国.防止幼儿园教育活动小学化倾向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3):121-124.

[3]盖笑松,杨世君,孙蕾等.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5-19.

[4]吕静.试探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论中的质变和量变问题[J].应用心理学,1994,9(3):14-20.

[5]鲁雅芳.浅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7(94):27.

作者简介:

孙招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第五幼儿园月牙湖分园。

猜你喜欢

小学化成因幼儿园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