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下的物理文化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的探索

2018-07-17周诗文陈文钦郭惠袁珍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周诗文 陈文钦 郭惠 袁珍

摘要:从物理文化融入混合式教学及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翻转课堂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讨论;从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设计、视频讲授与线下辅导过程、人文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五个维度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物理文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物理文化;教学评价

一、 引言

众所周知,物理文化的教学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课时在许多院校均不断被缩减,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常常因课时的限制而舍弃一些必要的物理文化背景和元素的融入。

可喜的是,这一状况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而逐渐得到一些缓解。那么在翻转课堂下如何有效、适度地开展物理文化的教学呢?本文结合我校近三年来利用MOOC、蓝墨云班、智慧树等网络平台所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翻转课堂下的物理文化教学及其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二、 基于翻转课堂下的物理文化教学实践

(一) 将物理文化元素融入混合式教学

尽管在线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性和选择性学习,但对于开设基础物理的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其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尚待进一步养成。

为此,我们采用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如何克抗教授所述,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g(Electronic Learnig,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针对物理文化相关元素的在线学习,我们采取突出物理文化的思想性、人文性,忽略复杂的数学推导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设计,让学生通过相关视频、史料及实验的学习,从物理思想、科学方法、创新思维等方面对物理学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人文精神及其内在的美学艺术有所品味、有所欣赏和运用。

线下的物理文化辅导交流过程中,我们采取小组组内课外讨论及以组为代表的课堂讨论交流方式,对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内容,从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科学精神等维度来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和剖析,产生心灵碰撞,形成共识及新的观点、新的思索以及新的疑问。

(二) 在演示实验、仿真实验、虚拟实验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的教学

物理文化的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物理实验。因此,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学习物理文化是一条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与物理实验有关的物理文化来让学生学习、体会,以及设计相关实验,或利用仿真實验进行模拟等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设计实验的精巧性,并由此产生新的设计性或仿真性实验。

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实验器材料难以配备时,最简捷、实用、廉价的方式就是利用仿真、模拟实验。我们物理实验室引进了实验教学平台,里面有许多仿真实验,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电脑都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及涉及的物理文化的学习。

三、 基于翻转课堂下的物理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翻转课堂下物理文化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需要用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度量。为此,我们按照翻转课堂教学的在线性、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认为基于物理文化的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1) 评价指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2) 评价指标要体现过程性。

(3) 评价指标既要落实到知识、技能的传授方面,也要落实到教学资源的选取、呈现及施教与学习方面,同时要关注到物理文化对学习者在思维、心理、精神风貌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体验。

(4) 评价指标要对施教、学习、讨论过程中形成的问题、观点和体验等方面进行疏导、诊断、归纳、总结、评议,并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享。

(5)评价指标要体现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

最终,我们从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设计、视频讲授与线下辅导过程、人文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五个维度构建出一级指标,并对一级指标逐一进行分解,形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级结构如表1所示。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人文环境

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容忍其的错误思维,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善意的鼓励

善于提供观察对象和物理问题,引起学生视觉刺激和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会学生探讨和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课程评价的复杂性,我们所构建的分级指标结构体现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键方面,但并不能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分级,也不是最完整的指标分级。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对评价指标做出一定的增加或减少,甚至另外重新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表1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对具体教学进行评价时,可采用关键特征调查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评价信息的处理模型和综合评价模糊矩阵来统计评价结果,从而得出评价分数或等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基于物理文化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近三年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突破目前课时紧张的限制,既可以保证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可以恰到时机地展现出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创新过程、创新人物和创新精神,从而为物理文化的教学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机会,使学生对基础物理的学习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2]罗黎辉,高翔.教育测量与评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174-177.

[3]赵必华,查啸虎.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3-120.

[4]林杰斌,明德.SPSSl 1.0与统计模型构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10-212.

作者简介:

周诗文,陈文钦,郭惠,袁珍,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