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现状

2018-07-17付萱琪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生物力学羽毛球现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论: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动作技术、运动损伤、步伐和羽毛球鞋四大部分,动作技术研究最广泛。动作技术研究中后场杀、高、吊技术研究较多,前场小球技术研究少。应增加网前技术和中场抽、挡技术的研究。运动损伤主要研究膝关节、踝关节和肩肘关节。研究部位少,应拓宽其研究范围如腕关节、腰部损伤等,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羽毛球鞋和羽毛球步法的研究较少,研究层次浅。研究方法主要以运动学研究方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较少。

关键词:生物力学;羽毛球;现状

羽毛球是我国传统的优势运动项目,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不断优化,选手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近几年来,中国在羽坛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羽毛球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生物力学在许多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 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出62篇有关生物力学应用在羽毛球项目中的体育类文献。

二、 研究结果

(一)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领域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动作技术、运动损伤、步伐和羽毛球鞋四大部分,动作技术的研究最广泛。

1. 动作技术的研究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对羽毛球的动作技术进行研究,运动员了解自身动作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自身优势与潜力,通过对动作技术生物原理诸要素的最佳组合,使动作技术更加先进、合理。

目前羽毛球动作技术的研究主要为杀球(15篇)、高远球(7篇)、吊球(4篇)、发球(4篇)、勾对角(3篇)等。后场高吊杀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后场技术动作幅度大,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较高,动作技术是否合理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前场技术动作细腻,关节幅度范围小,对球感要求更高。运动生物力学对动作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各关节的速度和角度变化、重心位移变化、肌肉工作情况、肌肉肌电特征等。研究结果能帮助运动员的选材与对训练监控,分析与评价运动员动作技术,评价运动员肌肉训练的程度等。

2. 运动损伤的研究

运动损伤无论是对于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是很大的困扰,不仅影响运动生涯,还影响着大众健身活动。运动损伤的研究对于预防损伤、减小损伤的概率以及损伤后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较少,仅为10篇。研究的运动损伤主要是膝关节、踝关节和肩肘关节,这四个关节是羽毛球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且检测方便。相比之下其他损伤部位如腕关节和腰部损伤检测难度大。研究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实验中,以多球练习,让受试者将多球击出,对受试者运动过程进行平面定点拍摄,从而获取不同时段运动技术的视频资料。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专业软件对分段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获取不同关节的运动学特征。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受试者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恢复措施。

3. 步伐的研究

在羽毛球项目中,步伐的重要性不亚于技术动作。回球质量不光靠技术的娴熟,还要求运动员步伐灵敏,移动速度快。但羽毛球的步伐研究与动作技术相比相对较少。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步伐中应用的研究为6篇。黄庆彩在研究中主要分析了步伐中踝、膝、髋的角度及角度的变化、肩的夹角和足的间距,讨论了“分腿垫步”的性质,影响蹬离速度的因素及训练中应注意的注意事项等。郝慧栋借助Vicon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和肌电技术对普通高校男女羽毛球专选学生在增加了助跑距离(前场、中场和后场)后进行的右前场蹬跨步搓球进行分析,研究出男女生在蹬跨时间、蹬伸力、肌肉肌电分值等存在差异。

4. 羽毛球鞋的研究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们对于运动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近十年来,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鞋中的研究逐渐增加,但对羽毛球鞋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

研究者主要利用红外高速摄像头和三维测力台测试不同型号的羽毛球鞋在前场蹬跨步和原地跳杀蹬伸过程中的影响,通过所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分析羽毛球鞋对跖趾关节和小腿运动等的影响。

(二)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方法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力学理论研究方法、运动学研究方法、动力学研究方法和表面肌电测试与分析方法。其中力学理论研究方法和运动学研究方法运用最为广泛。测量方法主要为三维定点拍摄、三维测力台测试和肌电测试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手段和发展的平台。

三、 结论与建议

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项目中研究较少,结合生物力学对羽毛球进行研究。

2.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动作技术、运动损伤、步伐和羽毛球鞋四大部分,动作技术研究最广泛。应拓宽研究领域,如羽毛球运动的装备和人体机能的肌肉、身体形态等,提高羽毛球研究水平,推动羽毛球科研发展。

3. 动作技术研究中后场杀、高、吊技术研究较多,前场小球技术研究少。应增加网前技术和中场抽、挡技术的研究。

4. 运动损伤主要研究膝关节、踝关节和肩肘关节。研究部位少,应拓宽其研究范围如腕关节、腰部损伤等,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

5. 羽毛球鞋和羽毛球步法的研究较少,研究层次浅。

6. 研究方法主要以运动学研究方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较少。在今后研究中需加强实验研究方法,促进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科技化。

参考文献:

[1]张配雯.1997-2016年运动生物力学在乒乓球运动中的研究现状[J].运动,2017(17).

[2]肖丹丹,苏不仁,胡宗祥.运动生物力学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3]郝慧栋.普通高校羽毛球专选学生右前场蹬跨步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7.

[4]程明霞.羽毛球步法中“分腿墊步”动作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4.

作者简介:

付萱琪,北京市,北京体育大学。

猜你喜欢

生物力学羽毛球现状
羽毛球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羽毛球PK赛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