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

2018-07-17成孟丹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心理品质培养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仅通过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来辅助进行。而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就更应担负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可以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三方面来进行,从而达到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来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心理品质;培养

一、 引言

当下的小学教育不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注重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自然是需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与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不仅能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幸福感,可谓一举两得。

二、 从教师自身出发

学校的课堂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除却父母之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因此老师的一举一动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不断提升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基础上重视具有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设计,以此来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这个提倡个性教育的大时代里,数学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应对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神圣的使命感。教师有怎么样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风气,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授课时将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做到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就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用心设计,尤其需要具有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述“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时,除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必要的空间观念和相关的推理能力外,还要注意渗透积极的心理品质,像培养思维和观察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这就需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认识图形特征外,还需设计一些提问或是讨论环节来引导学生对特定的概念和相关的图形进行推理,来培养其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相对应的创造能力。

因此,从教师自身出发,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三、 从教学课堂入手

数学教学课堂才是进行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关键阵地,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要求教师灵活掌握教材内容,并将之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使用潜移默化和间接感染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

數学这门科目本身可能和心理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教材内容中也看不到太多与心理培养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灵活地将课堂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拓展。例如在讲到关于“圆周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们讲解一下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是如何发现圆周率的,以及他的发现在数学方面的意义,并且这一发现对世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学生不再是简答枯燥地学习与背诵圆周率相关的知识与概念,而是会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借此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来报效祖国,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此外,数学的学习是十分严谨的,每个公式的推算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除了要积极地要求学生做题认真之外,也可借机来培养小学生做事认真公正、诚实真诚的积极心理。

数学教学课堂还应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对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例如生活式情境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一些应用题的计算,教师可以将关于距离计算的题化解为日常生活的场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小学生在课堂上亲自表演感受。这样做不仅会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促使他们具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人格和积极心理。

四、 注重课后学习

课堂是小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后的作业布置也同样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通过作业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形成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由于小学生发育快慢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分层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励出每个学生的潜力。例如对班级里学习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可以布置相对难一些的数学题,并可进行适当的延伸阅读,了解一些像华罗庚之类的数学家的事迹与成长经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多进行一些关于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作业设计分层,这样既可以使每个有差异的学生都受到照顾,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启了学生的潜能与智慧。这使得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的课后学习中,也可以找到学习的乐趣,重新拾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这也正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当然除了题的难易程度之外,题的类型也可以分层,一套作业题中,教师可以设计基础题、拔高题、挑战题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性做题,基础好的同学也可以试着在拔高题中挑战一下,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难题的积极性心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挑战的乐趣,从而不再逃避。因此,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来对课后学习给予重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结语

积极心理品质对小学生来说是极为宝贵的品质,也是他们应该具有的品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应主动地担负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担子,从教师自身、教学课堂和课后学习三个方面来努力实现对小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张琳.从积极心理引导入手构建小学数学幸福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4(10):39.

[3]李小聪.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108.

作者简介:

成孟丹,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西安国际陆港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心理品质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