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点亮数学学困生的心灯

2018-07-17蔡月珠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赏识学法责任

摘要:每个学生因其智力水平、学习习惯、自控力等其他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其学习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各个班级中都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到了初中,这种差异性更明显。学困生的数量明显越来越多,学习成绩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基于这种情况,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帮助、跟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尤为重要。点亮数学学困生的心灯,从爱和鼓励着手。

关键词:爱;赏识;学法;责任

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时总是跟不上课堂节奏。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学习被动,极度自卑,成绩不理想等。这不仅影响学困生自己的学习,而且对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学困生自卑、敏感的内心呢?

一、 用爱点亮学困生的心灯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成功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对学困生充满师爱,用爱心感化他们,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

(一) 在师生间架起爱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转化学困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内心极度自卑的学困生往往又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或许备受冷落歧视才会那么敏感戒备,高高在上的“若无其事”,或许是内心深处对理解、谅解、信任、尊重的极大渴望。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这样学困生才会消除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才愿意亲近老师,对老师说心里话,才会“信其道”。课堂上,我总是使用友善的语言,和蔼的表情,通過简单的日常问候,拉近与学困生间的距离。在我从教的班里有个性格内向腼腆的小男生,平时沉默寡言,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有时候上课,我特意挑选最简单的题目请他作答。但是,他每次都是低着头不言不语。后来,我利用课后主动找他聊生活中的趣事,聊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鼓励他平时胆子要大点,多跟同学接触,在课堂上尝试举手发言。慢慢的他对我消除了戒备心理,愿意和我做朋友。对待学困生,我们应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二) 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

很多学困生由于长期的自卑心理,经常在班上也是独来独往,甚少与同学接触。作为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创造机会,融入班集体中。我通过创建“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因为都是同学,是同龄人,所以,一旦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优等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学困生。

二、 用鼓励点亮学困生的心灯

教师的鼓励是一束阳光,能让茫然的学困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师的鼓励是一股清泉,能让“饥渴”的学困生品尝到学习的甜蜜。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合理使用激励的策略关系着成功与否。

(一) 赏识激励,增强自信

到了初中的学困生,由于成绩长期跟不上,缺乏自信,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培养自信。我结合校训“超越自我,追求至上”,鼓励学困生:当你从不敢回答问题到开口回答,从不敢举手到举手,每一堂课的点滴进步,每一天的细微成长,都是超越自我的体现。

如:我班上有名学困生,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上课常常走神处于游离状态。为了调动、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我会故意将容易解决的问题留给他,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信心。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科学计数法”的时候,我把问题抛向他:你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2300000吗?他胆怯地说:“0.123×10-8。”虽然他回答错误了,但我没有责怪他,而是鼓励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因为你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上,偶尔可以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当初的窘迫、害怕,取而代之的是不好意思的微微一笑。而当我讲解答案时,他那求知的小眼神一直望着我。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信任、理解,让他体验到了被人尊重的那种高贵感,也极大地调动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学法激励,因材施教

由于学困生学习被动,导致他们没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给予学困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同时,学困生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弱、易放弃等特点。如果采用统一标准衡量他们,只会更加挫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选择教法,分层教学,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即通过努力就能完成小目标。一旦目标达成,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总结其努力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困生坚持到底的意志力,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可行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会选择最容易解答的方程入手。如,解方程:x+3=7。首先,我会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式子,通过移项x=7-3即可求出。目的让他们知道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在解方程中让他们理解算理,然后我让学困生自由选题练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

(三) 责任激励,主动学习

在教育中光有老师同学的爱心和激励是不够的,因为这不是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为此,我会针对学困生的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职务,使其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如选其担任学习小组长、科代表等等。重视强化他们在老师心中的地位。让学困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需要努力的“我”。再次,与家长经常沟通,通过电话访、家访的方式,建议家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使学困生实现正面转化。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成功的转化学困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只要我们心中有真爱,心中有他们,不断地改进方法策略,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不抛弃,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沈孝忠.关注成长:学困生转化的法宝[J].小学时代教师,2010(12).

[2]李小敏.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蔡月珠,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赏识学法责任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