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8-07-17叶志强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教学工具教学研究思维导图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科教学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最终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界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创造性的目的。在多年的初中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人员发现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研究;教学工具

一、 语文教学采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意义

(一) 思维导图的定义和形式

思维导图是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概念化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图形将知识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首先需要一个确定化的知识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和中心点相关联的节点通过线相连,这些节点也可以成为其他知识的中心点,最终通过连接线将不同的知识对象连接起来,形成铺展开来的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用形象的图形化模式梳理复杂的知识脉络并将其串联起来,能够帮助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理解复杂的知识体系,形象可视化的表达形式又便于使用者进行理解分析和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广泛地被知识工作人员应用。

思维导图工具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发散性、表达形式多样性和使用个性化。思维导图是先从一个知识中心节点出发不断地连接其他有关联的节点,其中连接的形式和节点的表达形式都是多样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最终即使是相同的知识中心每个使用者画出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二)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的便捷化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由于其发散性的特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人员担负着语文基础知识的传递和学生思维开拓、思考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在知识传递方面,利用思维导图图形界面化的知识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建立总体知识框架和认知知识点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方便高效的知识传递形式;在学生思维扩展方面,思维导图知识节点的延伸正是知识网络发散性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现有知识节点的情况下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扩展,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创造性。其次,思维导图表达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人员开展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吸引学生投入不断变化的课堂知识传递活动中,这对于学科教学人员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思维导图工具使用形式的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语文教学人员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科学、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对于提高学科教学人员教学技能也有一定的帮助。思维导图工具应用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它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不同学科的教学人员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学科的差异性,从学科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差异化的创造性使用。

二、 思维导图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思维导图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形式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的知识量也极大地增加,相应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背诵的也多了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小学时期的学习方式。在中学阶段,语文诗词的记忆理解是考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以人教版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学生可能对词中的意象理解不到位而不能与诗人当时的情怀产生共鸣最终影响学生对词的理解,这里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工具对词中意象进行总结。水调歌头分为两方面:创作背景、意象;意象有→明月、酒、风、无眠、低照、起舞;意象的思想感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理解词中意象的同时结合创作背景不难理解诗人表达的是彼时身边无人相伴,把酒消愁包含着离别愁绪的郁闷心情。这里是用文字描述的,通过形式化的思维导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接触一些故事情节复杂、内容章节较多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工具对教学文章进行脉络梳理,用节点连线的形式表达出故事的整体框架,以及文章所使用的文学手法等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和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以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2课的《芦花荡》为例,该文讲述的英雄传奇为第一个节点,故事简介、爱恨情仇、协作手法为第二个节点,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第三个节点,相同层次节点之间可以为并列的关系。借助思维导图工具的展示总结文章想要表达的弘扬正义以及主人公们勇于与邪恶抗争的斗争精神,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周围景象以及人物感情世界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文学创作技巧。思维导图能够直观、清楚地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脉络和写作手法,有利于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文学创作技巧的揣摩。通过这种教学工具的应用,教学活动开展之后再经过适当的写作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文章总体构思的能力会有长足的提高。

初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文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见的诗词、文章还有新闻等。

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2》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工具以时间为节点对新闻中的事项进行逻辑排列,将时间点和具体的事项连接,构成事件进展明确的脉络图。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夠更好地突出新闻文学表达形式的现实性和逻辑性特点,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认知学习。

(二) 思维导图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的优势

由于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多样、文章构成形式不一、表达形式也比较繁多,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难度较高,初中语文教学人员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解析,做好课前准备之后将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传授中采用思维导图工具的优势是明显的,它能将复杂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通过形象的图形化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将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多章节文学作品进行文章框架的梳理,同时也应用在学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这些都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思维导图工具应用的优势,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语文教学人员不断地探索具体的应用方式。

三、 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在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实践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工具能够帮助教学人员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层次认识,也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界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学人员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思维导图工具应用方式,在探索中进步,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和教学能力,秉承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学大计,切实做好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何易杰.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7(30).

[2]贺培启.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51).

[3]徐吉凤,钟勇.浅析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121-121.

[4]曹玉珍,李淑君.用好“思维导图”落实自主高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8):49-52.

作者简介:

叶志强,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工具教学研究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让乐高机器人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