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析与阐述

2018-07-16张自卫

新课程·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张自卫

摘 要:如今,伴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小学生开始难以承受越来越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出现了不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开展,涌现了不少各学科相互交融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法。通过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加入心理健康内容来进行一些较为有益的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不同于文化类,是通过音乐这样一门艺术形式来陶冶和培养思想道德情操,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可以表达美丑善恶,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修养的、有情操人。

2.塑造健全人格

音乐蕴含着时代的变迁,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反映着社会的精神。教师通过不同类型和题材的音乐作品来展示给学生学习和鉴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了解各类音乐带来的艺术特色。通过音乐展示出来的不同的环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3.促进心智发展

心智的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就在小学期间,音乐教育是非常好的可以用来培养小学生心智的一门课程。为了更好地去开发学生艺术右脑,具备形象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必不可少。

(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高的影响下,小学音乐教育较以前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好的贯彻,忽视音乐教学对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影响,没有把握好小学生内心深处对于音乐情感的触感;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机械教学法,十分容易让重视主学科的小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当然也有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和展示很多与小学相关的音乐和资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的被动教学无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三)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

实验表明,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在音乐教育时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这是十分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构建和谐氛围

1.师生平等

小学生都是老师的积极拥护者,也是老师立场的坚定支持者。正因为如此,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通过语言、动作等肢体形态来表达出我们对学生的尊重、关心、信任和呵护。音乐教师的课堂上更要创设一种理解、宽容、关爱和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健康成长。

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的接受程度而带来的一些影响。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现象:部分学生拥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性格外向,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十分活跃和爱出风头的形象;部分学生又显得十分内向和拘谨,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

面对以上的不同情况,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或继续鼓励着活跃的同学,或鼓励沉默的同学勇于战胜自己,表达自己,以增强此类同学的信心。在此条件下,老师充当着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安全感和亲切感,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老师又得到了孩子们的配合,这样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2.生生合作效率更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的宠爱比以往更多,极其容易缺少团结协作的意识,更有甚者,表现出来的是生人勿进的状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當今小学生中存在极其明显,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多多提供一些团结合作的机会,如我们音乐教学中可以给孩子多提供合作表演的机会,加强课堂的合唱教学等等,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1.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能过于严肃。如果教师表情过于刻板,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的话,很容易使得学生与音乐教学产生深深的距离感,导致对音乐教育的厌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让自己的角色发生转变,要把以自己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突出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老师成为学生的一个知心朋友,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没有任何的技术难度。

2.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音乐教育是一个艺术性的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创新和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要结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综合性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表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幅度增强,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音乐教育中来。

(三)加强课外实践

小学音乐教育不需要在完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里面进行,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与音乐有关的校园活动,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代替单一教室教学,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音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心理健康的提高是明显的,也是需要老师进一步监督的,以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我们可以开展音乐知识竞赛和表演等具体的课外实践。

音乐与教育是艺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门艺术,是一个值得去深思的问题,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多学科融合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其感知音乐的魅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5(10).

[2]李丽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