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7-16刘泽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螺内酯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

刘泽军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螺内酯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14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心胸比数据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研究组更低。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螺内酯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更加显著,且具有降低患者复发率、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的优势。

【关键词】依那普利;螺内酯;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066-01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心功能不全出现症状时的称谓,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常见的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造成原发性心肌收缩力受损、心室压力/容量负荷过重、高动力循环状态或者心室前负荷不足,从而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食欲不振、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以及心脏形态改变、肺部啰音或者静脉充盈、下垂性水肿、肝大、紫绀等相应体征。病情严重,易反复发作,致死率高;因此需要及时、有效、规范的临床治疗。本院对近两年半收治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长期口服,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8岁,平均(52.2±4.9)岁,根据心力衰竭NYHA诊断标准划分,7例Ⅱ级,18例Ⅲ级,5例Ⅳ级;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9岁,平均(52.4±5.1)岁,根据心力衰竭NYHA诊断标准划分,6例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肾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另外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辅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中加用依那普利、螺内酯、比索洛尔联合治疗,依那普利2.5mg,qd,每隔7天倍增剂量一次,直至10mg,bid,螺内酯20mg,qd,比索洛尔1.25mg,qd,每隔14天剂量增加1.25mg,直至5mg,qd。14天为1疗程,需连续治疗7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例及7疗程内死亡率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 有效:心功能恢复至少1个级别,但未达到Ⅰ级标准;无效:心功能恢复未达到1个级别且心衰症状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LVEF、心胸比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LVEF、心胸比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采用“依那普利、螺内酯、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研究组LVEF、心胸比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见,采用“依那普利、螺内酯、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63.3%,7疗程内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实质为心室的重新建构和神经激素系统变化。心脏重构包括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结构重构表现为心肌肥厚、心室腔增大和心室形态的变化;电重构表现为由于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程改变引起心肌电的不均一性;神经激素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激活和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并激活醛固酮系统引起水钠潴留,加重了心脏负荷,造成心功能受损、血管顺应性降低的后果,最终发展成不可逆转的终末阶段。

依那普利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至血管紧张素Ⅱ的转换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不仅干扰RAAS系统,而且增加激肽活性及激肽介导的前列腺素;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降低,增加冠脉血供,使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慢,ACEI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已达成全球共识,各指南均为IA类推荐。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合理使用可以控制液体潴留且不会引起血钾降低,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基本药物;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强大负性肌力作用,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治疗(≥3月)则改善心功能,使LVEF增加。故三者联用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控制水钠潴留,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慢心肌细胞凋亡,延缓甚至阻滞心室重构。本文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螺内酯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减低;治疗前后LVEF、心胸比数据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螺内酯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减低患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安全性更高,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慢性心力衰竭.实用内科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輯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35(12)。

猜你喜欢

螺内酯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RB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醛固酮逃逸现象(附1例报告)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螺内酯与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的影响比较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