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资源 开启探索之门
——核心素养视野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研究

2018-07-16

关键词:连续性文本课文

王 芳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校 语文教研室,重庆 40006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1]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来源于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试,该测试把文本形式分为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2]。测试结果反映出如下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偏向于文学性较强的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非连续性文本的指导上则比较薄弱,尚缺少较成熟的经验,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堪忧。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丰富多元的社会,非常重视信息的整合和运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来讲的阅读材料,是由表、图等构成的文本,如地图、表格、广告、传单等。非连续性文本信息量很大,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3]。

这种文本在街头、报刊、网络等随处可见,在现代社会应用非常广泛,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性文本。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意味着阅读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获取达成自我观点的形成,这里包含着明确的个性阅读导向。

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需要教师增加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生活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即教师教的是生活需要的阅读方式,培养的是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以期能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二、定准目标,强化非连续性文本意识

小学生其实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生活中能经常见到,教材中也有不少,如目录、教材封面与封底、课文插图、课文后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等。笔者翻阅了人教版语文教材,整理出有价值的非连续性文本,如表1所示。

表1 人教版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示例

从表1不难看出,非连续性文本在第三学段出现的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文本形式,只不过它们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课文之后,教学中被老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4]。其实教师只要定准目标,有较强的非连续性文本意识,就能让学生明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引导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提取、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选好文本,开发课程资源

当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是以连续性文本为主,对非连续性文本有一定的体现,但还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对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只要教师补充课程资源,加强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在文本的转化中也能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促进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用好用足教材资源

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一般在每个单元的开始有“导读”,有的课文后还有“资料袋”,呈现的形式大都是篇或者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形式,在连续性文本中注入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元素,在文字中加入表格、图形等,创建非连续性文本,充实教材内容[5]。

比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游记类文章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再次深入读课文,一边画作者的旅游思维导图,即把课文由连续性文本改写成非连续性文本。如画一副作者游览图,学生用图表呈现游览顺序和景点,标注关键的字词,为当好小导游做准备,也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和应用性,如图1所示。

课堂上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文字与图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有机结合,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的阅读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6]。教学五年级上说明性文章《新型玻璃》时,学生自读课文后用表格对比呈现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轻松掌握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而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

图1 作者游览图

(二)整合学科课程资源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比如数学、科学教材中的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情况随处可见。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对这些内容进行改编,与其它学科配合教学,使之为语文教学服务。

“练习写说明性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习作的要求是运用学习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向别人介绍一种物品。我们以五年级上科学“运动和力”章节中《设计和制作环保小车》一课为教学案例。开课伊始,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图和两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设计图画好后,如何把你制作的环保小车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后,再尝试写一篇能解决问题的说明文。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科间的互动,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也能得到有机融合。可见,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的培养,将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7]。

四、渗透方法,指导阅读策略

(一)图文结合,找关键点,提取重要信息

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是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形式。如果读者想要提取有用信息,就要从图文中找到关键点,从众多信息中筛选提取有用信息、关键信息。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的“看漫画习作”,这四幅画面内容有关联,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把漫画图意看懂,才能提取信息。要搞清楚漫画表达的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幅图的内容,再通过语言精准地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其实,这是学生比较、归纳、总结与提炼信息的思维过程,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活跃课堂师生互动的氛围,便于学生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与评价。通过读漫画来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学便将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提供平台,阅读实践,展开适量训练

语文来源于生活,要学好语文,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教师仅仅靠教材中的几篇非连续性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并收集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上展示,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8]。

寻找校园内的非连续性文本。学校里的非连续性文本很多,比如教室门口张贴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学楼走廊上悬挂的名人名言,校园中庭摆放的中外科学家的介绍,还有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各种器材使用安装说明书。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一看,还可以根据要点编写一些小练习、小试卷让学生实践。

阅读身边的非连续性文本。鼓励学生阅读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有帮助的随时能见到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如去超市购买食品后,注意阅读包装上的说明书,查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营养成分、注意事项等,看自己是否需要忌口,以便吃到健康的食品;若生病了,可以阅读药品说明书,知道药物的用法用量……

广泛搜集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很多,教师教学中告诉学生可以从哪些途径去收集,比如:去旅游,学着看地图、游览图、机票等;去医院,学着看病历卡、导医图等。教师还可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资料带到教室展示、交流,与同学分享。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学习资源就在身边,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为需要而读,实现生活化的阅读。

五、结语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生活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挖掘教材资源,适时创设各种相关的生活情境,从解决问题的视角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从“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与结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为第四学段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今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媒体的时代,学校和教师既要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出发,更要从“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着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多元的阅读能力,建立整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案。作为一线教师,教学时只要在现有基础上重视非连续性文本,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素材,手上有策略,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才会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连续性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