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连贯原则关照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
——以书法审美中的劲字词组为例

2018-07-16毅,

顾 毅, 孙 婧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博物馆书法展览解说词是展示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有书法类藏品3 672件、法帖类490件,数量可观,极具代表性与研究性。台北故宫博物院从2005年开始定期举办名为“笔有千秋业”①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繁体字,本文一律使用汉语简化字。的书法藏品展览,使参观者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解书法相关知识。

笔者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②见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5/calligraphy10510/ch/index.html#section_1。收集整理了27期中英文解说词,时间跨度为2005年7月—2016年7月,建立小型语料库,以功能目的论的连贯原则为参照,以劲字词组的翻译为例,探索博物馆解说词中书法审美术语的翻译。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连贯原则

功能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以目的为准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大框架下进行关照,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及方法。

文本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文本接收者所赋予的。译者的任务之一是能够创造出一个对译语文本接收者有意义的文本,用Vermeer的话来说,译文应该符合语内连贯的原则(intratextual coherence),即译文能够为接收者理解,能够在接受它的交际情境和文化中产生意义(... the receiver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it; it should make sense in the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and culture in which it is received.)[1]。目的论并非否定对原文的忠实,相反,它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关联,要求原文本同译语文本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只不过,目的论下的忠实是有条件的忠实,是在满足翻译目的前提下的“忠信”(fidelity)。

理想的情况是兼顾语际连贯与语内连贯,但由于中英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二者兼顾有时确实难以实现,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舍此即彼或偏向哪一端当由翻译目的决定。

博物馆文本具有文化功能,其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翻译[2],旨在传递相关主题信息,使参观者能够从中获取有关自然、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实现博物馆展示文物、普及知识、教育大众等功能。就博物馆书法展览解说词英译的目的来说,是为了让英语参观者对中国书法有个大致了解,并对其产生兴趣。除了书法作品本身可能会产生的视觉感染力外,解说词中的审美评价术语也担负着传递书法的美的作用。英译文既要考虑语际连贯、忠实原文的审美信息,同时要考虑语内连贯,要结合英语参观者对中国书法的认知水平,首先让他们能看懂,其次才能让他们感受其中的美。

三、“劲”的书法审美意义

某种程度上说,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因此,译好劲字词组的前提是对“劲”的书法审美内涵有透彻的理解。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线条美有“三感”,即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3]。笔法上的藏头护尾、中锋用笔、一波三折等成就了平面纸上书法线条圆厚的立体感。

《说文解字》中注:“劲、健也。从力。”[4]书法线条的力量感,简言之是指线条劲健,具有气势和力量,具有活力。美的线条都有生命力,僵死的线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东汉蔡邕《九势》中提到:“下笔用力,肌肤之丽”[5]6,“肌肤之丽”正是线条生命力的呈现。书法之力并非蛮力,鼓弩为力。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效果源于书家澄心运思,是肩肘腕指笔等协调一致、自抒胸臆、心手双畅的结果。此外,劲健的书法线条也是中国人“中和”审美境界的呈现,在整个中国美学史中,阴阳相成是中国美学的基本法则,它可以贯穿到一切之中[6]。中和之美要求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结合,即刚柔相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妍美书风,以阴柔为基调,但柔中带刚,秀逸清劲;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壮美书风,以阳刚为基调,但刚中带柔,雄伟刚劲。

四、“笔有千秋业”中劲字词组的翻译

(一)研究方法

自建“笔有千秋业”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文语料库总词数为23 863词,英文语料库总词数为19 216词。首先,使用海量分词2007年版对中文语料进行切割处理,手动检查分词结果并改正其中一些机器划分的错误。然后,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的生成词表(word List)功能,产生一个基于文本的词频表[7]。检索结果发现,“劲”属于高频词之一,频率为40;之后,选择词簇表(clusters),设置词簇范围(clusters size)为“2”,手动输入“劲”,即可检索出经常同“劲”构成搭配的词组,索引例示整理成表1。最后,由检索出的词块切换到索引项(concordance),在中文语料库中查询书法审美术语“劲”的出现次数和搭配使用实例,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语言使用实例及其语境以清单的形式在语境中的关键词(key word in context,KWIC)页面中列出。

词义有概念意义与非概念意义之分。前者指词汇表达客观事物或某一思想要领时的意义,后者指使用词汇时所产生的联想和内心情感的表达等。非概念意义的不同是词汇差异性的表现。现代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8]就是对同一语义场中的词进行语义细化,找出其差异性语义成分及共同语义成分。

表1 索引例示

表1中高频词语的义素分析须在书法审美语义场中进行。在由“劲”所组成的二字格词组中,基本义素为“劲”的概念意义,即为书法线条的力量感、气势与活力,其它非概念意义所显示的词义差异性大致如表2所列。

表2 义素分析

如表2所示,在保留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所包含的非概念意义的不相容正是书法线条美的区别特征。但需要指出的是,书法术语本身只是从字面上有所侧重,比如雄劲从字面上侧重阳刚之美,实际是有交叉的,如李阳冰的篆书线条既是圆劲的,同时又是瘦劲的。此外,挺劲、劲力、劲炼、强劲等审美术语前后字语义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运用搜索工具UltraEdit-32进行平行文本翻译分析,因搭配词数量有限,可通过查找手段快速定位译文,将所有搭配词组的英译整理成表3。

表3 译文搭配

如表3所示,除个别省译和重复翻译外,英译文多使用 strong、powerful、forceful等词,搭配模式多为形容词+形容词,如vigorous strong、round forceful;形容词+and (或yet)+形容词,如round and powerful、pure yet strong。其中劲力、强劲、劲健两字间前后语义有重复的情况,一般采用一个英语单词与之对应。由此可见,英译文基本在形式及语义上与原文相对应。

(二)译例分析

(1)原文:书法遒劲磊落,行气流畅,神采动人。

译文:The calligraphy here is strong and decisive, the line spacing fluid in a spirit and moving manner.

例(1)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致季常尺牍》中英文解说词。strong一词多为褒义词,尽管没有“遒劲”作为书法术语的辨识度,但鉴于博物馆书法展览参观者多为不谙中国书法文化的普通参观者,还是可以接受的。尽管如此,“The calligraphy here is strong”这种直译略显抽象,建议改译为“The brushwork is strong”或者“The calligraphy displays the forcefulness for the strong and vigorous lines”。

(2)原文:此卷行书结字秀润,姿态横生,笔法遒劲,墨韵生动,为其中年时意韵丰厚之杰作。

译文:This handscroll in running script has smooth, beautiful characters that stretch outwards. The brushwork is vigorous and ink tones dynamic, making it a masterpiece with rich harmony from Su’s middle years.

例(2)为苏轼的行书作品《书杜甫桤木诗》中英文解说词。在《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vigorous一词的解释为“using a lot of energy and strength or determination”[9]。查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见网址:https://corpus.byu.edu/coca/。,发现vigorous同brushwork构成搭配组合,其互信息值(mutual information value,MI)为10.08,一般情况下,当互信息值大于3时,即该搭配存在显著性。vigorous 一词突出了书法线条的生命力,体现了“劲”的基本意义,同时为英语参观者所理解、接受。

除strong、vigorous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使用powerful等词,强调遒劲的艺术感染力。

(3)原文:行楷得晋唐雄劲笔意,草书学怀素。

译文:In semi-regular script, Xianyu Shu achieved the majestic manner of the Jin and Tang dynasties. In cursive script, he studied the style of Huaisu.

例(3)为元朝鲜于枢的行书作品《行草真迹》中英文解说词。majestic 一词虽然体现了阳刚壮美之气,但并未体现“劲”的基本语义与审美特征。majestic多用于形容山川风景的雄伟壮美,如“A photograph of this majestic scene does not actually exist: the painting is an invention”(源自COCA语料库)。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见网址: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0512?sortBy=Relevance&where=China&wha=Calligraphy &ft=*&offset=80&rpp=20&pos=83。鲜于枢书法作品《草书石鼓歌》解说词中有如下描写:Its vigorous brushwork displays both the freedom and energy of Xianyu’s northern heritage and the new sophistication acquired through his study of Jin-and Tang-dynasty masters,其中以vigorous brushwork来描写其作品风格,两处皆言鲜于枢学贯晋唐书法,但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同许多外国网站一样使用较多的反应类词汇直抒胸臆,直观地表达个人的体验和对景物的直接感受,用词简单[10],将博物馆解说词普及知识、感染参观者的目的表现出来,符合翻译目的论的语内连贯。此处,为了表现“雄劲”的阳刚之美,建议在能够表现“劲”的核心词vigorous的基础之上,增加表现阳刚美的majestic,即将“雄劲”译为majestic and vigorous 或 majestically vigorous。

(4)原文:史称其草书飘逸似怀素,圆劲朗畅,神追王献之。

译文:In calligraphy history, his graceful cursive script has been compared to Huaisu’s with its round and powerful flow that harks back to Wang Xianzhi.

例(4)为元朝饶介所书《书七言律诗三首》中英文解说词。书法线条美中重要的一点是线条要有立体感,圆润厚实,状如圆柱而不是薄片。欧阳询《传授诀》中云:“每秉笔必在圆正。”[5]105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中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5]522线条的圆润立体多是通过中锋用笔来实现的。清朝笪重光《书筏》中云:“古今书家同一圆秀。然惟中锋劲且直,齐而润,然后圆,圆斯秀矣。”[5]561线条的立体感符合西方的抽象几何,是中西审美的共同点。英语中用flat character与round character来指文学作品中的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前者指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后者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由此看,用round一词来形容书法线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英语参观者的褒义联想。但有时仅用round似乎还不能明确其线条的立体感,不能使英语参观者明白要传达的意思。three-dimensional effect用来表示立体感则更直接,比如highlights the lines with Nupastel white chalk to achieve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源自COCA语料库)。在有关中国书法的英文文献中强调笔画的立体感,也多用three-dimensional effect。综合思考,可以考虑将“圆劲”译为vigorous round brushwork with three-dimentional effect,表达更清晰明了,语内连贯性更强。

(5)原文:「九成宫」是他七十六岁时奉敕所作,结体易方为长,章法紧密,法度森然,笔力瘦劲挺秀,每一字点划之内都似藏有筋骨,虽是楷书,犹存端庄凝重的隶意。

译文:This work, done at 76, is an imperial commission. The characters are lengthened yet the structure compact and the style formal. The brushwork is thin, yet forceful and beautiful. Each stroke and dot reveals inner structure. The work preserves much of the dignified, focused beauty of clerical script.

此例为唐朝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銘》中英文解说词。欧阳询这一楷书作品结体偏纵长,在提按笔法间生成瘦劲笔迹。世传卫铄《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5]22姜夔在《续书谱》中也曾提到真书“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 故知与其太肥,不若瘦硬也”[5]386。“瘦劲”意在呈现一种笔意清劲、骨气铮铮、峻利挺健的美感。thin用于形容人身材体貌时会有轻微的贬义成份。在西方相关艺术文本中,thin出现频率较高,多与line、strips、strokes等词搭配。尽管thin可以用来形容书法线条,但它多用来表示“细”笔,比如白谦慎在著作FuShan’sWorld:TheTransformationofChineseCalligraphyintheSeventeenthCentury中赏析董其昌作品时曾用“The strokes are thin, the brush moves vividly and naturally”[11],并不突出瘦劲的褒义色彩。蒋彝的ChineseCalligraphy:AnIntroductiontoItsAestheticandTechnique一直为美国某些大学的中国书法课程所使用,其中在表达这一概念时,多采用slender,比thin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传递出纤而不弱、瘦而有力的瘦劲特点。瘦劲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蒋彝将其译为“Slender Gold”[12]。

台北故宫“瘦劲”译文thin yet forceful大致可以回译为笔画细但有力,是可以接受的,但为了强化其褒义色彩,还可以译为slender vigorous brushwork或者slender yet forceful。

五、结语

台北故宫博物院“笔有千秋业”书法展览解说词的英译文尽管没有传译某些书法审美术语的语义细微之处,但总的来说译文清晰明了,语内连贯性较好。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其中的审美术语更是凝结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审美思想,通过静态的文字向不谙中国书法文化的英语参观者明晰地传递其中的审美内涵确非易事。采用术语翻译常用的音译等方式或许可以增强术语的辨识度,但不会为普通英语参观者理解并接受,更无从谈欣赏。为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对外传播,“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可以采用注重人性化,具有中国自豪感的跨文化翻译策略”[13],应结合英语读者的语言习惯,选择能使其产生审美联想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将术语中蕴含的中国书法审美思想传译出来,达到语际连贯与语内连贯的有效结合。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英语读者普遍接受的产生审美联想的词作为核心词,再结合具体的语境,适当添加补充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