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香顺气散治疗肝气郁滞型咽异感症临床观察

2018-07-16黄伟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顺气异物感木香

黄伟慧 郭 丹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省职工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2)

咽异感症是咽部常见疾病之一,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梅核气[1]。主要以咽部的异常感觉,如梗阻感、痒感、烧灼感、蚁行感等为典型表现,常表现为清嗓、咳嗽、胸闷、咯痰等症状。临床检查多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生活压力增大,咽异感症的发病率连年增高[2]。本病易受情志因素影响,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治疗增加一定难度。中医认为肝经循喉而上,肝主情志,若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而致咽部气机不利,郁结于喉,无形气结,咽部异物感明显,表现为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而成本病。肝主谋虑,肝郁则伤脾,故可见胸闷,肝郁不舒可见精神抑郁、郁闷心烦等。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木香顺气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咽异感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气郁滞型咽异感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55岁,病程最短12 d,最长4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平均为 (28.28±8.64)岁;病程6~72个月,平均(40.46±19.09)个月。治疗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8~53岁,平均 (30.40±12.06)岁;病程6~72月,平均 (41.16±18.03)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3]制定:各种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觉。如梗阻感、痒感、灼热感、蚁行感等,患者常感咽部或颈部中线有团块阻塞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等。吞咽时症状加重,但无吞咽困难。常常企图通过清嗓、咳嗽、咯痰和吞咽动作来缓解上述症状,结果由于咽部频繁的运动和吞入大量空气,使原有症状更为严重。病程长者,常伴焦虑、急躁、紧张等精神症状。

1.2.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4],肝气郁滞型:咽喉部异物感,或如梅核,或如肿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不碍饮食。患者常见抑郁多疑,胸胁脘腹胀满,心烦郁闷,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1.3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属肝气郁滞型;(2)年龄在18~55岁;(3)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者。

1.4排除标准(1)咽邻近器官疾病,如茎突过长、甲状软骨上角过长,舌骨及甲状软骨假关节形成,翼突钩过长,咽旁间隙或颈部肿块,颈部瘘管及淋巴结炎,牙龈炎,龋齿,甲状舌管囊肿等。(2)咽部疾病,如扁桃体的病变如慢性炎症、角化症、囊肿、结石、脓肿和瘢痕,鼻咽、口咽、喉咽异物、瘢痕和肿瘤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会厌囊肿,舌根部肿瘤等。(3)远处器官的疾病如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肺部疾病、膈疝、屈光不正等。(4)全身因素,如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风湿病、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口服:谷维素片,20 mg,每日3次;维生素B1,10 mg,每日3次;伴有失眠者,加服阿普唑仑,0.4 mg,每晚1次,症状严重者酌情加量;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者,加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

1.5.2治疗组 口服木香顺气散加减,方药组成:桔梗12 g,醋青皮12 g,醋香附15 g,枳壳15 g,广木香5 g,砂仁9 g,厚朴9 g,乌药9 g,柴胡9 g,陈皮12 g,苏子12 g,槟榔15 g,焦神曲12 g,焦山楂12 g,焦麦芽12 g,甘草9 g。患者伴有嗳气明显者,前方加竹茹12 g,海螵蛸8 g;睡眠欠佳者,加制远志12 g;情绪急躁者,牡蛎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各200 mL混合后,醋1盅为引,早晚2次分服。

2组患者治疗7 d为1个疗程,服药4个疗程。2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疗程可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做适当增减。用药期间若出现过敏即停药。

1.6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并记录评分,评分标准参考《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5]中梅核气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评分标准 (分)

1.7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综合疗效为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值变化的百分率 (尼莫地平法),即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按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判定。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积分减少≥70%,<95%;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体征积分减少≥30%,<70%;无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减少<30%。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 治疗组在患者咽异物感、清嗓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减轻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差值比较 (±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差值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组别 例数 咳嗽治疗组 38 1.38±0.35Δ对照组 38 0.79±0.48异物感 清嗓1.55±0.31ΔΔ 1.97±0.56 0.64±0.29 0.72±0.25咯痰 胸闷1.08±0.22 0.99±0.21 0.76±0.37 0.68±0.36

3 讨论

《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清代马培之《医略存真》中指出:“如会厌梗梗,咽中似有塞物,言语咽唾妨碍,饮食则如常。”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妇人杂病诸侯三》论及梅核气的病机,认为妇人性情多偏执内向,遇事不能舒缓,易被精神因素所伤,进而气机郁滞,状如梅核梗阻咽喉,甚则心胸满闷。明确指出梅核气的发病人群,并指出情志所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近代学者田家胜[7]认为梅核气主要由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引起,将其分为肝气郁滞型和阳虚寒凝型。笔者则认为肝气郁滞为导致咽异感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平素情志抑郁或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气上逆阻于咽喉,故有咽部异物感,状如梅核或肿物。其病位主要在咽部,病机为肝郁气滞,阻于咽喉。故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指导下,以木香顺气散为基础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兼顾培补脾胃。

木香顺气散功效为理气疏肝,散结解郁。方中木香、厚朴、青皮、陈皮辛能行气,兼能平肝;柴胡、乌药并用,复肝气之调达;桔梗、苏子,宣降相用,疏肝郁,条气机;枳壳、香附、砂仁宣肺气,醒脾祛湿,使气机升降有序;焦三仙合用,固护脾胃,滋养后天;肝气横逆犯胃,偶有嗳气、反酸,酌加竹茹、海螵蛸和胃降逆制酸;眠欠佳者,加制远志安神益智;情绪急躁者,加牡蛎重镇安神,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以醋1盅为引,酸入肝,使诸药力直达病所,其功卓矣。全方共奏理气疏肝,散结解郁之效。

本研究显示木香顺气散加减缓解肝气郁滞型咽异感症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有着较大的临床应用潜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顺气异物感木香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日常生活中也有“顺气丸”
日常生活中也有“顺气丸”
顺溜溜的好年头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阅读木香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木香中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