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专业开展讲座式教学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6吴小慧段忠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耳鼻喉麻醉学平均分

吴小慧 段忠心

(1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湖南 衡阳 421001;2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湖南 衡阳 421001)

绝大多数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现状不尽人意,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时数不匹配,教学严重脱离实践等问题,教师对课程安排不满意,学生对课程评价不理想。多数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后,认为中医理论枯燥乏味、概念模糊、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即便原本对中医学充满好奇的学生也兴趣锐减,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师授课热情也随之降低。

我院中医学教研室面对西医专业中医学教学学时短、任务重、内容繁杂等问题,为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2013级临床医学、眼耳鼻喉学及麻醉学学生开展中医讲座教学,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启发,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医学男生45名 (41.28%),女生64名(58.72%);平均年龄 (21.75±0.15)岁。眼耳鼻喉学男生19名 (43.18%),女生25名 (56.82%);平均年龄(21.34±0.21)岁。麻醉学男生15名 (35.71%),女生27名 (64.29%);平均年龄 (20.96±0.17)岁。3个专业学生均于同一学期实施中医学教学,便于讲座教学的开展,以及问卷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1.2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院系的教学要求及使用的中医学教材,结合教学实践体会,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选用“中医体质与健康”“合理选用中成药治感冒”“耳穴贴与眨眼症”“针刺与镇痛”及“小儿推拿”5项题材作为讲座方向。制定第1轮问卷调查。根据第1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各专业讲座主题2项,搜集资料后制定相应讲座内容和课件,制定第2轮教学质量调查问卷。

进行讲座式教学之前,分别向学生发放第2轮教学质量调查问卷;教学活动结束后,回收并统计分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个部分:学生课后对中医学是否增加了兴趣,课后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愿意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均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完毕后统一回收,再进行数据处理。

研究采用5-Likert scale法[1]调查表对调查问卷进行量化赋值。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愿意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及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均分为5个等级,对应赋值分别是5、4、3、2及1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分、变异系数和全体指标的平均分、变异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 第1轮临床医学发放问卷109份,回收105份有效问卷105份;眼耳鼻喉学发放问卷44份,回收42份,有效问卷42份;麻醉学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41份,有效问卷41份。第1轮问卷总回收率为96.33%,总有效率为96.33%。

第2轮临床医学两场讲座共发放问卷218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9份;眼耳鼻喉学两场讲座共发放问卷88份,回收 83份,有效问卷83份;麻醉学两场讲座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79份,有效问卷79份。第2轮问卷总回收率为95.43%,总有效率为95.43%。

两轮问卷总回收率和总有效率为95.56%,反映接受调查的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高。

2.2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2.1第1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临床医学“中医体质与养生”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治感冒”2项分值>全体指标平均分;眼耳鼻喉学“中医体质与养生”和“耳穴贴与眨眼症”2项分值>全体指标平均分;麻醉学“中医体质与养生”和“针刺与镇痛”2项分值>全体指标平均分。被调查者均对“中医体质与养生”评分高,提示所有专业学生对中医养生内容兴致高;临床医学“合理使用中成药治感冒”评分高,眼耳鼻喉学“耳穴贴与眨眼症”评分高,麻醉学“针刺与镇痛”表明该专业学生对其对应内容感兴趣。见表1。

表1 第1轮调查问卷统计

2.2.2第2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临床医学所有指标的平均分>4.70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眼耳鼻喉学所有指标的平均分>4.70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麻醉学所有指标的平均分>4.70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3个专业所有指标的平均分为4.83分,表明不同专业学生对中医讲座式教学认可度高;变异系数小,表明学生意见较一致。见表2。

表2 第2轮调查问卷统计

3 讨论

中医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西医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唯一的一次纯中医理论学习就是中医学,该课程对于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祖国医学精髓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几乎所有西医院校开设的中医学课程都存在着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教材内容与课时不匹配,现西医院校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囊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以及针灸学等内容,大多数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为36~48学时,我校为32学时,存在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郁,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3)教学严重脱离实践,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以纯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临床实践,使得学生不能对中医学形成直观认识,更无法领会中医学的精华内容。我院中医学教研室根据西医院校的特点,以及近年的教学体会,探索和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1中医教学目的 激发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的热爱,是中医学教学的目的。因为从教育的长远影响看,西医临床工作者其实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推动力是兴趣[2]。开展讲座式教学,有助于在教学中播撒热爱中医的种子,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和科研中取中西之长,认同中医,运用中医,开拓思路,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3.2提高中医兴趣途径 将中医学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及所学专业有机结合,是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兴趣的有效途径。3个专业学生均对中医体质与健康这堂讲座感兴趣,是因为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有些人吃得不多却很胖,应该如何调理?温柔的妈妈为什么突然变得不可理喻了,更年期的她该如何保养等,这无疑是高校大学生了解学习养生知识的极好途径[3-4]。针对各专业特点,将中医学教学内容与授课班级专业特点相结合,将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5]。并一改学生素来认为中医学理论晦涩难懂的误区,受到学生的高度肯定和普遍欢迎。

3.3改善教学效果 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加强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一部分中医学教师对西医院校学生上中医课的热情缺乏正确的评估,认为学生只关注西医课程,对中医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受这一负性情绪的影响,一些教师把中医学教学当成打酱油,不充分备课,不积极主动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无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曾说:“你想要给学生一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富有个人学术魅力,旁征博引,才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医学的精妙,才能顺利开展中医讲座式教学。

因此,在西医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开展讲座式中医教学,有助于激发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操作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鼻喉麻醉学平均分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平均分一半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