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积滞中成药数据挖掘及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分析

2018-07-16欧阳帼茵许尤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频数陈皮中成药

欧阳帼茵 蔡 云 许尤佳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积滞,又称伤食、食积,是儿科常见的脾系疾病之一,临床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吐酸,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1]。其发病相关因素主要为强迫喂养、平时易感和喜食零食,其中强迫喂养最为多见[2]。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食品种类的极大丰富,积滞已成为现代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中药成方制剂》是中药成方制剂的国家标准,根据“科学、实用、规范”的编撰原则收录各类药品,在保证药品质量上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3]。其收录的中成药疗效确切,应用广泛,是进行方剂组方规律研究的良好素材[4]。中医治病不仅要求辨证论治,还要求我们做到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时代的改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这必然影响到疾病的病机与证候类型,因而中医对积滞的治疗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与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小儿积滞为研究对象,选取《中药成方制剂》为研究载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现代治疗儿科积滞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与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积滞提供借鉴,并从中分析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的时效性及其对现代中医儿科的理论意义。

1 数据来源与规范

从《中药成方制剂》中查询用于治疗小儿积滞的中成药,共找出处方55首,将处方划分至最小单元,即单味中药,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参照《中医药学名词2004》[5]中的标准化名词进行规范,将意义相同,表述不同的中药、证型和疾病名词统一为标准化的名词。

2 研究方法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中成药处方信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并由双人核审数据源,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取录入的处方信息,对所有方剂的药物、证型和主治疾病使用频次统计分析,并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的比例;设置合适的支持度和置信度,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对比不同支持度下的药对与核心组合;设置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聚类分析得出潜在的药物组合。

3 结果

3.1药物频次统计 全部55首处方共用药152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1次(20%)的高频用药见表1。使用最多的前5味药依次是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甘草,频率均超过30%。

表1 高频药物频数统计表

3.2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分别统计所有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的比例,其结果见图1~3。可以发现: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占绝大多数,且用药多归脾经与胃经。

图1 药物四气图

图2 药物五味图

图3 药物归经图

3.3中医疾病与证型统计 因部分中成药能够同时治疗多种中医疾病,其具体频数分布见表2。所有的中成药治疗疾病所对应的证候分布见表3。根据表2,除主治小儿积滞外,有14种中成药同时还可治疗急惊风,因此也解释了证候分布表中的痰热动风证与热盛动风证的存在。根据表3,积滞的证候主要有食积证、痰食互结证与脾虚食积证。

表2 中医疾病频数表

表3 证候分布频数表

3.4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根据经验判断及数据预读,当设置置信度为0.8,支持度分别为15%、20%、25%时,对常用药物组合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网络展示见图4。在支持度为20%时,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4个,其中2味药药物组合9个,3味药药物组合5个,其具体置信度见表4。在支持度为15%时,能够较全面地展示常用的药物组合,左侧为治疗食积的药物组合,右侧为治疗急惊风的药物组合。当支持度增加至25%时,核心药物组合逐渐凸显,其中治疗积滞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甘草,这与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味药物一致。

图4 不同支持度下强关联药物组合对比图

表4 常用药物组合置信度表

3.5药物组合聚类分析 根据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及经验判断,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的药物聚类组合,其网络展示见图5。其中包含朱砂-天竺黄-冰片的8味药物应是治疗小儿惊风的组合,羌活-防风-前胡是治疗风邪袭表的组合,使君子-枳实-榧子-莪术是治疗虫积的组合,山楂-砂仁-莲子、茯苓-陈皮-厚朴-半夏-苍术均为治疗积滞的药物聚类组合。

图5 潜在药物聚类组合网络图

4 讨论

既往对小儿积滞的治疗,如《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云:“凡小儿饮食伤脾之证,非可一例而论。有寒伤、有热伤、有暂病、有久病、有虚证、有实证。但热者、暂者、实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虚者,人多不识。”人们重视热证、实证等导致小儿伤食,却容易忽略寒证、虚证[6]。这源于传统小儿“纯阳之体”理论的影响,认为小儿为一团火热[7],对小儿积滞多辨为伤脾化热[8],因而肆用苦寒药物进行治疗。

许尤佳教授认为,“纯阳之体”理论立足于小儿蓬勃向上的生机而言,然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尚未健全,阳气处于不稳定阶段,如“蜡烛初燃”状态,易受外界干扰,在疾病的发展演变和治疗过程中,容易为疾病或药物所伤,故易成虚寒之体[9]。许师因此创造性地提出了“儿为虚寒”理论,认为治疗用药应时时固护小儿稚弱的阳气,切忌妄用苦寒伤阳的药物,即使有热,用凉药也当选用伤正气轻者。

通过上述对治疗积滞中成药的处方分析亦可发现,温性药与平性药共占63%,而寒凉药仅36%。药味主要是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甘温药使用比例皆大于苦寒之药。通过不断提高关联药物的支持度,得出治疗积滞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甘草,同时也是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味药,均为甘温之品。根据聚类分析得出两个治疗积滞的药物组合,其中山楂-砂仁-莲子以健脾消食补益为主,而茯苓-陈皮-厚朴-半夏-苍术均为辛温燥湿之品,以温热为主。虽然从证型统计得出的证型以实证、热证为多,但治疗上仍以温补为主,固护了小儿的阳气。这与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提出的治则治法高度一致,也从临床实践验证了该理论的时效性与实用性,为治疗现代小儿积滞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频数陈皮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