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7-12李先梅张友山蔡晓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白血病轨迹依从性

李先梅,张友山,李 敏,蔡晓美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血液科;2.消化内科 434000)

白血病是人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的一种疾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失控性增殖、分化障碍和凋亡受阻等原因所导致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累及周围的组织与器官[1]。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白血病患者人群很庞大,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出血、贫血、发热及感染[3]。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是由CORBIN和STRAUSS首次提出的,该模式提出随着慢性疾病轨迹分期的变化其护理工作也应做出不断的改变,这种模式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其次是帮助控制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能有效地缓解脑胶质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5]。本研究选取8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8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38.1±2.1)岁。入选标准:(1)所选患者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6];(2)所选患者均有正常的理解能力。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2)合并有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3)有原发性的凝血机制障碍;(4)有免疫功能障碍;(5)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白血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选后均给予基本一致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室通风、健康宣教、皮肤保护、卧床休息,营养支持、多饮水、白细胞及口腔的常规护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白血病的每个时期通过授课、面对面交流及指导的方式从自我概念相关行为、白血病相关行为与日常生活行为这3个维度对白血病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首先在诊断时期,主要针对白血病的相关行为及日常生活行为方面,给患者讲述白血病的概念、诊断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让患者积极、正确地面对疾病,将疾病融入患者的生活、适应疾病的存在。其次在化疗期间,给患者讲述化疗的饮食、不良反应及相关的护理,并给患者讲述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措施,指导患者完成生活自理及适当活动的能力。最后在稳定期,给患者讲述白血病的复查、患者的饮食、适当运动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白血病相关行为方面的知识。在护理过程中依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每次30 min,3次/分期。

1.3观察指标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对白血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白血病护理的满意度。其中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7];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8]来进行评估。白血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9]。问卷分为未掌握、基本掌握及较好掌握,总掌握率=(基本掌握患者例数+较好掌握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满意度满分10分,<7分为不满意,7~8分为满意,≥9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满意患者例数+非常满意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10]。

2 结  果

2.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SF-36 及TASHP评分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SF-36及TASH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SF-36及TASHP评分的比较分)

2.2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白血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及家属对白血病相关知识的总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白血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4.518,P=0.034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在干预期间两组患者都出现了恶心呕吐、出血、脱发及感染等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4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对白血病护理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6.493,P=0.018

3 讨  论

白血病是淋巴结、骨髓等造血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所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11]。白血病的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抑制了造血细胞的正常造血功能[12]。在全球范围内白血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目前没有治疗白血病的特效方法,白血病患者的部分造血功能虽然能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恢复,但移植过程中所需的供体在选择上有很大的困难;白血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反复化疗来进行治疗,化疗不仅有很高的不良反应,而且对患者的机体、精神及心理均带来巨大的负担[13]。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不仅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帮助慢性疾病患者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医学者将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应用于脑外伤、脑卒中、乳腺癌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中,均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SF-36及TASH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不仅能明显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化疗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增加白血病患者对化疗治疗的依从性。这一结果与梅彬彬等[1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提高白血病患者及家属对白血病相关知识的总掌握率,还能提高白血病患者及家属对白血病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分析出现上述结果是由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能使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性格特点及其情绪变化,进而能正确地评估每例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这就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降低患者对化疗治疗的排斥度,其结果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还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出血、脱发及感染等。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白血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明显减轻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很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白血病轨迹依从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轨迹
轨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