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2018-07-12周姣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氧化应激证候肾病

周姣慧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肾病医学科 408300)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和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患者如出现尿蛋白异常,多在随访15年内进展形成糖尿病肾病;该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肾小球损伤及继发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手段,多采用降血糖、降血压及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干预为主,但在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肾功能方面效果欠佳,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明显,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2]。近年来中医药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改善远期预后方面的优势逐渐获得认可,而中药组分抗氧化效应重要性更成为研究热点[3]。本次研究以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滋阴补血方辅助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肾脏病学(第3版)》[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24 h尿蛋白量为30~300 mg。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低蛋白血症,心、脑、肝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过敏体质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8.33±6.17)岁,病程5~11年、平均病程为(6.42±1.10)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2~73岁、平均(58.17±6.14)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为(6.50±1.1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单用治疗:(1)胰岛素(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548)泵注,其中基础给药量为总量50%,其余量于餐前平均分配,保证空腹血糖(FPG)(4.4~6.1 mmol/L)和餐后2 h血糖(2 hPG)(4.4~8.0 mmol/L)维持稳定;(2)依那普利(上海寿如松药业泌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405)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3)羟苯磺酸钙(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088)口服,每次0.5 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滋阴补血方辅助治疗,方剂组分包括黄芪30 g、熟地黄20 g、当归20 g、赤芍15 g、川芎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柴胡15 g、枳壳15 g、香附10 g、茯苓10 g及甘草 8 g。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2.2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对多饮多食、神疲气短、多汗多尿、形体消瘦及大便不实积分进行计算,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血糖指标:包括FPG和2 hPG,检测仪器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ACCU-CHEK全自动血糖仪。(3)肾脏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清蛋白(UAL),检测仪器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Cobas c31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氧化应激指标:包括SOD和MDA,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50437A/20153361X)。

1.2.3疗效判定标准[5](1)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0%,UAL下降率>40%;(2)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40%~70%,UAL下降率≤40%;(3)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40%,UAL未见下降或增加。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及UA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OD和MDA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  论

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基底膜增厚及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特征,而由此引起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及滤过屏障损伤被认为是导致蛋白尿出现的关键机制[6]。目前医学界对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尚未彻底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提示异常氧化应激状态在其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7]。SOD和MDA是机体最为常见的两类氧化应激指标,其中SOD属于抗氧化酶,可敏感地反映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通过降低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量,减轻组织细胞损伤水平,维持内环境稳态,其水平与异常氧化应激水平呈明显正相关[8-9]。而MDA则是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最终产物,能够直观显示机体脂质过氧化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损伤的程度。西医主要在胰岛素应用基础上,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提高基底膜屏障功能及改善微循环等方法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10]。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单纯西医药物方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但均无法使尿蛋白下降至满意效果[11]。如何有效促进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预后,越来越受到关注。

祖国传统医学将糖尿病肾病归于“消渴”“尿浊”范畴,认为消渴日久所致气阴亏虚为发病根本病机之所在;病者痰湿血瘀阻于脉络,深伏肾经而发为本病[12];故中医治疗该病当以益气健脾、滋阴益肾及补血祛瘀为主。本研究所用益气滋阴补血方组分中,黄芪益气健脾,熟地黄补血滋阴、填精益髓,当归补血活血,赤芍、川芎活血散瘀,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化痰消积,香附理气止痛,茯苓渗湿利水,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益气滋阴、补益肝肾、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提取物具有高效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拮抗机体脂质过氧化物合成,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增加肾脏血流灌注量;熟地黄则能够调节SOD/MDA平衡,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13-14]。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及UA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有助于减轻中医证候严重程度,降低肾功能损伤程度,且血糖水平均维持在合理范围;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OD和MDA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则证实中药方剂辅助用于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治疗在改善SOD和MDA水平方面优势明显。笔者认为这是应用中药方剂辅助治疗具有更佳临床疗效的关键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 2 型糖尿病肾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改善肾脏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且未对血糖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氧化应激证候肾病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