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诊治价值

2018-07-12李晓宇刘城墙周利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硬化斑块神经功能

李晓宇,胡 勇,刘城墙,周利民

(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11100)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1]。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3]。目前,关于脑梗死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主要采用康复训练和综合治疗的方式,因此探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对于脑梗死的预防意义重大[4]。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临床公认的脑梗死危险因素,最近有研究报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相关报道较少[5]。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hs-CRP、UA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初次发病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4例,年龄39~87岁。纳入标准: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的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确认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非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不能进行头颅MRI检测的患者;患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颅内感染及颅内肿瘤的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血清hs-CRP及U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对其进行血清hs-CRP及UA的检测。

1.2.2颈动脉彩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72 h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分别观察颈动脉的内膜变化、有无斑块、斑块回声性质及斑块形态特点等。判断斑块形成的标准是内-中膜厚度大于1.2 mm。按照斑块回声性质和形态特点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6]。根据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

1.2.3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0.5 h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按照评分把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两类,其中评分≥5分为神经功能中重度脑损伤,评分<5分为神经功能轻度脑损伤[7]。根据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中重度脑缺损组和神经功能轻度脑缺损组。

1.2.4MRI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48 h内进行常规头颅MRI检测,评估梗塞灶面积,根据梗塞灶面积分为3类,其中,病灶直径在1.5~3.0 cm且脑解剖部位为1个以上的视为小梗塞,病灶直径>3.0 cm且解剖部位为2个以上的视为大梗塞,病灶直径<1.5 cm的视为腔隙性脑梗死[8]。根据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塞组、小梗塞组和大梗塞组。

2 结  果

2.1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之间hs-CRP及UA水平比较经颈动脉彩超检测,无斑块组68例,稳定斑块组19例,不稳定斑块组30例。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患者hs-CRP及UA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无斑块与不同性质斑块患者之间hs-CRP及UA水平比较

注:与无斑块组比较,*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P<0.05

2.2神经功能轻度脑缺损组与中重度脑缺损组患者之间hs-CRP及UA水平比较经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中重度脑缺损组患者65例,神经功能轻度脑缺损组52例。神经功能中重度脑缺损组患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功能轻度脑缺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缺损组患者之间hs-CRP及UA水平比较

2.3小梗塞组、大梗塞组及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之间hs-CRP及UA水平比较经MRI检测,腔隙性梗塞组52例,小梗塞组44例,大梗塞组21例。小梗塞组、大梗塞组患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塞组患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小梗塞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梗塞灶面积患者之间hs-CRP及UA水平比较

注:与腔隙性梗塞组比较,*P<0.05;与大梗塞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也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7]。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临床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程度更高,其致残率及病死率是非糖尿病脑梗死的2~3倍[8]。脑梗死发生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9]。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反应疾病,诸多因素参与了其发生、发展。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含量很少,当机体受到创伤或感染时,含量迅速增多。hs-CRP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其灵敏度比CRP检测更高,现已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有资料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10]。UA是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主要产物,有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HUA)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关联。

大量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11]。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主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彩超。颈动脉彩超因为其灵敏度高、价格低、无创等特点,逐渐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明确患者斑块的稳定性,行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行MRI检测病灶的面积,并对患者血清hs-CRP、UA进行检测。有研究显示,CRP水平与梗死病灶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HUA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UA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U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神经功能中重度缺损组患者血清hs-CRP及U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功能轻度缺损组,大梗塞组患者血清hs-CRP及UA水平显著高于小梗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hs-CRP及UA参与了2型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在炎症长期刺激下,细胞局部损伤,造成血小板、白细胞通透性和吸附性增强,导致生长因子增加,肝细胞被诱导合成更多的hs-CRP;(2)高血糖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合成hs-CRP数量增多[13];(3)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引起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造成肾脏血管收缩,导致UA排出量减少,体内UA水平升高[14];(4)CRP可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进吸附分子的分泌,导致白细胞被大量吸附在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恶化;(5)CRP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参与调节血管通透性,进而对神经细胞的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加重;(6)UA水平升高造成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7)UA水平升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且UA水平与氧自由基水平呈正相关,导致神经组织及脑血管炎症加重[15]。

综上所述,血清hs-CRP及UA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诊疗的重要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硬化斑块神经功能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