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瘦素、IL-6、IL-17、IL-2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07-12许鸣华魏凤菊尚丽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细胞因子阳性

张 征,常 显,朱 宁,许鸣华,魏凤菊,尚丽娜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北保定 071000; 3.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1科 071000;4.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北保定 071000; 5.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科,河北保定 071000)

强直性脊柱炎(AS)名称源于希腊词根“ankylos”和“spondylos”,前者意为弯曲(现已演变为融合或粘连的意思),后者为脊柱,故称之为A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致残率高。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病变,并且可有关节外表现,如眼葡萄膜炎、主动脉根部损伤及心脏转导阻滞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过程,瘦素(LP)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白细胞介素-6(IL-6)为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能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自身抗体,诱导急相蛋白产生,调节免疫反应。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轴是重要的免疫通路,以上细胞因子均与AS关联密切。本文通过检测AS患者LP、IL-6、IL-17、IL-23的水平,分析其与AS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A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5例,年龄19~43岁、平均(29.65±7.5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AS纽约分类标准[2]。依据就诊前1周患者疲劳(A)、中轴关节痛(B)、外周关节痛(C)、局限性压痛(D)、晨僵时间(E)、晨僵程度(F),每项10分,按公式0.2[A+B+C+D+0.5(E+F)]计算Bath AS 活动指数(BASDAI)评分[3]。按照评分分组,BASDAI≤4分(稳定期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0~43岁、平均(29.98±7.36)岁;BASDAI>4分(活动期组)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42岁、平均(28.86±7.47)岁。40例AS患者中按骶髂关节CT分级:Ⅰ级组10例,Ⅱ级组21例,≥Ⅲ级组9例;按HLA-B27分为阳性组35例,阴性组5例。排除标准:(1)合并炎性肠病、银屑病、活动性前葡萄膜炎、多发性硬化疾病等患者;(2)有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及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者;(3)曾接受过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或抗体-受体融合蛋白治疗者;(4)现症感染期患者;(5)妊娠患者;(6)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将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6例,年龄19~44岁、平均(29.78±7.96)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接受调查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试剂与仪器LP试剂盒(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6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17试剂盒(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23试剂盒(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eckman AU5800及原装试剂,流式细胞仪(BD公司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

1.3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LP、IL-6、IL-17、IL-23水平。应用魏氏法(Westergren′s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应用Beckman AU5800及原装试剂检测C反应蛋白(CRP)。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病情活动度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亦增高(P<0.05)。见表1。

2.2不同骶髂关节CT分级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Ⅰ、Ⅱ级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患者与≥Ⅲ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HLA-B27阴性组、阳性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HLA-B27阳性组、阴性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AS患者ESR、CRP、BASDAI与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的相关性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与ESR、CRP、BASDAI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见表4。

表1  不同病情活动度AS患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M(P25,P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活动期组比较,△P<0.05

表2  不同骶髂关节CT分级AS患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M(P25,P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Ⅲ级组比较,#P<0.05

表3  HLA-B27阳性或阴性AS患者LP、IL-6、IL-17、IL-23水平比较[M(P25,P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HLA-B27阳性组比较,△P>0.05

表4  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与ESR、CRP、BASDAI的相关性

注:-表示无数据

3 讨  论

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其病因不明,起病隐匿,AS多发于10~40岁男性,且有家族遗传倾向,90%的患者HLA-B27阳性,其发展过程中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炎症、骨破坏和新骨形成。后期可出现椎体方形变、韧带钙化、脊柱“竹节样”变等,引起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病情不可逆转,致残率高,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4]。细胞因子是关节炎症的重要介质,而炎症是AS的早期阶段,是导致AS残疾的重要环节,控制炎症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5]。

AS的发生、发展与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失衡有关,有研究显示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异常是AS病理机制的重要特征。LP是一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样蛋白多肽,其结构与很多细胞因子如IL-6、IL-11等相似,提示LP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员,其生物学效应广泛而复杂,它具有对免疫系统及炎性疾病的调节作用,能够诱导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化,并加强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IL-6为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能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自身抗体,诱导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产生,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并能够启动Th17细胞分化,抑制iTreg细胞分化。有研究提出LP与IL-6之间有较紧密的联系[6]。另一项研究也提示LP与IL-6和BASDAI相关,提示LP可能参与AS的炎性反应过程[7]。有研究也表明AS患者血清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增高,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密切相关[8]。

IL-17/IL-23轴是AS发病过程中重要的免疫通路[9]。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是一种独立效应的T细胞亚群,在AS患者的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中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活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如IL-6、TNF-α、趋化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大量致炎因子,引起并加重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有研究显示,AS患者外周血和椎小关节中IL-17水平显著增高[10]。另有研究显示,IL-17能诱导RANKL的表达,导致骨质破坏[11-12],并在软骨下骨炎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13]。IL-23是一种二聚体结构的致炎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泌,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化,上调破骨细胞数量及活性,刺激CD4+T细胞转化为Th17细胞,并对Th17细胞的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使Th17细胞产生强效致炎因子IL-17。

本研究结果显示,AS患者外周血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组患者,提示LP、IL-6、IL-17、IL-23在AS患者中高表达,且与病情活动相关,与张海龙等[14]研究结果一致。AS骶髂关节CT≥Ⅲ级组患者血清中LP、IL-6、IL-17、IL-2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病变后期关节部位纤维化、钙化,机体对炎症部位的免疫反应减弱有关。本研究显示HLA-27阳性组LP、IL-6、IL-17、IL-23水平与HLA-27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推测可能与HLA-B27并不代表病情活动性有关。CRP和ESR已成为公认的AS炎症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CRP、ES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LP、IL-6、IL-17、IL-23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这些指标和病情活动度有关。AS作为青中年男性的主要致残性疾病,危害性大,只有早期诊断、密切监测、积极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致残,推测上述指标可作为监测AS病情活动的标志物,可能为AS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细胞因子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赵浩岳作品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The Application of a Diverse Visual Angles Concept in Eight Broken Plate to Advertising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