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探究

2018-07-12汪雅莉

运动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德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汪雅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极其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是最为直接的参与者和影响者,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教师群体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一定的关键性乃至决定性作用。因此,理应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为高的标准和更为严格的要求。

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概述

何为道德?我们的先辈对道德的释义已早有论述,教育家孔子曾讲到:“志于道,据于德。”这里的“道”指个人的人格修炼或是社会的美好愿望,“德”指立身的根基和生活行为准则。道家老子常言:“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具体指代事物的运行规律。哲学家韩非子提到:“德者道之功。”认为德的形成是由于道所发挥的作用,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哲学家张载认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也在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在前人阐释的基础之上,《现代汉语词典》大对于道德解释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隶属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所以它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

众多学者认为,职业道德 “就是人们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与其职业特点密切相关的道德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等”。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各种职业的产生,而在人们从事各种职业的过程中,长期以来,自然就形成各种行业的职业规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就是指教师群体行业在从事其教学等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用以调节教师与学生,学校及社会之间各种职业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包括在此基础上所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以及道德品质。再进一步推理可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就是特指高校教师所形成的道德规范。也正如李太平教授所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相适应的各种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在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使命。” 这样既明晰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明确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其所从事的高校教育工作紧密相关,有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道德素养的性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与自身的体育教学工作有着深度关联,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理应遵循这一特殊性,即高校教师的普遍职业道德与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职业道德相结合。

2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措施

2.1 高校体育教师理应做到德性与德行一致

简单而言,德性就是指个人品德修养,德行就是指个人行为实践。德性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秉性和素养,德行作为具体实践的外在呈现。德性指导德行,而德行反映德性,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中,更多的是有德性少德行,说与做相脱轨。众所周知,课堂体育教学对培养青少年体育技能、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场域。但是在现实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是另一番景象,如课堂组织涣散、缩减教学任务、教学热情不高等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常态化表现。这一点如上海交通大学贺志豪老师对上海市20所大专院校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热情较高的占14.8%,一般的占59.3%,不如从前的占25.9%。” 这一结果已经真实地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在内心对体育教学的潜意识认同与实际课堂教学之间有明显的差距,也就是德性与德行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需要去弥合完善,努力使高校体育教师的德性与德行达到高度一致。

2.2 高校体育教师理应坚持做人与育人相统一

做人与育人历来都是教师修炼的必备要素,教师的做人与育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它是一种人格去影响另一种人格,是教师为人与为师的深度结合,更是一种教师自身建设与学生尊师重道的完美体现。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传授体育技能的过程,也是实现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感化教育学生的过程。因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单一体育技能的掌握,教师的动作动作示范、言语表达、品德素养等直接作用于学生,其影响更为深远的乃是教师的做人素养方面,这一点在毕业多年的学生中早已得到印证。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其最终诉求在于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017年9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 刘延东同志强调:“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是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学校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这一讲话,更是在强调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体育理应担负起促进国家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使命和人格塑造的重任。所以,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体育学科,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应坚持做人与育人相统一,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另一种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这也是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2.3 高校体育教师理应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科研创新和满足教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制约大学教师站稳讲台、接受考核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群体,同样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更多倾向于运动项目动作技能的单向传授,陈旧知识的常年重复、课堂敷衍、教学松散、科研荒芜等已经是多数高校体育教师的真实写照,明显呈现出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作为大学教师,科研应融入高校教师的生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如果没有科研创新、没有探究精神,长期以往这样教授的知识必然是陈旧的、是肤浅的,更是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在高校各学院年终的教师科研评定量化中,排名靠后的总有体育教师的位置,在全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中,不知有多少体育教师因科研成果不够而不能通过。高校体育教师发展受限不是平台不够,也不是要求过高,更多是自己水平和认知程度不够。因此,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理应坚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培养探究精神,努力提升自身价值,转变外界的原有认知,做一名善教学、懂科研、有文化的高素质体育教师。

3 结 语

如今,新时代的体育强国梦、全民健身战略、全面小康建设以及健康民族的实现等一系列伟大工程,都迫切需要体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教师作为肩负新时代全面开启体育工作的重要成员,有着不可推卸的伟大使命,其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建设是有力保障和推进伟大工程早日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面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理应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整体职业道德素养,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德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是否可教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