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

2018-07-12余焱楚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预防

余焱楚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将90例于本院行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与对照组的8.89%相比明显更低(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保障手术效果,进一步促进术后康复,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122-02

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是指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原因导致静脉管腔内形成血凝块[1]。血栓一旦形成仅有少部分能自行消融,大多数情况下会向深静脉主干扩散。深静脉血栓形成以下肢较常见,DVT也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对手术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影响术后康复及患者预后。因此,如何积极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形成仍是临床护理人员重点关注问题[2]。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的作用,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7.2~2018.2期间90例于本院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5例。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平均年龄(62.87±5.89)岁,其中胫腓骨骨折17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9例、髋部骨折4例,男26例、女1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2.59±5.97)岁,其中胫腓骨骨折16例、膝关节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0例、髋部骨折5例,男25例、女20例,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及基础护理,给予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患者入院后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耐心向其讲解疾病、手术、DVT等相关知识,使其意识到积极预防术后DVT的重要性。给予相应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症状、基本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加强疼痛宣教,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指导患者多饮水,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锻炼下肢功能,初期进行简单主动运动和被动训练,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等;后期可过渡至主动锻炼及下床活动。术后采用抗凝疗法积极预防DVT形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将血糖、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另外,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做好院外护理,积极预防DVT形成,促进术后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两组术后DVT、下肢肿胀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_x±s)表示,分别采用x2、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DVT,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与对照组的8.89%相比明显更低,P<0.05,参考表1。

3 讨论

DVT主要是指血液异常凝结于深静脉内,该病属于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易发生于骨科患者及老年人群中。DVT的形成与血液高凝、静脉壁損伤、血流缓慢等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多发生于制动状态[3]。DVT发生后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血栓一旦脱落很容易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是现代护理学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旨在为患者提供高效、科学、优质的综合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与对照组的8.89%相比明显更低,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4]。综合护理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内容与框架,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等特点,通过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DVT形成。其中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意识到积极预防DVT的重要性,消除不良心理,对促进术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实施疼痛护理、下肢锻炼可有效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锻炼及肢体功能康复。此外,抗凝治疗可从根本上预防DVT形成,降低术后DVT发生率[5]。

综上所述,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DVT发生、促进术后康复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玉娟,郝智军.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脊柱外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

[2]董桂英.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8):20-21

[3]陆群.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9):109

[4]许文珍.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0

[5]王春昕,等.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29):5665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