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致远:书法收藏模式必将进入信息化时代

2018-07-07帅丹artnet

优雅 2018年7期
关键词:藏家书法作品水墨

帅丹 artnet

2005年,马云曾说服雅虎收购了阿里巴巴的五分之二股权。这一举动是杨致远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商业举措之一。这也使得杨致远迅速成为硅谷科技界的高层人物,并让他在中国火箭般发展的经济复苏中获得极大的成功——他的财富累积到大约23亿美元。并逐步有意识的开始进行艺术品收购,他希望能够通过艺术品收藏来弥合曾经定义他生活的两种文化(中国台湾和美国)的冲突。

近日,杨致远与他的妻子山崎晶子将共同收藏中的一小部分在斯坦福大学的康托艺术中心展出。这个名为“墨水世界”的展览旨在向观众传达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现代亚洲水墨画中充满活力的传承。

杨致远热爱收藏书法,在2012年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展览“Out of Character”上,展出过他的早期收藏作品。去年秋天,杨和他的妻子将历史性的2500万美元大礼赠予了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是该博物馆历史上收到的最大数额的捐款。

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千多年来,在中国收藏史中,水墨绘画和书法是其间重要的组成部份。杨致远小时候曾经学习过书法,由此对它有一些非常初步的认知。在他开始收藏的时候,中国水墨绘画已经被很好地研究了,并为非常成熟的藏家们所追求,当时有许多其他藏家已经建立起了极好的绘画收藏体系。虽然收藏书法是他的兴趣所在,但真正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则是他和妻子晶子一起开始做的事情。以当代创作的手法在宣纸上用笔刷和水墨进行艺术表达的方式,引发了他们很多想象。

所以他们的收藏中,大部分是来自13世纪到19世纪的古老书法作品,也收藏大量当代水墨画,这些水墨画主要由中国或美籍华人艺术家使用传统水墨技巧进行的创作。这次在斯坦福大学的展览虽然专注于当代部分,但是对于杨致远夫妇来说,这些展品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它们都彼此联系,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也体现出了文人特有的收藏方式。

文人的收藏方式与书法的内涵

西方文化中也有一些类似书法的创作,但它们往往被看作是装饰艺术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真正的纯艺术形式。而在中国,书法是一种主要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实践的形式,也是一种表达多层意义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其内容。

西方的书法中有一些个性化风格的表现方法,但它们从形式上看起来大致相同。而在中国书法创作上,虽然也受制于中国汉字写作方式的标准,但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也充分体现在造诣极高的书法作品中。在17世纪,进行书法创作的都是少数学者或文人,所以这些作品就十分珍贵。13世纪的人们收藏了10世纪的书法,10世纪的人们收藏了4世纪的书法。收藏的传统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

书法家们会试图对古人的作品进行临摹,并试图超越前人。这种通过复制、模仿学习、最终在实践中创造出自己风格的循环,在过去1500年左右的时间中定义了中国的书法样式,经过几个世纪的收集,那些大师们的个性化表达,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什么是伟大的书法艺术作品

在音节为主的语言中,书法创作的空间就会减少,虽然也有一些很棒的日本书法是用他们的注音语言来完成的。但是对于中国书法来说,还有更多的文体表现自由,就像你可以在形式上使其看起来轻盈,更好地体现意味上有关“天空”的意向。

决定书法作品是否具有价值,有几个层面。其中一点在于书法家本人的技法高低。这有点类似于西方艺术,你首先需要通过临摹古代大师杰作,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后,才能在后期的创作中逐步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就好比你可以是一名抽象画家,但在这以前你必须学习最基本的绘画技巧,不然你所谓的创作都会成为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量。

然而使自己的创作手法与古代大师技法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以前,而这意味着打破传统,而这种打破的结果是要让当代的人能接受你的创作理念。而只是一味的强调打破而不被接受,同样不是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但也有一种情况是当时的作品,在他们所处时代并未被接受,但在數十年或数百年后才被人注意。换句话说,书法家不仅要希望他们的同代人去接受这伟大的作品,还得在数百年间让世人认可。

欣赏书法不仅仅是观看,更需要了解书法家的生平和经历,以及其可信度。当然,还有技术方面的考虑,例如笔刷的移动,大师们在纸上“行云流水”的方式,他们使用不同种类的墨水时不同的力道,比如,您需要知道他们书写时力道有多强或有多快。最后,他们所书写的内容也很重要,除了图形化的元素之外,还要考虑作品的意义和场合。

而如今,因为观众审美多样化的情况,也需要有多层面的考量。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看上去很抽象,或者很狂野,来欣赏书法的一方面,它可能看起来像一幅赛·托姆布雷或弗朗兹·克莱因的作品。当我们在大都会举办展览时,确实在一些书法作品旁呈现了一些西方抽象艺术作品,可以说,这是两个图形化抽象艺术的迷人例子。但对那些理解某些语言、或技术、或历史、或背景的人来说,就有更多的层面可以去剥落和欣赏。

科技进步同样促进收藏活动

人们已经忘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关系一直是一衣带水地紧密相连,而各国的艺术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必逼着人们来进行这样的对话,因为一旦你真的开启了这个话题,人们会因为实在有太多要说的而自己开始了对话。

加州帕洛阿尔托现在有不少画廊兴起,旧金山的艺术氛围也愈发浓厚。甚至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董事会里,都有越来越多来自硅谷而非旧金山的新面孔。这些科技新贵的加入并不是出于社交的目的,而是真的欣赏艺术。他们中有许多人本身就是藏家。

放眼全球,杨致远知道不少日本和中国的科技企业家是藏家。硅谷的人只是把这件事做得更低调了一些,或许久而久之当他们的收藏够成熟后,也就准备好和公众分享这些了。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商业以及可行性的因素。

另外,之前的艺术收藏很重要的是你获得作品的途径和你认识的人,但杨致远认为这种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夫妇和全世界的艺术家打交道,也不必每周飞到亚洲去看作品,而是依靠现代科技来解决这些问题。杨致远的收藏生涯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当中经历了很多变化。他现在非常惊叹于网络上的信息如此之丰富,流动性如此之大。相信假以时日,艺术圈的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改变。现在它还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社交网络模式,虽然有它的吸引人之处,但这种模式绝对会发生演变。

猜你喜欢

藏家书法作品水墨
藏家之友
书法作品选登
藏家之友
水墨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藏家之友
我行我秀
藏家之友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