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村 “最成都”的文化地标

2018-07-07帅丹

优雅 2018年7期
关键词:西村大院成都

帅丹

西村,一个创意生活集群,以“有序的混搭”为理念,将前卫、艺术、时尚、休闲等元素融合成具有本土性、开放性的社区,强调成都式的幸福。建筑立意秉承“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典型元素与计划经济时代单位集体居住大院空间原型结合,融入集体主义理想色彩的社区空间模式,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本”。2016年,“西村大院”成为首个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的实体建筑入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中央馆。

西村,名曰村,实际在还在成都三环内,吸纳着周边浓厚的蓉城风情。所谓“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这里吧。倘若你只是匆匆经过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从外面看来,黑压压地一片,方方正正,它还真的只能说是平平无奇。但一旦你真正地踏进了西村,才能知道什么叫“别有洞天”。我们经常听到“某某某文创基地”,见过后却感言过其实。西村,简洁阳刚的外型虽显低调,但这里每一块方砖的重复累叠却共同支撑起了整座建筑厚重阳刚的艺术氛围。

成都人喜欢熊猫,熊猫喜欢竹子,因而竹子与成都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结。除却望江公园内的片片竹林,在成都市区成片的竹林却是少见。而在西村,你会发现这闹市的一隅,竟有这样一片竹林悠然,它们被有意识的分割成若干矩阵。没有无续地肆意生长,每一块竹林都经过修剪局,随着隐于其间的小路,曲折探寻,你都会忍不住想:这跟其他几排竹林组合起来是个什么样的图案?

若是抬头观瞧,这儿还一处显得神奇的风景,纵横交错的跑道被架于建筑的顶部。你应该从来没有想过在高出地面近百米的跑道上奔跑吧?但西村给了你这样的想像,使你在这样的高度上感受不同的自由。站在不同的人生高度上,所见所想都会与以往大不相同,这便是西村艺术设计的奇妙魅力。

让我们随着跑道的延伸,近距离感受一下西村的新奇所在。

这就是西村

成都西村,坐落于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5号,由西村大院、西村3号、西村5号组成,占地面积百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大规模、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也是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项目。

西村大院是一个定位于以院落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的创意生活集群,是成都西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都西村体量最大、业态最丰富的部分,由“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担纲项目顾问,贝森集团董事长杜坚任总策划,当代著名建筑师刘家琨任总规划师。

2016年,“西村大院”入选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中央馆,是首个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并入围该项展览级别的实体建筑。同年,“西村大院”获得“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2017年,西村大院获得“第9届远东建筑奖 杰出建筑奖”,并正式挂牌“西村时尚文化产业园”,成为成都唯一获有授牌的时尚文化产业园区。同年,“西村一号”项目(即“西村大院”)获得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方面最高荣誉—“国家优质工程奖”。

西村内涵

一个创意社群,激发城市活力的起搏器

西村,在命名上与纽约东村相呼应,强调其与东村相近的前卫、艺术、时尚、混杂等精神气质。西村大院按照“有序的混搭”的理念,为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和城市潮人营建一个将工作、娱乐、艺术、休闲、商业融合在一起的功能完备的创意基地,既包括创意商品生产、展示和交易的办公空间和商业空间,同时,还引入剧场演出、产品发布、移动办公、运动场馆以及餐饮等特色业态和配套服务,满足多元化的现实需求,成为持续激发社区活力的“城市起搏器”。

一种生活方式,强调成都式的幸福

西村大院力图创建一个开放式的、亲和性的环境,突出和强调成都式的幸福,并落实到建筑样式、体量、配套体系的打造、软性服务内容的提供之上。项目倡导情境性、参与互动性、体验式,提供更开阔和多样的空间供散步、运动、交流,设计安排更具特色的商业消费和潮流生活样式,营造一种散漫自由、融洽温和的邻里氛围,激发创新能量,彰显工作生活格调和质量,并上升到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一处城市建筑旅游、文化潮流新地标

西村大院的建筑由西村的总建筑规划设计师、著名建筑大师刘家琨先生担纲设计,在对“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建筑艺术与文化精神”、“地方性与国际化”等诸多要素深入解读的前提下,秉承“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这一原则,充分考虑灵活性和多变性等需求,在建筑立意和对建筑细节风格的处理中包含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典型元素,规划设计出一个“时代的标本”,使得西村大院的建筑既避免了建筑样式上的同质化,又突出了西村大院未来的运营发展理念和业态特征,成为城市新地标。

西村建筑理念

本土设计,全球视野

西村的本土性、开放性、社区性,是对当下城市建设不合理、不可持续的现状的抵制和超越,具有普遍意义。2016年,西村入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中央馆,它的“城市生活、社区服务及文化场所”多重功能相融合,体现出现代城市与地方传统的互动,彰显出建筑所根植城市的文化。这是对西村立足本土,同时超越本土、面向全球的广阔视野的高度认可。

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

西村大院秉承“当代手法、历史记忆”的建筑理念,借鉴计划经济时代单位集体居住大院的空间原型,并尝试将这种带有集体主义理想色彩的社区空间模式转化到西村大院当下的建筑模式与设计语言中,融集体记忆、地域特色与现代生活方式于一体,为现代城市的多样化生活提供一种更具当代性的社会容器。

项目以低矮吸引周边注目、以横长取得尺度优势,环主城区街廓成C型围合,构成超大川西式院坝,成为容纳多元化公共生活的绿色“盆地”,中庭竹林、水渠、水池,构成错落有致的川西式田园乡野气氛,水、木、石、草构成一体的自然公园,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力,回归传统川西乡土气息,重现记忆中的“失乐园”。

竹园生活,彰显成都情趣

大院景观设计以功能规划为出发点,选取了代表成都本土文化的“竹空间”和“茶馆”为关键概念,旨在创造一个具有成都生活特色的公共场所。景观采用“满院竹”,以竹子这种成都平原农耕文化和市井生活的代表性本土植物,充分呈现大院闲适安逸的成都气质。以墙造园,细分空间,分别以沙土地、鹅卵石、红砂石为基底、配以不同的竹种,形成情态各异的“院中院”,恬静安逸,尽现大院闲适安逸的成都气质。

建筑材料和肌理,融乡土与时尚于一体

大院建筑材料采用本土环保再生砖、多孔砖,竹夹模,色调古朴自然,强化成都乡土韵味,增添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亲和性;同时立面保留材质肌理、建造痕迹、以及“未完工”状态,部分材料裸露外显,呈现内部构成,让人感受来自建筑内部的“生长力”,展示出建筑本质的美感,形成“本质赋形”的美学特征。材料的原生态性、建筑的力量将其“原创力”传染给人,在院内营造引领时尚的创造型氛围。

以运动激活大院,把未来注入传统

跑道和大院中庭的露天运动场是大院的最具活力的元素,其设计呈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建筑表面造型,以具有社会功能的公共运动设施形成建筑整体的主要特征。跑道总长1.6 公里,由交叉坡道、屋顶步道、环形跑道、廊桥、长廊、屋顶天井以及外挂楼梯组成,形态上上行下达,转折起伏,形成交错上升、沿一个起点方向可完整环绕一圈的“莫比乌斯带”。中庭运动场则是院内最活跃的场所,方正开阔的空间居于整体建筑正中,保留了大尺度的活动空间供创意活动发挥想象,与大院整体建筑形态融合呼应,在实现追求建筑和美学的同时,也成为一处绝佳的休闲运动、文化交流活动聚集地。跑道和中庭运动场与院内周边恬静的竹園,互不干涉、相得益彰,动与静奇妙地在大院里得到统一。

公共空间最大化,开放式大院

大院北面开畅,其他三面底层各有宽敞藻井与街道畅通,形成院落式C 形半围合、开阔中庭形态,以开放姿态吸引市民进入园区。大院各楼层设宽阔外廊,平行连通一个层面的所有用户门面,构成外廊一条街。外廊街向街面敞开,接受城市的悸动。大院中庭公园式广场是城市中心难得一见的大型院落式社区绿地。整个西村大院容积率远低于其他同类项目,尤其重视景观和公共空间、设施的自然性和艺术化设计。创造性的运动跑道、最大绿地面积的公园式广场,营造出一种自由、交互、舒适、前卫的生活状态。

西村文化与特色

西村艺术空间

位于西村大院内,连接空中跑道和西村大院2.7万平方米竹林中庭,项目由成都贝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是一个面积2610平方米、高9米的单体空间,为各类商业发布、艺术展览、剧场演出、运动赛事等提供专业的场地支持及完善的策划执行服务,并引入国际级文化交流活动落户成都。

快闪空间是一个集观展、沙龙、论坛、派对、曲艺、音乐live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空间在流行国际的“快闪”概念基础上植入大量文化艺术形态,形成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空中跑道

依托西村创造性的1.6公里空中跑道,为城市新中产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健康、有趣、艺术化。通过与运动、艺术、时尚、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将运动健康、文化艺术等未来风潮与日常生活结合,形成一个聚集时尚范、创新狂、都市魅族和运动达人的新潮生活社区。

西村WALNUT移动办公空间

于2015年登陆成都的WALNUT Espresso,携手西村运营方入驻西村大院,为每一个热爱思考、充满激情的人士提供一个让思想自由生长的处所。空间配备有空调、会议桌椅、休闲桌台、Wi-Fi、单独工作区、投影仪、多功能置物架、储物柜等,可以满足商务人群的会议办公、合作洽谈、课程教授、团队分享等需求。

“早”店

西村“早”店是西村2017年推出的餐饮品牌,主要经营早餐类食品,是西村为园区村民增设的重要公共配套。突破传统早餐店的装修风格,“早”店清新简约、文艺气息浓厚、设计感十足,单从外观上看,更像是一间咖啡厅或者书店。将文创与餐饮相结合,店内提供颇具品质早餐产品,包括颇具口感的手工研磨豆浆、北方凉拌美食老虎菜、鲜味十足的霸王海鲜面等。

独活书店

“独活”是西村创新推出的推荐书店,力邀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教父” 栗宪庭、著名艺术家 方力钧、著名艺术家 何多苓、著名建筑师 刘家琨、著名诗人 翟永明等百余位文化大咖推荐阅读书单,以推荐书店之名引导大众享受精准、深度阅读。“独活”原为中药名,性微温,以其为名,有以阅读疗愈心灵和享受自我独处的意涵。“独活”书店倡导精品阅读,让淹没在嘈杂的网络世界的人们重拾纸质阅读的温暖,从切实有效的深度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快闪空间

快闪空间”项目在快闪店的概念基础上进行了概念升级,是指在商业繁华区或成熟生活社区的公共区域,因地制宜的开展“短暂的”、“吸引眼球的”、“相对平价的”文化消费活动,包括live音乐会、曲艺、戏剧、派对、展览、沙龙、论坛、文化产品展销等。借助商业繁华区或成熟生活社区的庞大人流基数,快速吸引和抓住消费者,实现文化消费习惯培养和文化交易变现。活动内容及空间展陈具有短暂性,但空间选址及活动类别具有延续性。

艺术活动在西村

秉承“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的理念,西村大院立足国际视野,在活动当中融入前卫、先锋、时尚、潮流等元素,同时回溯传统,探寻本土语境下的生活方式,将其植根城市—成都的精神气质进行当代表达。

西村大市集

“西村大市集”创新的将传统“赶集”融入到嘉年华概念之中,结合文化创意、文艺先锋、市井民俗、传统与当代等关键词,每隔两周举办一次,包括农夫市集、创意市集、非遗博物馆、艺术市集等版块。西村大市集将聚集一批热爱文化艺术、潮流时尚、运动健身、慢节奏本土休闲生活方式的忠实粉丝,展示成都西村兼容并包的文化杂耍,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打造节庆品牌;同时,市集也为文创创业者、传统艺人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展示、交流、交易平台,为其提供孵化支持。在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探索“市集经济”,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西南高校艺术作品联展

自2010年举办首届至2015年延续五届以来,西村艺术空间对展览领域及作品范围逐年延生,许多院校师生通过该平台,获得参与专业展览、销售自己作品的机会,很多学在即将毕业之际就被艺术空间签约,由此走上了坚持艺术创作的这条道路,实现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业。连续举办数届以来,联展从呈现传统的“架上绘画”版块延展到了雕塑、影像、装置、服装设计等纯艺术作品,拓展到高校服装设计、时尚走秀、装饰布景等领域,为高校毕业生努力寻找将“院校设计”转化为“市场商品”的途径。

西村文化艺术节

结合青羊区文博旅游区的重要规划,西村文化艺术节是在西村呈现的一个全新且具有可持续号召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以学术交流、文创孵化、社会公益三方面为主切入点,西村文化艺术节致力于将“曲高和寡”的文化活动更加趣味盎然地融入到了群众之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西村文化艺术节有益的尝试对青羊区打造成都新文化地标、发展文博旅游示范区、创造并带动相关“文化节庆旅游消费”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西村大院成都
“幸福大院”可以有
“一元的多样性的音乐”——西村朗《雅歌》中Heterophony技法研究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南京尹西村东晋家族墓
在成都
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