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以蔡甸区部分农村为例

2018-07-06史庆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事业农村居民

史庆玲, 杨 柳

自2002年中央8号文件指出,发展体育事业要注重城乡体育共同发展,到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体育协调发展理念,强调要“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近十多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农村的体育事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但由于农村存在固有的历史、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农村体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体育的发展水平。随着武汉经济迅速发展,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农村体育发展状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本研究以蔡甸区部分农村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冀本研究为促进武汉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蔡甸柏林庄、官塘村、乌梅村、红星村、熊岭等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在调研前期,利用中国知网、著作等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为本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调研期间,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问卷395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98%。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已达到较好水平。借此走访了蔡甸区文体局,柏林社区街道办事处、官塘村居委会、乌梅村居委会、红星村居委会、熊岭居委会就当地的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情况,体育指导员,体育经费等问题进行咨询,获得了第一手可靠的资料。在完成实地调研之后,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 版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体育观念落后,锻炼意识薄弱

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受客观的社会环境和主观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因地、因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较有差异。与现代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城市相比,蔡甸农村的地域相对封闭,信息和交通落后,加上农村是以传统的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实践产生的,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落后致使思想观念难以与时俱进。人们的体育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每天的耕地劳作或者是家务劳动就是一种锻炼,空闲时间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锻炼。还有部分居民的健康观存在误区,认为无病即是健康。因此,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观念则很难引起农村居民的重视。在生活方式上,通过对蔡甸农村居民闲暇时间活动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会以看电视和打牌等娱乐方式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其比例分别为44.96%和21.96%(表1),较少的农民会在闲暇时间看书报或参与体育锻炼,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强,并且受农忙和农闲的季节性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不稳定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农村出现打麻将、打牌、桌球等现象严重。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如利用蔡甸广域的湖泊在端午节举办赛龙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可以组织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激发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使农村居民摆脱单调、枯燥的生活状态,为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逐渐转变人们的体育观念,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

表1 闲暇时间的活动形式

2.2 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场地设施配置不足

随着国家对农村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免征农业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农民的经济负担得到一定缓解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的相应的财政压力。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蔡甸农村地区的体育经费主要是依靠政府出资,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这就难以保证农村各项体育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体育场地设施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最基本的物质条件。2003年蔡甸区开始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逐步在每个社区和乡镇建设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以保证农村居民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场地和设施。但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蔡甸农村体育健身设备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以乒乓球台和全民健身器材为主。并且场地设备数量少,平均一个村庄设有2个乒乓球台,一片免费的公共体育锻炼场所。对于一个村庄的平均人口数量在四十人以上,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上完全无法满足人们体育锻炼的需求。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已有的很多健身器材破旧,基本无法使用,甚至出现部分体育场地被当地的居民占用,用来凉衣服,晒稻谷等之类的行为,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条件受到限制,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阻碍。

表2 除学校外蔡甸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数量

2.3 体育人口比例失调,活动内容单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的扩大。农村低收入的耕种业已满足不了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稳定,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广大的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迁移的现象。根据调查,蔡甸农村居民在40岁以上的人数占72.35%,农村地区“留守”人口中很多是中老年人或是妇女。囿于常年居住在农村人口比例失调,体育参与群体的特殊性会影响体育运动项目开展和锻炼场所的偏向性。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他们常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基于农村薄弱的经济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质量难以保证,以至于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健身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田间散步。

作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有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当地农村也颇受欢迎,尤其是在40岁以下的妇女中,她们比较喜欢与邻里结伴而行在村委会大院或自家庭院跳广场舞。经过分析这两项运动对人们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体育活动的场地基本满足,不需要花钱购买运动服装和器械,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参与。诚然,蔡甸具有“武术之乡”之称,但武术在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普及,很少有人会武术,其开展困境是由于武术这项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套路,动作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农村又缺乏相应的社会指导员,因此地区特色运动项目也就无法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呈现单一的形式。

表3 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

2.4 经济基础差,体育消费水平低

经济是物质的保障,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对农村体育的场地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据统计2016年武汉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为39737元,而农村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为19152元。农村居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蔡甸农村81.65%的居民体育年消费在500元以下(表4)。在体育消费形式上,人们更加倾向于运动服装、体育器材等实物性的体育消费。了解其原因,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体育消费的支出与经济的收入是相关的。人们的年收入少,可供体育锻炼消费有限。但随着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的经济水平将会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也会增加。

表4 体育年消费

2.5 政府体育管理滞后,活动组织不到位

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存在问题。通过实地了解,其突出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乡镇等级上,部分政府管理机构重组、职能合并,负责体育事业的管理部门与卫生部或其它部门共同管理,容易形成权限不明,职责不清,在组织活动方面出现积极性不强,效率不佳的现象。在与当地的干部领导交流后,了解到近年来蔡甸城区和农村都有组织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但当地居民对体育活动的情况了解较少,尤其是农村体育活动举办情况,虽然蔡甸各农村每年最少会举办1次体育活动,但有57.11%的访问者被问及当地是否有举行体育活动时,他们的回答是“不清楚”,可见在乡镇一级上政府的职能并没有有效的发挥,活动组织不到位,体育活动宣传不足。

二是在村这一等级上,发现有五个村是完全就没有负责体育管理的相关人员,当力求寻找当地负责体育管理的人员了解具体情况时,某些政府职员说“我们这里没有专门负责体育管理人员”。农村体育职位“空当”,使农村居民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因此在农村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多是以家庭或邻居朋友的方式自发组织,锻炼人群数量少,活动形式松散。

乡镇、村级政府在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农村体育事业的支持者和引导者。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响应国家体育发展政策目标时出现计划职能相对较好,而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则无从谈起的状况。如何发动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全面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这是当前各政府部门需要尽力完成的重要任务。

表5 居民对体育活动了解的情况

3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3.1 加强农村体育宣传的力度

随着信息化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借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尤其是电视、广播以及乡镇的宣传栏等,这种途径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较为贴近,可以有效的做到便民、利民。还可以凭借互联网,建立微信、微博等公众体育信息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加大农村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同时,政府应定期组织体育专家、体育教师或体育社会指导员到农村进行体育宣传讲座,进一步强化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为推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 以城带乡,丰富农村体育运动项目

蔡甸作为“武术之乡”,城乡之间在武术运动项目方面开展情况相差甚远,城区市居民参与武术的人群数量多,举办武术的赛事频繁,而农村居民参与武术的人是寥寥无几,更毋论武术赛事了。因此,在统筹城乡群众体育过程中,可以以武术为主要运动项目,并辅之以龙舟、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以城镇为“龙头”,携同农村,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带动农村体育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地区的特色运动项目得以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村体育运动项目使农村体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3 完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不足,设施质量不佳。就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把目前有用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进行维修,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组织人员进行强监督管理,保持其长久的实用。第二,根据蔡甸农村的地理环境以及农村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可以适当的修建小型的体育活动广场。在部分乡镇体育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增加乒乓球、篮球的场地建设或其它运动项目设施建设,以物质保障为基础,聚集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

3.4 多元化筹集农村体育发展资金

资金不足是目前发展农村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企业、团体的鼎力相助。首先,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益于农村体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相关企业或团体投资、赞助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以期弥补体育经费的不足。其次,依托当地各项体育赛事的承办,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体育旅游业,拓宽农村体育经济来源渠道,并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事业中,以保障农村体育发展的经费需求。

3.5 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

面对蔡甸农村地区体育组织管理极度匮乏的局面,每个村级委员组织中应确保有一名体育专职干部,起到领导和管理的作用。乡镇也要积极的成立相关体育部门或体育小组,进一步的完善农村体育管理、监督,保证体育相关政策积极、有效的落实。在各部门中做到职责明确,避免无人管理和“多头管理”的局面,并加强法制管理。

4 结束语

蔡甸位于武汉的西南部,有广阔的体育发展空间。近些年,蔡甸区举办了多项大型体育比赛,包括2015年举办世界国际跳棋锦标赛,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举办4场国家际自行车比赛,2017年全国、全省“武术之乡”比赛,以及武汉市第十届运动会将在蔡甸举办。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使众多的市民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城市的体育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受“城乡二元经济”与“城乡分治”等历史阶段性的影响,蔡甸农村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上相对处于落后,而且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现阶段,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促进蔡甸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力量入手,也要从农民自身的体育观念、意识等内部因素加以转变和改善,只有做到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保持持续、蓬勃发展。

[1] 国家体育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315/n331/n401/c573867/content.html.[2003-09-17].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sport.gov.cn/n14366/c723175/content.html.[2016-05-06].

[3] 王贺.城乡统筹视野下河南农村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5,7(1):80-81.

[4] 郑宇.统筹城乡进程中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9):30-34.

[5] 田雨普.农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

[6] 田雨普,杨小明,刘开运,等.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战略[J].体育学刊,2008,10(1):9-13.

[7] 郑宇.统筹城乡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29.

[8] 黄力涛.嘉兴地区农村体育开展现状与发展策略[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51.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事业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