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2018-07-06张立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体育

张立霞

近几年来,有关生活方式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也有诸多相关调查研究。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体育运动参与情况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体育运动参与”指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反映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习惯。《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作了介绍,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下降,视力不良率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不良有不可或缺的关联,因此,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的现状和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调查目前总体大学生与不同群体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的现状和差异,分析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为促进大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的形成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其中男生74人,女生128人,不同年级所占比例大约为25%,专业分为理工、人文、体育 (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论证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通过10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具有高度的效度。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2份,有效问卷202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83.47%。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的现状和特点

2.1.1 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意识淡薄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36.1%的学生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而每次运动少于30分钟和每次运动时间在60-90分钟的分别占29.7%、27.2%,只有6.9%的学生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在90分钟以上。对运动频率而言,运动频率不固定的占大多数达到34.7%。38.6%的学生运动时间段不固定,17.3%和16.9%的学生运动时间段集中在下午或晚上,总体来说,时间段固定的学生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不固定的占多数。大学生受课表、作业、科研任务等的影响,时间波动性较大,所以运动参与的时间段、频率大多不固定,运动参与的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见表2)。

表1 本研究被试样本特征一览表

表2 运动参与时间和频率

2.1.2 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项目多样化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30.2%的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一项运动项目,只有22.8%的学生熟练掌握的运动项目超过两项,但是体育专业学生占20.3%,还有22.3%的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一项运动项目。这种现象与国家的教育政策有很大的关联,在上大学之前重智轻体,上了大学以后,体育公共课的开设让他们逐渐开始接触体育,但受时间、兴趣、身体素质等多因素的影响,熟练掌握一项或者两项运动项目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这种现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见表3)。

表3 熟练掌握项目

从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来看,68.8%的学生经常跑步散步,27.2%的学生经常打篮球,41.1%的学生经常游泳,35.6%的生经常打羽毛球,23.3%的学生常常踢足球。国家政策、场馆设施、收费高低成为影响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重要因素。国家出台的校园足球政策,使足球运动成为了新宠。因为篮球、足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促进交流、缓解压力,使其成为男生运动的热门选择。游泳馆设施齐全,学生票价低,北京师范大学游泳馆学生票价低,开放时间长,深受男女生青睐。而羽毛球也因为设施完善,有利于促进交流,在学生中普及度广泛(见图1)。

图1 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多选)

2.1.3 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动机多样化

从运动参与的动机来看,一半以上的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52.5%的学生为了娱乐,28.0%的学生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只有16.0%的学生单纯的喜欢体育运动,其余部分人则是因为交际需要、美容减肥、提高技战术、应对体育考试等。随着国家各项体育政策的出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学生的体育认识和健身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除了每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需要,大学生也把体育当成一种娱乐的方式,交流的途径(见表4)。

表4 运动参与动机(多选)

2.1.4 学生体育知识了解片面化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2.6%的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知识方法了解程度一般,25.2%的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知识方法了解较少,只有18.35%的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知识方法了解很多,由于缺乏对运动参与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在调查中发现,51.5%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过运动损伤。这是由学生对体育了解片面化,体育锻炼盲目化造成的(见表5)。

表5 运动参与知识和损伤

2.1.5 学生的运动消费观念落后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3.5%的学生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体育比赛,只有13.9%的学生选择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还有1.5%的学生不关注体育比赛。在每学期用于体育的消费方面可以看出,42.1%的学生少于100元,31.2%的学生100-200元,只有10.4%的学生在300以上,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投入较少。这是因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在饮食、人际交往、电子产品等方面,而体育方面的消费大学生普遍选择免费开放的操场,女生倾向于购买成本低的瑜伽垫、跳绳,男生大多参与篮球、足球群体性运动,很少人会购买体育比赛门票,现场观看体育赛事(见表6)。

2.2 不同群体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的现状和差异

2.2.1 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和差异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总体上男女生对运动参与的知识了解程度一般,但运动参与的频率、运动损伤、运动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64.8%的男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明显高于女生;但男生出现运损伤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女生,77.0%男生出现过运动损伤;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集中在1-2次/每周,运动参与率低,运动损伤的比列也相对较小,只有36.7%的女生出现过运动损伤。从运动损伤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女生对体育知识了解都比较片面,对运动方法和运动保护都缺乏深入的认识。

表6 运动参与消费和比赛情况

从每次参与运动所持续的时间来看,男生集中在60-90分钟,女生集中在30-60分钟;35.1%的男生能熟练掌握2项以上的运动项目,而大部分女生熟练掌握1项运动项目。这是因为女生比较倾向于运动强度低、对抗类小的运动项目,如瑜伽等,而男生比较喜欢团体对抗类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男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于女生来说,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综合来看,男女生运动参与情况差异显著,男生的运动参与优于女生(见表7)。

表7 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统计表

2.2.2 不同年级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和差异

不同年级在运动参与过程中其消费没有显著差异,但运动损伤的比例随着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大四年级运动损伤率最低。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体育方法了解逐渐加深。从运动参与频率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不固定的比例在持续上升;每次参与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少于30分钟的比例也在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面临毕业论文撰写、毕业实习、投简历、面试、考研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所以大学生运动参与的时间也在缩短,减少锻炼时间,减少锻炼的频率,已经成为既定趋势(见表8)。

2.2.3 不同专业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和差异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运动参与持续时间、熟练掌握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参与知识的了解程度、每学期用于体育的开支、运动参与频率明显高于理工专业和人文专业的学生。而理工专业和人文专业的学生在熟练掌握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参与知识的了解程度、每学期用于体育的开支、运动参与频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运动参与的持续时间上,总体上来说理工的学生优于人文专业的学生,就是否出现过运动损伤而言,人文专业的学生优于理工专业的学生,64.0%人文专业的学生没有出现过运动损伤,这是因为人文专业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对抗类项目选择较少(见表9)。

表8 不同年级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统计表

表9 不同专业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统计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总体上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项目和动机多样化,也存在体育运动参与的知识了解片面化,运动消费观念落后,体育运动的意识淡薄等问题。

3.1.2 从不同群体来看,女生的运动参与情况比男生差;人文专业和理工专业的运动参与情况和体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差异十分显著;人文专业的运动参与持续时间与理工专业的学生相比稍弱;人文专业的学生运动损伤最低。

3.1.3 不同年级之间运动参与过程中的消费差异不明显;运动损伤与年级呈负相关,年级越高,运动损伤越小。随着年级的升高,运动参与的频率不固定比例变高。

3.1.4 大学生按时锻炼的习惯和积极锻炼的意识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3.2 建议

3.2.1 家长改变“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首先家长应该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找到体育的正确定位;其次家长应以身作则,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最后家长应加大体育投资比例,在主攻文化课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让体育和文化齐头并进。

3.2.2 学校提高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在学生体育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学校要加强体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首先应引进高质量的体育教师,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技术指导和理论帮助,尤其是对女大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增加体育经费,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最后积极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和比赛,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更多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3.2.3 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其次大学生应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实践中寻找体育运动的兴趣;最后大学生需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尤其是女大学生,要尽量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1] 王伟. 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4).

[2] 王华倬,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

[3] 史立峰.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4] 张玉凤. 广东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6,(04).

[5] 刘翠娟. 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6).

[6] 周志华. 对“升格型”高职院校体育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05).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运动体育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