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健身对策的研究

2018-07-06张美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张美玲

1 前言

诸多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多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增加,“豆芽”数量有所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1]。据新闻媒体报道[2],部分高校已取消3000米、5000米等体育赛事,发现大学生体质存在一定的问题。身体是革命的资本,没有强健的身体也就无从谈起其他事宜。所以,提高体质至关重要,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加强健康意识和培养智力体能的关键,也是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的高级阶段。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学生体育锻炼状况、饮食习惯、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健身对策,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为学校、家庭等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观念、学校课程改革和场地设施建设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下简称“奥院”) “运动康复与健康”、“新闻学”、“社会体育”、“英语”、“数字媒体艺术”、“表演(影视艺术)”、“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经济管理”8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学生的体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相关专著、论文、政府文件等资料,尽可能地收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质研究等方面的文献,然后进行整理、总结和归纳,为论文设计、调研和撰写奠定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和专家调查问卷,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抽样的方法,采取先分层再随机的方法,按8个专业,每个专业从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10名,共480名学生,并向专家发放问卷6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

2.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就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影响体质要素,对相关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师、家长和专家进行访谈。

2.2.4 实地考察法

到学校操场和体育馆等去实地考察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2.2.5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1.1 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正常视力占比只有16.45%;14.29%的学生近视200度以下;近视 200-400度的学生有41.77%;近视400度以上的学生有27.49%。

而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53.0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33.33%觉得良好,11.26%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差,还有2.38%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太清楚。

3.1.2 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在对体育锻炼在现阶段的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中显示:46.97%的学生觉得一般重要,41.99%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现阶段的自己非常重要,而6.28%的学生觉得无所谓,4.76%的学生直接认为不重要。

3.1.3 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

42.21%认为学习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他影响锻炼的因素有上网、工作、谈恋爱、逛街等,其中上网是影响锻炼的第二大因素,占比29%。

3.1.4 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和对许多省市提出的“体质测试不达标不能毕业”政策的看法

从表1对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71%的学生认为是网络的普及,众所周知的“手机癌”已经席卷世界各地并且已“病入膏肓”;63.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锻炼意识减弱所致;45.67%的学生认为是交通工具的改进,大家普遍是“出门滴滴,进门沙发”,体力活动太少;还有44.16%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大,课程安排紧,没有时间锻炼。

表1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而对于许多省市提出的 “体质测试不达标不能毕业”的政策,47.84%的学生认为不应该这样统一衡量,每个人体质不同,应因人而异;47.19%的学生认为应该这么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还有4.98%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不重要;

3.1.5 是否掌握一些锻炼技巧和知识

71%的学生表示自己掌握一些锻炼的技巧和知识,14.07%的学生掌握了很多锻炼技巧和知识,而14.94%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锻炼技巧和知识。学生在中学阶段,升学压力非常大,体育老师教授运动技能时学生却没心思去练习,没有掌握运动技能就不愿意运动,而缺乏运动影响体质健康,一直恶性循环延续到大学阶段[3]。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是知道并且认可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机。数据显示,63.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自身锻炼意识减弱,53.68 %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只有46.32%的学生有锻炼计划,但还不确定是否会将计划付诸于实施。对学校举办的体育赛事,只有36.58%的学生会积极报名,参加训练;4.33%的学生是为了奖励才参加;59.09%一般不参加。这可能是因为,学生长期以来在“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形成“重智育、轻体育”的思维定式,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的。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国民普遍缺乏运动、“卧式生活”、交通便利、电子设备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普及,造成大多数学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健身习惯,大部分人认为不生病就好,不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是财力去参加体育锻炼。

3.2 现代化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吸烟、饮酒、长时间网游等影响我校学生体质的重要方面。除了自身不良习惯的影响外,现代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运动越来越少,如乘电梯取代爬楼梯、汽车取代步行、网上购物取代逛商场等,这些都使得健康和我们渐行渐远[4]。

3.2.1 不良的饮食习惯

从一周吃早餐的天数看,43.51%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25.11%的学生一周吃早餐的天数在4天及4天以下,剩下的学生一周吃早餐的天数都在5-6天左右。

在饮食注重方面,有20.78%的学生注重味道,认为味道好就行;73.81%的学生兼具营养和味道,而只有5.41%的学生注重营养价值。

在针对饮食结构是否合理的调查中发现,65.3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还好;26.62%的学生认为自己饮食结构摄取不合理,比较单一 ;只有8.01%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3.2.2 吸烟、饮酒和睡眠等影响因素

对于吸烟的习惯调查,86.15%的学生不吸烟;6.49%曾经吸过,但现在戒掉了;只有7.36%的学生有吸烟的习惯。

数据显示,83.33%的学生很少/几乎不喝酒; 16.02%的学生有时会喝酒;只有0.65%的学生经常会喝酒。 对于饮酒频率,5.41%的学生会自己一人喝酒;94.59%在朋友等应酬性场合喝酒。

对学生每晚睡眠时数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情况还不错。每晚睡眠6小时以下的学生只有1.95%;10小时及以上学生只有1.3%;其余的学生每晚睡眠都能在6-10小时之间。

3.3 课外体育锻炼严重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更不用说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部分学生会在体质测试或运动会前几周进行短时间的体育锻炼,主要目的是想顺利通过体质测试或赢得比赛,而并非出于健身的目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最多,三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要少一些。可能主要是与大二的学生有公共体育课,学业负担不大,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有关。

本次调查从锻炼的频率和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来看,只有15.8%的学生可以坚持每天锻炼;37.66%的学生可以锻炼3-5次/周;41.56%的学生是偶尔想起来才会去锻炼;而有4.98%的学生直接没有锻炼习惯。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48.7%;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5-30分钟的学生有34.85%; 16.45%的学生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下。对是否会有效利用寒暑假时间锻炼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3.64%的学生会有效利用寒暑假时间每天坚持锻炼;63.2%的学生虽不每天锻炼,但可以保证一定量的锻炼;有23.16%的学生宁可在家看电视、上网也不出去锻炼。而对于课余或闲暇时间的调查显示,60.17%的学生在课余或闲暇时间上网,30.95%学生睡觉,30.09%的学生会看书,16.45%的学生做兼职,15.58%的学生会逛街。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严重

缺乏锻炼意识。在学生看来,学习是主要的,其次就是上网。所以,当下对学生而言,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十分迫切。

4 结论与对策

本研究结果表明,我校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育锻炼和健康方面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长时间网络游戏等“静态化”的生活;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匮乏;课外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等。此结果与赖小玉等人的研究结果[5]一致。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4.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健身意识

首先,社会各界要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切实把体育法律法规落实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大环境中去。其次,要加强学生家长的体育健身意识,充分发挥家庭成员间的影响力。再次,要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紧迫感。学校引导、家长表率和学生主动,多管齐下,通过理论教育并结合锻炼实践,加强学生对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养和学习,纠正学生长久以来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重学习、轻锻炼”思想认识偏差,形成体育锻炼有利于学习、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现代体育价值观。

4.2 建立良好的饮食作息制度

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良好的饮食、作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从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班级导师到学生个人,方方面面联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相关学生管理规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4.3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在当下“双创”思想的引领下,各大高校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体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排版,让课程变得有趣、生动、活泼和充满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热情。在学习体育健身理论和技能操作的同时,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此外,还要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引导学生参与集体运动项目,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应该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4.4 加大场地器材投入,鼓励开展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

学校要拨出一部分专款用于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因为这是必须的硬件条件。另外,校方可以通过举办综合型的“体育节”、“体育周”、“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加大奖励力度,包括以获奖证书获得“非课程学分”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多多鼓励校学生社团、院系和班级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 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3-90.

[2] 任克非,盖源源.部分高校取消长跑惹争议专家:1500米跑就够了[N].成都商报,2012.11.22.

[3] 秦中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34): 178-180.

[4] 华厚杰.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探索,2008,(1): 76-77.

[5] 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14(5):125-128.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