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导学案的设计

2018-07-05黄恩金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要素原则

黄恩金

摘 要: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导学案的两个主要特征。导学案的内容要素可规划为“目标导语、学前热身、自主探究、拓宽视野、延伸思考、知识小结”这六个要素。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新颖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要素;原则

导学案,指体现教师的引导,其中包含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进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方案,其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其主要的两个特征[ 1 ]。导学案可分为课题导学案和单元导学案,前者适用于新授课,后者适用于复习课。

怎样的导学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本文就初中物理新授课导学案的设计,谈谈个人的认识。

1 导学案的设计要素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导学案的两个主要特征。从学生的“学”来说,导学案必须包含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这三个要素。从教师的“导”而言,导学案又必须体现教师“导”的方法。同时依据课程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导学案的内容要素可规划为“目标导语、学前热身、自主探究、拓宽视野、延伸思考、知识小结”这六个要素。

1.1 目标导语

目标导语,指教师主要针对课题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以问题的形式而设计的引导语,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如《光的反射》课题,其知识技能目标为①知道光的反射原理;②能依据光的反射原理画出光路图;③了解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现象;④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针对课题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那么导学案的目标导语就可以设计为:身在井底的人利用平面镜来观察地面上的物体,平面镜应放在什么位置、怎样放置、你能画出其示意图吗?月光下看路,为什么亮的地方是水洼而没水洼的地方暗乎乎?这两个问题涵盖了课题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如果能解答这两个问题,那么可以说教学目标已达到了。

1.2 学前热身

学前热身,指学生在开展自学前的学习准备活动,它可以是对已学知识与方法的回顾或训练,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对即将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或猜想。如学习《机械效率》课题,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重10N的木块,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8N的拉力使物体在斜面上移动了5m,此时木块升高3m,试问:①拉力做了多少功?②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③若直接将重10N的木块提升3m,人们需做功多少?④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再如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前,用小电筒从左侧上方斜照射桌面的小平面镜,使光束反射在右侧上方竖直的纸平面上并形成一个光斑,改变照射角度,使光斑在纸平面上移动,由此你能有怎样的猜想或提出怎样的疑问?学前热身的目的是诱发其求知欲,进而为后面的探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为后面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铺垫。

1.3 自主探究

这一内容要素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获取知识与方法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设计相应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主要包括探究认知和探究应用两个环节。如《光的反射》课题,光的反射规律是本课题的学习重点,在探究认知环节,导学案就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活动:①要画出光照射平面镜的光路图,应如何改进前面的实验装置? ②作光路图时,在入射点作镜面的垂线(法线),试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者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又具有怎样的关系?上面的探究活动,既可以促使学生的探究发现,又可以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探究应用环节,导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这两种生活现象。探究的程序为:先让学生观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示意图,再让学生思考有关问题:为什么坐在教室前两排左右两侧的同学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为什么人们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还需要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认知。

1.4 拓宽视野

拓宽视野,就是补充介绍一些有关课题知识的生活现象或科技应用。如《光的反射》课题,导学案就可以介绍“液位显示仪”,从一侧发出的激光斜照射水面,反射光被另一侧的接收装置接收,接受装置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再转化为电子数据,依据反射光进入接受装置的位置点不同,接收装置所显示的数据也不同。同时给出入射光线在液面反射的光路图。对于固定方向的入射光线,液面变化则引起反射点的变化,反射点的变化又导致反射光线的偏移,而反射光线的偏移又影响反射光进入接受装置位置点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液面升高,反射光线怎样偏移?反射角有无变化?

拓宽视野要点,其意图是引导学生领悟物理知识与生活与科技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智慧。

1.5 延伸思考

延伸思考,指引导学生在对课题知识与技能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性的思考,从而达到深化认识和活化技能的学习效益。如在《光的反射》课题中,可设计如下问题:已知反射面和入射光线,如果不用量角器,如何准确地画出反射光线?又如在《伏安法测电阻》课题中,对于测量误差问题,考虑到电压表分流作用和电流的分压效果,电流表无论是内接还是外接,都存在着测量误差,试分析:电流表外接,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电流表内接呢?必须指出,延伸思考的问题,其难度必须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

1.6 知识小结

導学案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会知识小结是学会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小结的能力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教师引导下的小结,即在导学案中设计一定的填充形式或表格形式让学生进行填充。如《光的反射》课题,填充内容要点如下:①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条件与特点;③画光路图的方法和技巧。第二步是让学生开展自主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并通过一定阶段的小结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小结的方法,同时也形成对课题知识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导学案就可以适当地留出空白,让学生开展自主小结,可以是归纳知识与方法要点的小结,也可以是写出学习感受与体会的小结。

导学案是引导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优劣,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与效益。

2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从上面可以看出,导學案的设计过程,其实质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补充、完善的过程,也是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的过程。为使导学案体现为优化的学习资源与进程,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2.1 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指导学案的内容必须以新的内容出现。教材是每个学生都拥有的课程学习资源,学生自然会在课余时间浏览或阅读教材,因而对教材内容会有着一定的了解或熟悉,如果导学案是仅是就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组或调整,学生必然会兴趣索然。在内容方面,所谓“新”,就是指导学案所选的素材资源新,所设计问题情境新,提出问题的角度新。如 “自主探究”中 “为什么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的问题、“拓宽视野”中的“液位显示仪的原理及其应用”介绍等就属于素材资源新,而“延伸思考”中的“作光路图”技巧和“伏安法测电阻误差分析”就属于提出问题的角度新。应该说,在上面列举的导学案中,既体现了课题的学习目标要求,而在思想内涵方面又优于教材,尤其在内容方面,它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2.2 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指导学案所涉及的内容,除了介绍新知识外,都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所谓问题,它既是人们心中所存在的困惑或疑问,又是点燃人们思维的火花。另外,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或目标性,它能迅速地触及人们的思维神经并引领着人们的思维向着目标点靠近,既能促进人们的思维,又能提升思维的效益。在前面列举的导学案内容中,不论是哪方面的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来体现。即使在“目标导语”中,也是以问题的形式来描述,与教师们常用的目标语表述,问题性的表述会显得更具体,更直观,更能诱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2.3 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指导学案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于知识与技能,必须要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知道或了解的目标层级,这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光的反射》课题中,“反射规律”是基本知识,而基本技能是“画光路图”和“解释生活中简单的反射现象”。为贯彻基础性原则,导学案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要围绕夯实“两基”来设计,切勿好高骛远。必须强调:除了“延伸思考”内容外,其它的预设问题必须是基础性的问题。

2.4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导学案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既要体现“导”的启发性,又要落实学生“学”的主体性,所有的问题都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解决,使学生在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如前面“自主探究”中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的问题①就是给学生一种启发,其它的学习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得以提升。其次,在课题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延伸性的问题。“延伸思考”内容,就是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依据几何知识来探究画光路图的技巧,是促进学生对基本技能与方法的活化应用,而分析“伏安法测电阻误差”问题,就是促使学生对测量误差有着本质性的理解,以深化学生的认知,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导学案中的“知识小结”,其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既要求教师要深入性地解读教材,又要求教师具有活化教材的能力与智慧。导学案的优劣,不仅能衡量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而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教师的育人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导学案要素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