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家“自然”“朴素”美学思想的服装设计实践

2018-07-04罗琳

服装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朴素自然道家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之一,发源于先秦,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道家哲学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李泽厚《美的历程》中曾说到:“道家比儒家及其他任何流派都抓住了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基本特征。”[1]这句话表明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法则乃至现代设计原则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通过提炼道家美学思想精髓来指导现代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 “自然”之道与服装设计的融合

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是“道”,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这 阐明了“道”是宇宙之本体、本源,万物依“道”而生的原理。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与“自然”又是统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 表明了天

地万物应顺其自然本性;同时也阐述了“道”自然无为的本质,万事万物都应效法于自然,人和宇宙也应自然无为。因此,道的特征也就表现为自然的特征,更揭示出“道”与“自然”水乳交融、混然一体的关系[1]。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在老子的思想中,道与德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其尊崇天地、顺应自然。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也推崇老子的“自然”理论,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3]意思是天地顺应自然而运转,万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天地万物固然不言不语,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其中之美。庄子亦云:“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3]阐述了既然天道是自然的,那么人道应该是无为的,只有无为才是美的道理。“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3]是庄子主张遵循天地万物发展规律的言论,可以总结出老庄的道家哲学中“自然”大致有3层含义:①尊崇天的自然状态,即天然;②顺应人的天真本性;③合乎自然规律的行为。

在服装设计中追求“自然之道”,可以从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对于设计师本身而言,“道法自然”要求设计师顺应天性、本性和本心,自然而然地实现设计目的,而不是“妄为”“盲从”。如在西方设计潮流大肆涌入中国的今天,设计师应保持清醒认知,拒绝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刻意仿效、盲目跟风,而应重视追根溯源,寻找最适合的设计要素,从本源、本真出发,提升设计品质。而自然的设计元素,不仅是指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珍禽异兽等元素,更是指源于自身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才是设计师自然而然的真情表露。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取与运用也不仅仅是对剪纸、绘画、陶瓷、编织、刺绣等有形元素的把握,更应重视对太极、哲学、儒道佛、禅学等无形元素的运用,因为这些无形元素不仅是思想上的深刻认识和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设计美学和设计思想的本源。如太极文化追求自然和谐、对立统一、生生不息的理念,在服装上则可以表现为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的造型特征;又如儒家追求 “中和”“中正”“正衣冠”的思想,对应的服装设计则应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贵,强调以冠、衣为中心的身体上部空间[4]。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所穿着的服装如图1所示。其造型简洁,注重对称;色彩醇厚、古典;“海水江崖纹”“宝相花”等纹饰传达吉祥寓意;服装整体风格雍容、华贵、大气,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和文化气质,是无形的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思想完美融合。

图1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服装 Fig.1 Costumes wearing by APEC leaders in Beijing in 2014

其次,从服装设计作品的角度探讨“自然之道”,表现为尽量尊重材料的自身属性,即保持设计作品的“天然”之美;同时,尊重使用者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即顺应事物本身发展规律。服装的自然属性是遵从身体的需要,因此,服装设计的首要目的理应合乎人体需求,顺应人体生长规律。中国古代的“三寸金莲”以及西方历史上的紧身胸衣,是古时畸形的审美表达,这种人为破坏人体自然生长规律的“妄为”,对女性生理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服装“自然”的结构造型应表现为顺应人体的活动及运动规律,满足肢体活动,方便穿脱与保存。从服装外观进行探讨,自然美的最高准则应是服装与人、环境、自然的和谐,与着装者相互映衬,与环境相融合,与时代审美趣味相呼应,以自然灵动、简洁大方、不刻意做作为设计原则,所谓“自然天成,巧夺天工”,故能称之为“大美”“大巧”。如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他提倡“一块布的精神”,持续探索服装、面料与人之间的关系,解脱服装对人体的束缚,将未完成的服装交给穿着者去实现和塑造最终造型,其设计作品如图2所示。图2中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三宅一生以人为本、尊重穿着者的设计理念,更展示了他以设计的 “无为”顺应人的“自然”这一哲学思想。

图2 三宅一生设计作品 Fig.2 Design work of Issey Miyake

2 “朴素”之美与服装设计的融合

“朴”是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朴”由繁体“樸”简化而来,《说文解字》中有“樸,木素也。從木,業聲” ,意指原木;“素,白致缯也。从糸,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桑故切”[4],“素”原意是指未经染色的丝织品,又有“凡物之质曰素”“素,本也”[5],引申出“素”意指“本质”,由于“朴”“素”词义相近,现多以“朴素”“素朴”连用,从表面上理解,“朴素”指代事物自然、本色、无雕无琢的原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2]老子用“朴”来形容“道”所生万物的自然、混沌状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我无欲,而民自朴”[2],论述了人与物自然情性的“朴”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念,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把“朴”称为至上的美,主张摒弃一切华丽浮夸、矫揉造作的装饰,保持纯真原初、清静恬淡,反映了道家追求去除物欲的生活方式和质朴纯粹的美学境界。

道家“朴素”思想观下的服装设计,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①传递外观上自然、朴实、素净的审美风格;②崇尚内在意蕴的纯粹、纯真本质与精神内涵。

实现服装外在形式的“朴素”美,首先表现在服装材质的选择与运用上,源于自然的材质最能与自然相融,也最易传递自然朴素美,如“例外”“江南布衣”等品牌的服装设计主要运用棉、麻、丝、毛等天然材质表达返璞归真、天然去雕饰的朴素之美。其次,在色彩表达方面,道家崇尚“玄”“素”,老子认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道家的象征之色,众色之首;“素”即白,代表虚、无。“天地之纯”表明庄子的色彩观必然不是宇宙现象界的斑斓瑰丽,而是心性还原后的纯白素朴[6],具体到服装的色彩设计,可以选择黑、白、青等平淡素净之色为主色调,营造淡泊、宁静的色彩氛围。最后,从服装造型角度追寻朴素之道,则应遵循简洁、实用、自然、舒适原则。老子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2]“为腹”代表老子追求简单清净的生活, “不为目”指老子拒绝寻求感官的刺激或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单纯的造型元素及简单的组合方式强调服装内在实质——穿,而并非一味地追求华丽、震撼的视觉效果,应摈弃多余的分割、褶皱或装饰,以简约的设计元素还原服装的本质,使服装回归实用,传递简朴、诚实的设计精神。

具有“朴素”意味的服装设计作品,不仅是专注于追求服装作品本身朴实无华、无雕无琢、返璞归真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赋予作品纯粹、真挚的内在本质与精神。这首先要求设计师提高心性修养,排除一切虚假和做作成分,以虚静、诚实的心灵引导设计创作的能量,设计者的精神境界提高了,设计者的作品才能真正得以升华[7]。优秀的服装作品,应是让欣赏者或消费者感受到作品传递的民族情怀、情感诉求、文化理念、精神需求、价值观念等,这要求服装设计作品在实用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精神,巧妙地将作品内在本质与精神借助简洁实用的外在形式进行表达。如服装品牌“无用”的创始人马可2007年在巴黎时装周上展示了名为“无用之土地”的系列服装,采用土布缝制而成的服装传递了她追求“自求简朴”的生活态度。她说道:“最低限度对物质的占有,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不执着于一切世俗的欲望,如权利、名誉等。”[8]在匆促浮华、繁忙躁进的今天,马可致力于探索平凡与本质的回归,追求内在生命的培育,寻找心灵与精神上的富足,这样的思考方式恰好呼应了道家对礼乐社会奢华伪饰的批判,强调社会与人心的朴素本性,主张异于世欲之美的“大美”“至美”追求[9]。

3 基于“自然”“朴素”美学思想的服装设计实例

3.1 设计理念

在人类情感中,亲情是最纯朴、自然的。因此,文中系列作品确定为亲子服装,设计主题为《檏》,“檏”代表着不事雕琢的原貌,包含原初、本真、自然、质朴的意蕴,代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精神疲惫、空虚的人们对真情流露与人性回归的渴望,也借此诠释道家哲学中自然纯朴、天然本真的理念。

3.2 设计元素分析

3.2.1色彩选择 道家强调物质生活上的寡欲、淡泊,因此,在色彩审美方面也追求素淡之境。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2],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理解,是指艳丽的色彩会使人迷失本性,因此道家反对儒家所提倡的文礼隆盛、五色绮丽。在设计实践中所选择的色彩如图3所示。以接近黑色的黛蓝,搭配浅灰色、白色,并采用草木染工艺进行渐变处理,形成如山水画般的渲染效果,朦胧、平和的色彩给人舒适放松感,表达自然、恬静、虚无的美学理念。

图3 色彩选择Fig.3 Selection of color

3.2.2面料选择 设计作品以麻、针织羊毛为主要材质,具体如图4所示。麻,质地坚韧、纹理粗狂,给人以粗糙朴实感,以麻制成的服装在古代被称为“布衣”,后用“布衣”象征贫寒与卑微的身份,这使得麻料本身具有简洁、朴素的象征意义;针织羊毛温暖、松软,给人亲切、舒适感,其渐变效果又带给人朦胧、悠远的视觉感受,两种材质结合表达对淡然闲逸、淳朴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图4 面料选择Fig.4 Selection of fabric

3.2.3造型设计 “少则得,多则惑。”[2]老子认为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迷惑,并以此比喻事理,晓喻人们要从正面透视负面的意义,这也对后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在文中系列作品上,则是采用基本、实用的款式和最简单的组合方式完成系列的造型设计,具体如图5所示。图5中的作品通过平面、直线的剪裁塑造简洁、流畅的线条,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上最大限度减少省道,强调立体造型的结构,在追求精简与质朴中呈现返璞归真的自然状态。

图5 造型设计Fig.5 Style design

3.2.4细节及装饰 为了体现朴实无华的“道”精神,该系列作品摒弃了棱角造型或金属材质,服装门襟或闭合部位的设计全部以绑带和绳结取代拉链或纽扣,如在袖窿线上以结绳取代缝合线,使袖子可以灵活拆卸,这不仅增强了服装的实用性,更能带来自然随意的灵动效果。工艺上以暗线缝合为主,减少人工痕迹,力求给人们带来质朴、简洁、自然的印象,具体装饰及细节如图6所示。在配饰方面,选择木质、石材或天然果实制作而成的项链、胸针或手链以起到装饰作用,体现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在图案的运用方面,为了使服装呈现安静、逸趣的效果,在服装的局部采用了手绘花鸟图案,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气氛,也以此表达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观念。

图6 装饰及细节Fig.6 Decoration and details

3.2.5成品分析 该系列服装是在道家美学理念下进行的设计探索与实践,以虚无的无彩色与渐变色系、朴实的天然材质、简洁的造型、灵动的图案,映射出道家自然、朴素的美学观念。服装朴素的外在形式主张本真本我的天然状态,融入童装亲子系列组合中则是强调真情、真性的自然流露和内在生命的意境,体现形上意义的精神追求,在情理结合中实现和谐与满足,其成品展示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成品展示Fig.7 Finished product

4 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有着丰富的人生意蕴。”[10]文中概括提炼了道家美学思想中“自然”“朴素”两大特征,以服装为载体,分析了道家哲学影响下的服装设计因素和特点,通过案例实践,从服装设计的形、色、质等方面分析了道家“自然”“朴素”审美思想的表达形式。道家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构想及造物法则,对当今服装设计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只有根植于强大的民族基因中,才能真正提升设计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86-89.

[2]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庄周.庄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35-120.

[4] 解颖.论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对我国未来服装设计的影响[D].上海:东华大学,2009.

[5]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1999:27-28.

[6] 王文娟.论道家色彩观[J].美术观察,2006(6):97-100.

WANG Wenjuan.Taoist view of color[J].Art Observation, 2006(6):97-100.(in Chinese)

[7] 张亚莉.服装设计艺术中的精神本质与情感[J].装饰,2006(5):104-105.

ZHANG Yali. Spiritual nature and emotion of fashion design[J]. Art and Design,2006(5):104-105.(in Chinese)

[8] 牛继舜,龙琼,白玉岑,等.服装品牌传播[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32-34.

[9] 王向峰.老庄的朴素之美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0(6):59- 66,96.

WANG Xiangfeng. On the simple aesthetic idea of Lao Zhuang[J].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0,40(6):59- 66,96.(in Chinese)

[10] 李天道.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6-87.

猜你喜欢

朴素自然道家
隔离朴素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