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定海民间传统龙裤结构与制作工艺

2018-07-04洪文进苗钰沈雷

服装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定海浙东实物

洪文进, 苗钰, 沈雷

(1.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表演艺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2.江南大学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浙东定海是指浙江东海舟山地区,春秋时期属越国,称“甬东”,明朝时期称为舟山,后至清康熙朝,因其地形似有轻舟荡漾,摇摆不定之感,故改其为“定海山”,取海定波宁之义,后又赐名“定海县”[1]。历史上,定海受吴越文化交融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特征。龙裤是定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服饰,其在技术与艺术层面上都具有独特的服饰风格。浙东定海龙裤与北方地区裤装形制十分相近,但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与人文因素的差异,促使服饰特征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各有不同。龙裤作为民间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部分,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2]。通过对浙东定海博物馆馆藏龙裤整理与分析,发现浙东定海龙裤结构造型简单大方,工艺精细,刺绣图案精湛,具有地域特色。目前传统龙裤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传统结构技艺几近失传,因而对龙裤服装结构规律的研究迫在眉睫[3- 4]。文中对定海龙裤的结构造型与工艺技艺进行分析,以期对浙东定海地区民间服饰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作用。

1 浙东定海龙裤的溯源与实物馆藏介绍

1.1 龙裤的溯源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裤装为胫衣,是仅有两条腿的裤管,没有裤腰和裤裆,在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文中曾指出:“它和古时‘行縢’‘邪幅’等同源,是最早、最简的护胫之衣。”[5]在中国西北地区最早出现的是合裆裤,其以毛织物为材料,对裤子的功能要求也比较高。

龙裤具有裤装的基本功能,是定海海岛民众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之一。《定海县志》记载,“龙裤”源于秦朝,秦二世被海盗困于舟山岛,迫于海盗威逼将玉玺掷于海中,在解除危机后,秦二世昭告海岛民众下海寻找玉玺,但在封赏下海寻找玉玺有功之人时,发现冒名顶替者居多,一时间难以辨认真假,在大臣的建议下,只能将全岛下海者均封为“捕鱼郎”,其下海穿着的裤子赐名为“龙裤”,并由此一直为后世流传[1]。

1.2 实物藏品基本情况

从实物藏品看,龙裤结构属于合裆裤(大裆裤),是在裆部进行少许变化后形成的特殊形状裤装。其款式特点为:腰头宽大,两端系带,不开口;腹部至裆部设计细纹褶皱;裆部宽大,分大小两片裆;裤脚肥大,脚口本色布拼接;侧缝无拼缝,左右两侧刺绣装饰;裤子分前后。具体龙裤特征及款式见表1。

表1 龙裤特征及款式

2 龙裤结构特征

2.1 主体尺寸与测量

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对图1藏青刺绣龙裤(现收藏于定海博物馆)进行实物数据全方位采集测量。测量前,先将实物固定在白坯布上,保持水平和垂直纱向与横纵坐标重叠一致,以免测量过程中出现位移而产生数据偏差,影响其准确性。

图1 藏青刺绣龙裤实物Fig.1 Blue embroidered dragon plants

测量时,发现馆藏实物在长期的穿着使用过程中,一些部位结构纱向发生变形,因此,在测量裤长、裆深、裤脚口以及裤腰宽之外,还需要借助其他辅助线尺寸,以便更加准确地测出实物各部位数据。以下是龙裤各部位的详细测量过程。

2.1.1裤腰围测量 腰围是指腰部水平测量一周的距离。裤腰围部位测量情况如图2所示。在测量裤腰围之前,应先将裤腰部位放置平整,测量图2中从点A(裤腰头起点)经点B(裤腰头中点)到点C(裤腰头末)的水平距离,乘以2后得到腰围尺寸,为110 cm。

图2 裤腰围部位测量示意Fig.2 Waist measurement of trousers

2.1.2腰头宽测量 腰头宽是图2中点A(裤腰头起点)到点D(腰头宽点)之前的垂直距离,为15 cm。

2.1.3裤长测量 裤长测量示意如图3所示。将龙裤折叠放置平整,测量从腰头到裤脚口的垂直距离,即图3中点A(裤腰头起点)到点F(裤外脚口点)之间的距离,为118 cm。

2.1.4裤口围测量 裤口围尺寸为图3中点F(裤外脚口点)到点I(裤内脚口点)之间距离的2倍,即38 cm。

2.1.5裤口贴边宽度测量 裤口贴边宽度为图3中点E(裤外脚口卷边点)到点F(裤外脚口点)之间的距离,为5 cm。

2.1.6裆部结构测量 龙裤裆部结构测量示意如图4所示。其中从点H(长裤腰中点)到点S(大裆片中点),点S到点Z(小裆片中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立裆1与立裆2的裆深,长度分别为21.5 cm,15.3 cm。裆部1与裤片连接线(大裆片侧缝分割点O至裤脚口中点P)距离为98 cm,裆部2与裆部1的边缘连接线(大裆片中点S到裤脚口内侧点R)距离为72 cm。

图3 裤长测量示意Fig.3 Outside length measurement of trousers

图4 裆部结构测量示意Fig.4 Crotch measurement of trousers

2.2 穿着效果

在穿着状态下,龙裤实物裤长(人体腰部最细处垂直到地面间的距离)为70~118 cm。根据标准男模人台170/72A的尺寸,人体腰部至脚踝之间的距离为90 cm,因而龙裤着装效果可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短宽形的,裤管肥大,裤长在脚踝以上至小腿中部;另一种是长宽形的,裤管较宽,裤长在脚踝以下及地。

实物龙裤中,腰部两端绳子系带距离为30~46 cm,通过连接在裤腰两端的系带调节裤子腰部穿着的松紧。

2.3 系带结构

藏品中龙裤腰部系带结构主要是在裤腰两端处坠上绳子(带子),穿着时将带子环绕于腰部,左右两端绳子系于腰后。

以定海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靛蓝色棉织龙裤为例,其款式及带子结构如图5所示。图中左右两腰系带为亚麻材质,宽约为2 cm,宽窄一致,其工艺制法是先将长130 cm、宽4.5 cm的面料向内翻折2 cm后扣烫,再将扣烫的左右两边对称缝合0.1 cm的缉明线。

图5 靛蓝色麻织龙裤款式及带子结构Fig.5 Style of blue linen dragon plants and belt structure

3 浙东龙裤制作工艺与艺术特征

浙东传统龙裤采用单裁单做、边裁边做的简单家庭式裁剪与缝制作业方式[6],其特点是制作灵活、便捷。

3.1 制作材料

缝制材料主要包括面料和制作工具。其中,面料主要以棉、麻织物为主;辅助材料包括: 剪刀、熨斗、画粉、尺子、水、绣花线、刺绣针、垫布、浆糊。

3.2 缝制工艺

3.2.1合缝 合缝是指将衣片对齐缝合[7]。在传统龙裤中主要采用拼接缝的方式,以衣片两毛边对齐为缝份进行缉线缝合。

在面料市场上,靛蓝色棉织物幅宽约140 cm,在选取面料时直接裁剪适当长度,节省面料。实际制作龙裤时裁剪长度约133 cm。

3.2.2排料与裁剪 传统龙裤为平面结构形式,以图1中的藏青刺绣龙裤实物测量尺寸为依据,进行“十字型”[8]裁剪,裁剪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藏青刺绣龙裤结构裁剪Fig.6 Tailoring of blue embroidered dragon plants

3.2.3缩缝腹部褶皱 大裆片上口车缝,调大针距,车缝0.1 cm缝线,同时抽缩成与腹部育克下口相等的长度,并预留1 cm缝头缝合。借助熨斗将缝份分开熨烫,保证止口平整顺直,整烫后再在小腹育克上从左到右缉压0.5 cm明线,明线宽窄可根据款式进行设计复原。大裆缩褶的设计加大了裤子围度,并充分利用了面料幅宽,节省材料。

3.2.4拼裆 从对馆藏实物的测量尺寸来看,龙裤裆部结构为大小拼裆,裤管两侧没有开缝,裤片与裆部拼合成两个“人”字形。拼裆时采用搭接缝[7]的方法拼合大、小裆片,并使裆片在上,包转裆部缝头,向大裆方向扣烫。搭接缝与拼裆方式如图7所示。拼裆后翻转至裤裆正面,沿大、小裆缝合线缉压0.5 cm明线。

图7 搭接缝与拼裆 Fig.7 Sewing method of juncture and crotch piece

3.2.5装腰 从馆藏实物来看,龙裤裤腰部开口,并用系带固定,调节松紧。裤腰通常需要自己缝制,选用与裤身颜色不同的面料,根据款式要求裁剪适度宽窄和长度的布带,并用熨斗对折扣烫,采用来去缝缝合腰带,具体如图8所示。通过熨斗将缝头沿腰带方向扣烫平整,然后翻转至裤腰正面,沿装腰缝份缉压明线0.1 cm。

3.2.6整烫大身 用布头蘸取少量水,在大身褶皱及不平整部位进行拭擦[9-10]。再取一块平整的垫布铺在大身熨烫部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压烫,熨烫时注意保持大身丝缕方向的一致性,防止因用力拉拽而发生衣身变形,确保裤子整体平整。

图8 来去缝 Fig.8 Sewing

3.3 龙裤审美与艺术特征

龙裤的缝制渗透着艺术功能性特征。就其整体而言,以实用功能为主,遵循着“质真而朴素”[11]的传统造物观念,其装饰审美与艺术功能性主要体现在龙裤的结构与对形式美原理的应用上。从结构来看,龙裤裤腿左右对称,沉稳端庄,因而略显中庸与保守,而龙裤裆部与腹部之间的碎褶设计打破了这一格局,用线条体现出随意与自由,同时在裆部采用小、中、大裁片的拼接设计,突显裁剪线条的顺畅柔和,并应用黄金比例分割原理将其拼合,使裤子整体呈现均衡的视觉效果。龙裤摒弃了传统服装的包边、镶边等工艺,只在腰部进行穿绳及来去缝等基础缝型工艺,并在缝合处缉压明线,使龙裤整体构图饱满;此外在腰带部位用缉压数条直线的方式增加腰部结构造型的层次感,从而形成心理与视觉上的厚重感和丰满感。

龙裤腰部采用传统手作编制工艺制成的绳带。绳带历来都具有实用功能,能够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龙裤通过绳带系扎的随意感打破了款式对称的单调性。从色彩与图案上看,龙裤以传统靛蓝色、黑色为主色,藏青色为配色,在裤管两侧用间色平针绣出鱼、鹿、龙等传统吉祥寓意图案。龙裤裤口无镶边处理,采用较为简单的卷边工艺,与腰部及裆部拼合工艺一致,从而使整体达到统一协调。

浙东定海传统龙裤主要以家庭女红工艺传习的方式得以传承延续,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以物寓情、以情托物,其艺术功能性展现出了浙东定海人民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和谐、朴素、节俭思想,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安定,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许。

4 结语

浙东定海传统龙裤主要沿袭了传统边裁边缝的手工工艺方式,彰显淳朴的本土气息。文中对传统龙裤实物尺寸进行测量、分析、记录,并对其结构进行复原,得出传统定海龙裤缝制的技术性与审美艺术性特征。传统民间服饰的缝制技艺是民俗与技术的结合,而作为具有地域特色且突显地域传统的龙裤缝制工艺,理应受到学术上以及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视。

文中对浙东定海龙裤的研究一方面能使人们熟悉浙江民间传统龙裤,正确认识到对诸如此类民间传统服饰挖掘、传承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另一方面也为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服饰技艺的传承研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训正,马瀛.定海县志[M].宁波:旅沪同乡会,1924.

[2] 王亚蓉.中国民间刺绣[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5:68-81.

[3] 龙垠骧.探析肚兜的设计元素与特点[J].现代装饰(理论),2015(2):89-90.

LONG Yinxiang.Analysis on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features of bellyband[J].Modern Decoration(Theory),2015(2):89-90.(in Chinese)

[4] 曹佳想,李华麒.解读中国传统服装的平面结构[J].国际纺织导报,2015,43(4):71-72.

CAO Jiaxiang,LI Huaqi.Analysis on planar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J].Melliand China,2015,43(4):71-72.(in Chinese)

[5]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136-138.

[6] 涂燕萍,闵悦.服装缝制工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0-35.

[7] 陈改梅.空间结构是服装造型的关键[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304-308.

CHEN Gaimei.Spat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of clothing modeling[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2,12(4):304-308.(in Chinese)

[8] 刘瑞璞,邵新艳,马玲,等.古典华服结构研究——清末民初典型袍服结构考据[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9-56.

[9] 吴婧溪,邵新艳.清末民初典型裤装结构研究[J].设计,2016(24):141-143.

WU Qianxi,SHAO Xinyan.Typical pantsuit structure stud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J].Design,2016(24):141-143.(in Chinese)

[10] 罗静,崔荣荣.传统小岞节约衫的缝制技艺[J].纺织学报,2012,33(8):108-113.

LOU Jing,CUI Rongrong.Sewing skill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Jieyue blouse in Xiaozuo[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2,33(8):108-113.(in Chinese)

[11] 杨先艺,张睿智,王琴.论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意识[J].装饰,2006(12):89-90.

YANG Xianyi,ZHANG Ruizhi,WANG Qin.On the design conscious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bject making[J].Adornment,2006(12):89-90.(in Chinese)

猜你喜欢

定海浙东实物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定海工业园:整治电镀行业 保护绿水青山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神行定海山 畅享好空气
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