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体验的慕课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研究*

2018-07-04黎忠文

关键词: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城乡

曾 宇 黎忠文

(成都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一、背景

“互联网+"促进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迅猛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以来,MOOC在国外迅速发展,快速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育形式。近年来MOOC在中国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网易、果壳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陆续出现并吸引了大批的网络学习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教育部、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在2009年4月签订了《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成都市成为了国家首个部、省、市共建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MOOC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的研究将有助于成都试验区的国际化并抢占理论研究高地,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成都市区的学校已经全部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覆盖,而成都的乡镇地区也已基本覆盖了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教学手段。此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式计算设备在公众中已经基本普及,学校教育逐步开始延伸到MOOC平台上,一大批优质课程在MOOC平台上的出现为成都市MOOC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MOOC平台评价指标方面,Hollands F.M.和Tirthali D.在针对美国66所院校的MOOC研究中提出了6点共同目标: 延伸院校教育覆盖面、MOOC平台品牌效应、经济效益、MOOC教学效果、创新教育以及引导教学研究[1]。该项研究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MOOC达成了这6个目标。Chapman S.A.和Goodman S.等在研究中提出将MOOC的覆盖面、参与度、教学质量和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的要求[2]。Lorenzo Vigentini和Catherine Zhao的研究提出了MOOC平台学生体验概念模型的应用[3]。刘和海等基于Edutools评价体系提出了MOOC平台的现状与优化策略[4]。刘丽波提出了基于MOOC的学习行为评价量规[5]。在MOOC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的研究中,首都师范大学魏建宏、康昆等提出了MOOC理念对中小学“翻转课堂”的启示,认为中小学教育的“翻转课堂"可以借助MOOC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6]。刘路等认为构建MOOC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评价整个教育过程中“输入"、“过程"、“输出"三个要素,并需综合MOOC教育的特点与对评估的特定要求,全方位地对MOOC教育质量进行评价[7]。

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国内外针对MOOC平台的评价指标选择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针对MOOC公共服务平台基于用户体验的评价指标研究尚存空白,基本没有搜索到相关的论文和研究。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指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用户对产品的完整心理感受,除了对产品进行功能性的评估外,用户体验更要求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和体验进行全面评价,这为MOOC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指标研究提供了新的亮点。

二、MOOC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一)用户调研

本调研分为预调查与用户初步筛选、正式问卷调查、数据搜集三个步骤,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

调查问卷中将调查者分为了两类:MOOC平台用户和非MOOC平台用户。研究在网络系统中随机进行,经过15天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07份,用户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MOOC平台用户情况

从MOOC平台用户分布来看,目前使用MOOC平台的公众用户数量在被调查者中占有不到10%的比例。MOOC平台在公众中的普及率比较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使用MOOC平台的479名用户中,职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MOOC平台用户职业分布情况

MOOC平台用户在年龄分布上,24周岁以下年龄组占比最高,为49.3%;60岁以上年龄组仅4人,占比0.8%。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和女性样本占比分别为45.7%和54.3%。

(二)用户需求模型

作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应该充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在大数据、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支持下,教育服务中的教育接受者需求的服务类型也在与时俱进。就参与学习者而言,这些服务的提供又直接与参与学习前用户的心理动机、学习过程中用户的满意度和学习后对未来产生的效益密切相关。图2为基于用户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关系层次模型。

对于用户而言,评价MOOC平台的需求分为使用前的心理需求,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需求以及使用后对未来发展的影响。MOOC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者也应在这三个阶段对用户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估和分析,使之更符合用户体验的需求。

图2基于用户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关系层次模型

三、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出发,根据用户体验设计理论和MOOC公共服务平台的自身特点,在基于用户需求关系层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出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的层次模型,在课程资源质量、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评价、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用户体验的评价体系,从用户角度对所有影响用户感受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一)构建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城乡教育的要求,制定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应从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视角出发,首先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切实贯彻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导向。第二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围绕城乡统筹、产教融合,深化、完善、创新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宗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成都试验区"和“成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最后,要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在研究基础上搭建符合城乡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并使已有的相关MOOC平台逐步落实评价指标的要求。

(二)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如表2所示。

表2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续表2)

四、评价体系的验证及权重计算

(一)问卷调查

在用户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对479名MOOC平台用户进行了评价体系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71份。问卷对评价因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点计量法,将各个指标的评价表现形式作为问题项,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问题项

(二)问卷的信度分析

问卷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法,通过SPSS对所有数据的信度进行了分析,其可靠性统计量如表4所示。

表4 可靠性统计量

(三)权重分析

根据定量统计方法,研究在471名MOOC平台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将“非常重要"选项赋值“5”,“重要"赋值“4”,“一般"赋值“3”,“不重要"和“完全不重要"分别赋值“2”和“1”。将调查结果结合权重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如表5所示。

表5 各指标权重

(四)综合分析

由权重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评价指标排序结果。在用户心理需求层中,政府战略和学习指南等指标所占权重较大;过程满意度层中,教学互动、学习规划和课程创新等所占权重较大;而用户后期需求层中,用户对达成目标和大数据统计等指标比较看重,所占权重较大。

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指标,能够较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对互联网学习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成都市还没有统一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及MOOC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这也反映出政府在互联网建设中阶段性的特点,即首先着力于硬件设备建设,再进行软件、平台和体系的推广。虽然我国近年来在MOOC平台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政府战略的契合非常重要。建设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MOOC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我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发展,MOOC公共服务平台一定能在指标体系上得到更好的完善,极大提升公众教育面和教育程度。

五、结论

MOOC是一项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技术,MOOC在公共服务平台领域的应用契合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府策略。虽然我国对MOOC的研究还不及发达国家,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是随着政府战略的提出,建立一套成熟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一项极具挑战的课题。

本文在比较客观和全面地分析了MOOC公共服务平台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用户体验设计原理以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MOOC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用户体验设计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选取了39个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平台的互动性指标和对用户未来影响等指标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性指标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Hollands F.M.,Tirthali D.MOOCs:Expectations and Reality[J].Online Submission,2014:3.

[2]Chapman S.A.,Goodman S.,Jawitz J.et al.A Strategy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Evaluation & Program Planning,2016,57:55-63.

[3]Vigentini L.,Zhao C.Evaluating the ‘Student' Experience in MOOCs[J].ACM Conference,2016:161-164.

[4]刘和海,李起斌,张舒予.基于Edutools评价体系的中文MOOC平台现状与优化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6(1):84-90.

[5]魏建宏,康昆.MOOC理念对中小学翻转课堂的一些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9-10.

[6]胡以涛,查贵庭,唐惠燕,等.国内外MOOC的移动终端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73-79.

[7]刘路,刘志民,罗英姿.欧洲MOOC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5(5):57-65.

[8]李雪.慕课及其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9):95-99.

[9]曾一帆.基于教育生态视域的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7):80-85.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城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