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主要大学排行榜及其指标体系分析研究*

2018-07-04刘佳磊卢笑歌

关键词:艾瑞中国大学科学研究

苏 蓉 刘佳磊 卢笑歌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6)

大学评价及排行是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总体反映,是社会了解各高校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大学评价及排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对促进高校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当前,我国大学评价及排行体系众多,有发布了多年甚至十几年的老牌排行榜,也有刚发布的新生排行榜。这些排行榜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同一高校在不同排行榜中的名次有所差异甚至差别较大。本文选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大学排行榜(以下简称武书连版排行榜)、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以下简称艾瑞深版排行榜)、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以下简称软科版排行榜)、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武大版排行榜)等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排行榜,对其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国内大学排行榜及其指标体系的建设现状,为中国大学排名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主要大学排行榜简介及其指标

(一)武书连版排行榜

武书连1991年开始进行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研究,并于1993年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2002年发表我国第一个包含中国大学11个学科门类、71个学科类、全部258个本科专业的大学排行榜,2003年起与中国统计出版社合作,按年度出版《挑大学 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已经成为最受考生和社会关注的大学排行品牌之一。武书连版排行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任务的相关规定,在大学评价中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一级指标,其中人才培养包括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两项二级指标, 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项二级指标。武书连版排行榜除了综合排名外,还对各高校学科、专业、教师水平、教师绩效、新生质量、毕业生质量等分别进行排名,从不同角度呈现学校的状况。[1]

(二)艾瑞深版排行榜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起源于1989年组建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等院校比较研究课题组”,是目前中国持续开展大学评价研究时间最长的第三方研究团队。1989年发布了中国第一个综合大学排行榜,2003年发布世界范围内唯一以“校友”、“质量”、“影响”为主题特色的大学排行榜,并率先发布首个覆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高校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星级排名)”,是发布榜单数量最多、最丰富的排行榜之一。艾瑞深版排行榜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三项一级指标,人才培养包括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二级指标,科学研究包括科研成果、科研基地、科研项目、师资队伍等二级指标,社会影响包括办学定位、社会声誉、国际影响等二级指标。[2]

(三)软科版排行榜

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软科)成立于2009年,专业从事高校数据和战略管理咨询服务。软科旗下“最好大学网”每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于2003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随后每年更新。自2009年开始, ARWU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并保留所有权利。2015年2月首次发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6年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包括1个综合排名和生源质量、科研规模、科研质量、顶尖人才、顶尖成果、科技服务、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8个单项排名。综合排名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项指标,其中人才培养指标包括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培养结果(毕业生就业率)等内容,科学研究指标包括科研规模(论文数量)、科研质量(论文质量)、顶尖成果(高被引论文)、顶尖人才(高被引学者)等内容,服务社会指标包括科技服务(企业科研经费)、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论文)、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收入)等内容。[3]

(四)武大版排行榜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自2004年起,按年度连续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咨询报告、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咨询报告、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评价咨询报告等。武大版排行榜包括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等一级指标,其中办学资源包括基本条件、教师队伍、优势学科,教学水平包括生源与毕业生、研究生与留学生、教学成果,科学研究包括科研队伍与基地、科研产出、成果质量、科研项目与经费、效率与效益,学校声誉包括学术声誉、社会声誉。[4]

二、国内主要大学排行榜指标对比

除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外,其余三个排行榜均有多个单项排名。单项排名是对综合排名的有效补充,呈现了学校发展情况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各界立体地了解各高校的情况。但是,由于这些单项排名比较分散,相互之间没有一致性,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主要对综合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1.总体上看,软科版排行榜指标体系比较简单,仅9个指标,其他三个排行榜指标均比较详细。武书连版排行榜共33个三级指标,武大版排行榜有42个三级指标,艾瑞深版排行榜虽然只有12个三级指标,但从内涵上可以细化为33个指标。

2.一级指标上,各排行榜均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重要部分,其中武书连版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仅设置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还把社会声誉纳入指标体系,此外,武大版排行榜把办学条件也纳入指标体系。

3.从指标内容上来看,人才培养方面,除艾瑞深版排行榜外,其他三个排行榜指标中均含生源质量(新生录取成绩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从来源和出口两个方面直接说明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武书连版和武大版排行版还把学生规模纳入指标,分别从毕业生数和在校生数进行计算。武书连版和武大版排行榜同时把生师比、优秀博士论文纳入指标,但是武大版排行榜把生师比设置在办学资源一级指标下。此外,武书连版、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共同把教材、教学成果纳入指标,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把课程建设情况纳入指标。武书连版、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除了存在较多相同指标外,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指标,这也反映了三个排行榜的不同出发点。例如,武书连版排行榜包含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指标;艾瑞深版排行榜还包含杰出校友、教学基地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德育教育等指标;武大版排行榜加入了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与留学生占比、全国性竞赛获奖数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不同排行榜的侧重点。

表1四大排行榜指标对比

科学研究方面,武书连版、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设置指标相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科研奖励、论文发表与引用等。此外,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还将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科研基地和平台等纳入指标体系中。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还把师资队伍情况纳入指标体系,包括各类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等,其中,艾瑞深版排行榜把师资队伍的比重平均分配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武大版排行榜则把师资队伍作为办学资源的一个二级指标。软科版排行榜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指标主要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更强调学术性,这是与其他排行榜不同的地方。软科版排行榜另外设置了服务社会一级指标,这是区别于其他排行榜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大学融入社会的代入感。

另外,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虽然都有学校声誉这一指标,但内容并不一致。艾瑞深版排行榜考虑的是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武大版排行榜则除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外还考虑学校学术、道德和政治上违法乱纪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三、国内主要大学评价及排行榜指标数据来源对比分析

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四大排行榜都公布了数据来源,武书连版、艾瑞深版和软科版排行榜公开了指标权重和统计方法,其中武书连版排行榜的权重和统计方法仅见《2010中国大学评价》一文。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和权重的分析来看,三个排行榜各有其特点。

(一)武书连版排行榜

武书连版排行榜统计方法比较复杂,尤其是每个三级指标又各有其系数,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增加系数原意是平衡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从根本上来说与指标权重是同样道理,但是系数本身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指标较多的前提下,可能因为系数的增加导致数据出现偏差,艾瑞深版排行榜和武大版排行榜也有相同问题。

从数据来源上,武书连版排行榜主要采纳公开数据,如果数据没有公开,则采纳同类大学的最低数据。科研方面,武书连版排行榜国内引文数据论文及引用主要来自SCD(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源期刊,SCD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独立研发的国内引文数据库。国外引文数据库及引用则来自SCI、SSCI、A&HCI源期刊,所有论文的出版物类型均为期刊,且不包含其中的子辑、增刊、特刊,并且只取类型为 Article,Review,Letter 的论文。[1]

(二)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

艾瑞深版排行榜指标较为丰富,对数据来源的说明也非常详细。艾瑞深版排行榜对杰出校友非常重视,权重高达15.24%,如果加上校友捐赠则权重更高,这与其网站平台有很大关系。但是,杰出校友实际上反映的是高校历史发展状况,是从长期角度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由于学校定位和历史原因,用杰出校友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很恰当,甚至可能误导人才培养的方向。虽然杰出校友对高校发展非常重要,但毕竟不能反映高校现状和发展潜力,对建校时间短、前身层次比较低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非常不利。

艾瑞深版排行榜数据来源非常丰富,基本涵盖了学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各个方面,但缺乏学校服务地方的指标。在国家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适当增加学校服务地方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从科学研究上来看,艾瑞深版排行榜不仅涵盖了ESI收录期刊、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来源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信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等收录期刊,而且突出了《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等顶级期刊,论文来源比较齐全。科研获奖方面收录了世界级(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比较全面,也是各排行榜中唯一全面收录各级科研奖励的。[2]

(三)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软科版排行榜指标比较简洁,统计方法比较简单,可重复率相对较高。软科版排行榜对新生高考成绩所赋权重较高,达到30%,而毕业率权重仅15%,无法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效果。科学研究指标论文来自Scopus数据库,这是与其他三个排行榜最大的不同。软科版排行榜没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指标,其逻辑可能是师资队伍的水平已经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指标中反映出来,如果另设指标可能造成重复,这与国际排名方法更接轨,也反映了软科版排行榜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密切相关。虽然软科排行榜显著反映了高校的学术水平,但另设了服务社会指标,权重达到15%,这也是其他三个排行榜没有或者较弱的部分。[3]

(四)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

武大版排行榜没有公开指标权重。从数据来源上看,武大版排行榜指标最丰富,涵盖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等学校软硬件各个方面,能真正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理论上能够最全面地呈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状况。但是这也可能导致统计偏差增大,尤其是在部分数据无法获取的情况下。

武大版排行榜是唯一将办学条件纳入指标的,包括校舍面积、仪器设备值、图书、固定资产等硬件。武大版排行榜还侧重学科情况,将学位点数、特色专业等纳入指标。

科学研究方面,武大版排行榜论文来自SCI、SSCI、A&HCI、EI、CPCI-S、CPCI-SSH、CSTPC、CSSCI等数据库。另外,还纳入了专利授权数这一指标,这在各排行榜中具有唯一性。与艾瑞深版排行榜一样,武大版排行榜指标中包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4]

四、启示

从对四个排行榜的对比来看,除软科版排行榜外,其他三个排行榜的指标均比较详细,尤其是艾瑞深版和武大版排行榜,可以说是从比较全面的角度综合衡量了学校的实力,要提高在这些排行榜的名次,学校必须重视全方位的发展。同时,这些排行榜的指标也为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指引。

(一)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起高校的重视。从指标上来看,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涉及入口、过程和出口三个部分。入口和出口的指标分别是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生源质量反映的是一所高校的口碑,也是社会对高校认可度的体现。生源质量最直接、最显性的体现是高考录取分数,由于不同地区考生分数差别较大,各排行榜设计了一些计算方法来消除这些差异。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反映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反映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生命线,人才是高校的产品,如果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为社会所用,或者说高校的产品不合格,那么高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从过程上来看,涉及人才培养的指标主要是与教学过程相关的内容,如可以量化比较的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材出版、学生学术竞赛获奖、各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基地中心建设等,这些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要么反映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内涵、设施,要么反映人才培养的结果,都应引起重视。另外,也应该重视校友的作用,因为校友是学校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成果,是社会对学校发展成就的直接认识,所以要把凝聚校友、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方面,各排行榜均把高校学术表现作为重要指标,这也是高校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不仅要注重论文发表的数量,还要更加注重论文发表的质量,尤其是注意提高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这样才能提高论文的被引率,而被引率也是近年来各排行榜日益重视的一项指标。除了要重视论文外,还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横向经费的增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对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其作用已经在排行榜中体现出来。横向经费是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应用型大学更应重视提高横向经费的金额及在科研经费中的占比,把科技服务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来抓。

(三)特色建设

各个排行榜除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大共有指标外,还另设了其他指标,体现了各排行榜的侧重点,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软科版排行榜的服务地方、艾瑞深版排行榜的校友状况、武大版排行榜的办学条件等。这些指标对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即特色发展。不言而喻,特色发展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大职能建设的延伸,特色发展不是抛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大职能,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两大职能。只有通过特色发展来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才能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提升高校名誉度、知名度,从而被社会认可。

从指标体系上来看,虽然没有一个排行榜能够覆盖全部指标,但基本反映了高校的职能,对高校办学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学校应该重视影响学校发展的每一个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实际上反映的都是学校履行高等教育任务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只有不断提升内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决杜绝重视科研忽略教学、重视眼前忽略长远的现象,才能在各类排行榜上稳步前进,才能真正提升自身实力,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10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5-13.

[2]赵德国,蔡言厚,党亚茹.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R/OL].http://www.cuaa.net/cur/2017/cuaa2017dxphb.pdf.

[3]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7——排名方法[EB/OL].http://www.zuihaodaxue.cn/zuihaodaxuepaiming-methodology-2017.html.

[4]2017年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科院校)[EB/OL].http://www.nseac.com/html/216/678880.html.

猜你喜欢

艾瑞中国大学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好看又好玩的书
纺织科学研究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接近1万亿大关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被禁止的土豆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