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有性格的学校

2018-07-03何珺

学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塑造

何珺

摘 要:我们尝试以学校特色为基础,以学校文化为摇篮,以个性化校园为目标,围绕培养军人气质的德育实施,构建方圆相宜的课堂教学,深化国防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融通流畅的管理方式四个方面,来探寻塑造学校性格方法。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以原有的“国防教育”和“开放式教育”课题研究为基础,以“刚柔相济、方圆相宜”作为练小的“性格标志”,体现出军人性格中和谐的两面性。

关键词:塑造;学校性格;国防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7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108

“学校性格”就是学校所有成员共有的个性、集体的个性。即在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相同或相近的态度和言行,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相似的行为方式。它相近于学校文化,但比文化更为具体和外显,更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特色和特征。

一、管理行为的性格:学校融通型管理

(一)融通型管理,实施全面多元融合

1.打造幸福校园。校园是师生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大家朝夕相处在一起学习与生活。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更需要让教师感到一种教育的幸福感。在课题的进行中,我们特别去关注师生的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师生的幸福感指数能更鲜活地反映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几年来,我们对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办公环境进行了精心构建,真正感受百年老校丰厚的人文底蕴,既富有时代的朝气,又不失儒雅的风范。我们更力求精致的人文环境,使第二课堂形成风景线,使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每学期,学校工会都会发放办公室活动经费,开展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举办教工运动会等丰富教职工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尚湖镇全名运动会中,我校获团体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们学校的风采,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

2.塑造幸福教师。“幸福教师”的理解有多方面。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我们着力在活动中塑造“幸福教师”。具体来说,主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开展了读经典的活动,感受幸福教师的深刻内涵;开展了教师阳光体育活动,在运动中体验教育的幸福。在每年的教师节,学校都会举行“立德树人,教育圆梦”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大会,“幸福教师”的代表作了事迹演讲,把幸福捕捉放大,点缀我们的教育生活。此外,我们还举行了“最美笑容”活动。课题组人员带着照相机,行走在校园里,抓拍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纯真无邪、最亲密无间的那一刻,制作成版,使师生都能驻足欣赏那一幕幕最美的瞬间,感受教育中的幸福时刻。

(二)个性化发展,培养教师教学特色

1.倡导了“转化式学习”的概念。即做到:把看到的想出来,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说出来,把说到的写出来,形成文章。其中,我们借助微型课题研究,对自己教学特色进行探索和总结,每学期都会有很多教师申报市级的微型课题立项,内容丰富,切合当下教育亮点、热点。

2.推进了“三课”的教研形式。我们要求教师上好家常课,带着研究的意味进入常态课堂,要对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让每堂课都有研究的成分;着力减学生的“第三种负担”:即课业、心理之外的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磨好实践课,精讲多练、少教多学,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的现代学习品质,展示自己阶段实践和思考的最好成果。此外,还要听好随堂课。我们在行政预约课和教師邀请课的基础上开展随堂跟踪型听课,拓展听课的综合性功能,把关注点从课堂、教师向“七认真”和学情转变。

3.坚持了“三表达”的专业发展目标。“三表达”即以文本表达、言语表达、网络表达为载体的科研方式。我们认为“表达”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着力培养教师的表达意识和能力。教师的表达方式是丰富的,如可以通过文本来表达。这就需要倡导教师做到两周一随笔、学期一论文,坚持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还可以通过言语来表达,对此可以开展教师大讲台、论坛沙龙、教师辩论会、教育论坛等活动;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对此需加强教师博客建设,构建多向互动的校本交流平台。

二、德育实施的性格:培养具有军人气质的学生

(一)建设知情意行的性格修炼方式

气质是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它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我们从“知、情、意、形”四个方面勾画了“军人气质”。具体来说,需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掌握国防知识,增强学生对国防知识的了解,形成较好的知识素养,从小树立国防观念。二是培养国防情感,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让学生对军营特别向往,对军人特别崇拜。三是锤炼军人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雷厉风行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四是形成军人行为,养成强烈的规则意识,形成严谨规范的行为方式,成就一生的好习惯。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军人气质的目的,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全员原则。一是向教师拓展。即确立德育的全员性,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把军营文化建设体现在师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中。二是向家庭拓展。即把家长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积极向家长宣传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向社会拓展。我们与南京政治学院、市人武部、司法局、无锡部队等单位结成共建单位,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组织了多次的国防教育展示活动和现场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合力。

2.全程原则。我们把具有军人气质的学生文化建设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军训,并制定了“学生一日规范标准”,确立了在家表现、上学放学、晨间打扫、课堂学习、课间活动、食堂就餐、集会活动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

(二)建设军营文化的性格榜样目标

1.军人进校园。学校为每班聘请一位教官担任校外辅导员。教官每学期来校一次,每次四天,全面融入学校管理。多年的实践,我们的“军人进校园”活动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校门口站岗—市场用早餐—指导值日(效率意识)—随堂听课—阳光体育活动—食堂就餐(排队、吃完)—整队放学。

2.学生进军营。学校每年春季组织学生到军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参观、访问、实践体验等,让学生体验军营文化,了解部队生活,并开展拥军慰问活动。

3.教师进军营。每年定期组织班主任、教师进军营,与军人座谈,感受军营文化气息。我们每年推荐四位青年教师到部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训。此目的一是让我们的教师亲身感受军营文化,并把这种感受向学生传播;二是掌握必要的军训技能,为学校培养自己的教官。

三、课堂教学的性格:小学方圆课堂的研究

(一)课题宣讲——明确课题内涵

我们组织课题宣讲,帮助教师理解课题中的关键词和课题的内涵。如“方圆课堂确立”的主题宣讲,从“什么是方圆,古代哲学中关于方圆的阐述”以及学校十多年来从“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到“开放式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的一脉相承这两个个方面回答了教师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让教师对课题有了最初的理解。

(二)课题分解——形成科研网络

即化整为零,把研究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期,每一天的工作中。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把研究内容分为“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四大领域。分解子课题,落实研究重点,使每个领域都有研究方向。从每个学期来看,我们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课题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把学校主课题与个人研究专题结合起来,制订学期《个人教科研计划》,以此指导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沙龙活动——碰撞教育思想

按照已经形成的一贯的科研传统,我们组织课题沙龙和课题论坛,在交流争辩中让一些尚未明了的东西渐渐明晰,并不断生发新的思想,让课题内容不断充实。课题进行的四年多时间内,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以下和课题紧密相关的科研沙龙进行研讨。

(四)课堂教学——实践方圆理论

“三式磨课”是我校一大首创,一大品牌。所谓“三式”,即“主题式、平行式、渐进式”。各个磨课小组继续要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互动为形式,不断提炼教学思想,锤炼教学技艺。学期初,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的时候,就要确定好本学科本组内的磨课小组、磨课方式、磨课内容和磨课时间,制定成磨课安排表并深入开展。以构建“方圆课堂” 为总目标,以“课题计划”为引领,以“三式磨课”为依托,以“自主和推荐”为形式,开展磨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校本课程的性格: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1.建立国防教育中心。我们学校的国防教育中心分为四个展厅:“金色辉煌”“红色经典”“绿色旋律”“蓝色憧憬”。这四个展厅,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反映学校特色的发展历程,宣传国防教育知识,展示国防特色的建设成果,体现国防教育的未来发展。

2.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在操场的南面,我校兴建了国防园。这里矗立着一座高8.8米的长征火箭模型,醒目、雄伟,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标志。我们还在体育馆成立了国防教育展厅,展示坦克、大炮等仿真军事武器,让学生从小接受兵器知识。此外,还有梅花桩、钻网、障碍墙、独木桥、木板软桥、荡秋千、舰模池、联合训练器等军体训练设施,训练学生掌握军体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二)校本教材教法的研究

我们将“国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在教材建设上,按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探究等教材编写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三四年级每周有一节校本课(国防教育课);在教材教法上,通过校本课程重建,结合方圆课堂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編制“一日规范标准化”教材。我们编制了一本“一日规范标准化”的教材,用“三字经”的形式规范学生的上下学、晨间课间活动、食堂就餐、课堂纪律、物品摆放、集会秩序等活动,并配以解说词来阐述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标准行为。我们还充分利用教材在班队课时间集中练习,并将这本教材展开图放大贴于每个教室内,让学生对照标准执行。两周一个主题,班主任、辅导员轮流指导,每周结束时要进行评价,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学校也周周检查反馈。组织任课教师平时督促练习,引导广大家长全力协助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焕发出由内而外的“方”和“圆”。

2.编制校本教材。我们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探究等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在原《国防教育读本》的基础上又编写了各年级分册;课程设置上,在一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为“国防教育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国防知识。将“国防教育”校本教材真正纳入课堂,校本教材涵盖的内容量足,有我们常熟本土的红色革命基地沙家浜的事迹介绍,有常熟烈士陵园任天石烈士的英勇事迹,有抗日小英雄“张嘎”片断欣赏……每一课内容都值得我们学生学习与回味。

(三)国防特色实践活动的研究

学校开展图书、报刊、网络、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特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设立国防教育周活动。《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实施,为我校的国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校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创设了与“全民国防教育日”相衔接的学校“国防教育周”(时间定在每年9月的第3周),并精心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至今已连续办了5届。在年级中评出“一日常规优胜班”,树立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学生的国防意识显然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

2.建立一个国防教育网页教材体系。我们在学校首页上开辟了一个专栏,名曰“国防园”,后又进行了改版,主要向学生宣传国防知识,共设立10多个栏目,是我校学生学习了解国防知识的理想场所。通过该网页向学生宣传国防知识,宣讲革命故事,浏览军事图片,了解军事知识,掌握国际动态等,并结合常熟地方特色(如沙家浜、革命烈士纪念馆、市国防园等)作为教育内容,深受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1] 姚洪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 袁昊.特色办学培育学校性格[J].当代教育科学,2009(20).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在歌剧表演艺术中的探讨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项链》教学内容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