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山:脱贫攻坚 成效显著

2018-06-30

新西部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西部,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区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街道办、1个国营农场,共有361个村委会,总人口38.2万,其中农业人口31.4万。全区地貌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32.2%;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1.3%;中部为河谷川地,占总面积的16.5%。横山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国家“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古邊塞重镇和革命老区。

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和谐”工作总目标,大力实施一黑(煤化产业)、一白(羊产业))、一绿(生态文明)、一城(城镇建设)“四个一”工程建设,成功引进了陕能、榆能“两大电厂”等一批煤电、煤化优势项目,全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为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46亿元,增长11.3%,增速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增长101%,增速全省(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4.96亿元,增长79%,增速全省(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74亿元,增长13.9%,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4.12亿元,增长30.4%,增速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8亿元,增长12.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187元和11501元,增长8%和9.3%。在全省29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中,从一季度第19位,上升到三季度第17位。

横山区是陕北革命老区县,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06户、49514人。2014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户4220户、13178人;2015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村36个,贫困户6368户、19986人;2016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村32个,贫困户2689户、7978人;2017年经过精准识别,全区有贫困村42个,在册贫困人口3495户、9249人,贫困发生率3.06%。

一年来,横山以狠抓中省市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围绕年度减贫任务,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强化脱贫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按照省市2017年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要求,年底实现了4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247户贫困户、6662贫困人口脱贫;在册贫困人口减少到1271户、283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5%下降到0.84%。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级责任。

健全分级负责机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指挥部下设“八办两组”和18个战区,每个战区又划分若干片区。相继出台了280多个政策性和推进性文件,涵盖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区级领导联镇包村、职能部门包镇驻村、各级干部联村包户的包联责任制。全区共有119支工作队,其中省市派出工作队30支,工作队员85名,“第一书记”29名;区级派出工作队89支,工作队队员212名,“第一书记”89名,包村联户领导干部973名;镇村两级派出包村联户干部1896人,实现了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二、围绕目标任务,精准落实政策。

按照“八个一批”的帮扶措施,横山区分别出台了相关方案,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对症下药。近三年来,产业扶持资金累计投入1.5亿元,组建乡镇农畜产品经营(屠宰)企业19家,村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0个,扶持种养殖户12723户,互助资金协会139个,发放借款803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0068户、28203人,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647元;新建光伏扶贫电站22个,总规模4400千瓦,并网发电后,年可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460余万元,受益贫困村22个、贫困户660户。就业扶贫方面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360个,安置就业1360人,其中安置贫困人口就业1360人,年人均收入9183元;举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2211人次,其中2017年培训贫困人口40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8.3万人次,其中2017年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317人次,年人均收入8000元。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移民搬迁2124户、7567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904户、2807人,其他搬迁1220户4760人;危房改造2046户,其中惠及贫困户1521户,新建贫困户卫生厕所1004个。教育扶贫方面累计投入资金82596万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443477平米;共招聘、充实不同岗位教师651名;累计免除保教费、学杂费32032万元,发放生活补贴、各类扶贫助学资金6945万元,其中惠及贫困家庭学生49750人次,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6302.95万元,其中惠及贫困户子女9995人次。目前,横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区无因贫失学、辍学少儿。健康扶贫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大力新建、改扩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阵地,并配齐了基本医疗设施设备。目前,全区110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共招聘医疗卫生人员195名,保证每村有1名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累计报销合规费用50048.26万元,兑付各类救助、补助7097.5万元,其中惠及贫困人口27940人次;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99.5%,大病保险覆盖率达99.5%,其中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大病保险覆盖率达100%。生态脱贫方面,优先向贫困户倾斜。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优先安排在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7.6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栽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1.9万亩,千村万户工程植树297万株。目前,全区林草覆盖度达64%,较2014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建成赵石畔镇杜羊圈村、横山街道办曹阳湾村等美丽宜居乡村114个。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涉及贫困户331户1068人,兑付生态效益补偿2428万元,涉及贫困户1671户4583人,聘用生态护林员267名,全年兑付工资146万元。兜底保障方面,全力纾解民生之困。按照“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渐退帮扶、临时救助”原则,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措施。全区确定兜底保障对象1011户、1343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0.39%,其中低保兜底对象497户、735人,五保兜底对象514户、608人,全年共计发放兜底资金867.3万元。全年保障农村低保1623户、3890人,发放保障资金1392.7万元,其中低保兜底对象497户、735人,一般低保对象1126户、3155人。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特困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施保。全年实施分类施保2287人,保障资金322.6万元。对2016年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给予渐退帮扶政策,落实“渐退帮扶”政策48户、144人,发放救助资金44.7万元。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建立完善“分级审批”和“先行救助”机制,委托各乡镇对本辖区困难群众进行临时救助审批和先行救助,先后分两次下拨各乡镇临时救助资金680万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助,全年实施两项补贴7719人,共发放两项补贴资金675.98万元。

三、统筹整合资源,形成攻坚合力。

坚持抓党建聚力量,采取“党建+”、“党支部+”等方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党委政府主导,乡镇部门协同,村级四支队伍和结对帮扶干部一线奋战。各镇村、行业部门、“八办两组”发挥优势,创新工作,用“绣花功夫”确保扶贫政策落地。二是党委政府引导,工商联、商会搭台,区内企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八个一批扶贫行动,累计包扶慰问、捐款人民币8000多万元;政府注入担保基金500万元,累计为贫困户贷款3618万元;“互联网+社会扶贫”成功注册建档立卡户13307户,爱心人士5904人,爱心捐赠累计达460次,对接成功率51.3%。三是中省市包联单位、企业大力援扶,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8500多万元,其中华能集团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本省及外省市商会、企业扶贫认购横山羊肉、大米、小杂粮总金额达1000万元,省市对口技术扶贫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四是全区150个行政村办起扶贫爱心超市,其中110个脱贫退出村村村办起了爱心超市,通过精神扶贫,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与扶智、扶心、扶行相结合,有效激发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五是加大扶贫资金兑付力度。财政部门坚持抓整合保证投入、抓兑付保证时效、抓制度保证规范、抓监管保证效果“四抓四保证”,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3.8亿元(区本级配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46万元),资金及时兑付率达97%,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资金保障。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真贫真脱。

建立督查联动机制,制定管理考核办法、考评激励办法、责任追究办法,采取专项督查、调研视察、巡察检查、督查通报、限期督办等方法,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真情实干帮脱贫。注重督查检查、考评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及时调整充实了区扶贫办班子,全区72名扶贫一线干部受到省市区表彰(市级表彰5人,县级表彰67人),其中提拔使用优秀“第一书记”3人,累计召回不合格“第一书记”11人,督查通报、追责问责干部22人,其中党政纪处分2人。

猜你喜欢

全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隐形贫困人口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