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2018-06-30鲁能

新西部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陕西园区

鲁能

推进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既是陕西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的基本方向可概括为“内部提升,外部拓展,协同推进”。具体路径为:积极打造特色工业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园区合作计划,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加强招商选资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工业园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聚集地、管理示范区和开放先导区,也是当仁不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力量。2013年,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就近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1]备受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建设蓝图已经绘就,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据统计,广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域面积为4907.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0.71亿人,GDP总量为40.24万亿美元,具有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2]如果“一带一路”可以建成,将实现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促进整个世界繁荣发展,成为“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化水平、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3]推动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工业园区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工业园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与东、中部工业园区相比,西部工业园区在发展质量、持续竞争力方面还有不小的发展差距。2014年中国工业园区百强榜中,西部园区仅有4家处于均值以上的工业园区,占均值以上园区的比例仅为10.8%,远低于东部的59.5%,中部的29.7%。[4]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大战略,推动西部工业园区飞跃发展,是西部工业园区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本文拟从西部工业大省——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具体路径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破解。

陕西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底,陕西省共有各类认定的工业园区211家(含高新区、经开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12家,省级工业园区16家,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190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880.2亿元,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64%。从发展现状来看,陕西省工业园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空间布局来看,一半以上的工業园区分布在关中地区

关中共分布工业园区117家,占全省工业园区总数的55.5%;陕北共分布工业园区41家,占全省工业园区总数的19.4%;陕南共分布工业园区53家,占全省工业园区总数的25.1%。(见表1、图1)

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在关中地区分布9家,占全省国家级工业园区的75%;在陕北分布2家,占16.7%;在陕南分布1家,占8.3%。(见图1-2)

省级工业园区在关中地区分布12家,占全省省级工业园区的75%;在陕北、陕南地区各分布2家,各占全省省级工业园区的12.5%。(见图1-3)

县域重点工业集中区在关中地区分布102家,占全省工业集中区的53.7%;在陕北地区分布38家,占全省工业集中区的20%;在陕南地区分布50家,占全省工业集中区的26.3%。(见图1-4)

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陕西工业在全省的布局基本吻合。关中地区的工业园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陕北地区的工业园区主要发展能源化工及其相关产业;陕南地区的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食品制造、建材等产业。

2、从经济规模来看,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普遍偏小

2014年,2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7.8%,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23.7%;工业增加值1406.5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工业投资1190.4亿元,同比增长21.4%,占总投资的40.3%。19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107.2亿元,同比增长18.4%,约占全省工业总量的40.3%;入驻法人企业7517个,比上年底增加723个;从业人数96.49万人,比上年增加6.32万人;实缴税金325.9亿元,同比增长14.26%。

全省工业园区的平均工业经济规模为61亿元,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平均规模为170亿元,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平均规模为43亿元,经济总量偏小(见图2)。2013年,安徽省合肥经开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31亿元,是陕西省最高水平宝鸡高新区470亿元的2倍;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成都经开区工业增加值为837亿元,是西安经开区297亿元的2.8倍。

3、从管理体制来看,行政型园区管理体制占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行政型管理体制、公司型管理体制和混合型管理体制。在陕西工业园区中表现为行政型和混合型体制,其中行政型管理体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来说,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为代表的发展水平较高的工业园区主要采用混合型管理体制;其他工业园区都采用行政型管理体制。

混合型管理体制主要采用管委会与专业开发公司并行的管理体制。其优点在于既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同时也有利于利用实力雄厚的企业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弥补管委会运行中的不足,充分发挥企业的职能,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行政型管理体制又可细分为两类:集中管理制和纵向协调型。陕西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都设有管委会,属于集中型管理制。其优点在于摆脱了市县级管理部门的牵制和约束,能够及时果断地处理区内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克服部门双重管理,相互扯皮的现象。县域工业集中区普遍采用纵向协调型管理制。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市县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园区与区域经济并轨发展,但也不利于大胆创新和实践,同时实践运行中的效率也不高。

目前,陕西每一个级别的工业园区都具有与级别相对等的行政管理权限,配备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并成立了除税务等少数部门外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主导园区管理的色彩浓厚。

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方向

工业园区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系统,它的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一带一路”战略既给陕西工业园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需要内部提升,外部拓展,协同推进。

1、内部提升

陕西工业园区的内部提升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一带一路”进行科学定位;二是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1)科学定位

要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着眼于“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定位,推动“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园区向专业化、主题化工业园区转变,着力打造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等为特点的主题工业园区和集生产性、开放性、宜居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于一体的宜产宜居工业园区。

(2)转型升级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是指工业园区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和转折,是一种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转型发展。[5]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涉及的领域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产业和服务两个方面。

从产业来看,就是要推动特色产业向特色优势产业转变,“积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工业价值链”。[6]陕西工业园区要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特色,挖掘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延长产业链,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一是推进特色产业的高端化,即高附加值化;二是推进特色产业的品牌化,打造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家,提升品牌竞争力;三是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即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要求,使各相关产业和企业在特定区域“扎堆”,强化分工协作;四是推进特色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即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转型升级产业。

从工业园区的服务来看,就是要推动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在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逐渐转移到软环境的塑造上来,包括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划、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等。

2、外部拓展

西部工业园区的外部拓展也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推动产品和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积极嵌入“一带一路”产业链、价值链;二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园区进行产业合作,拓宽发展空间。

(1)大规模走出去

推动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是工业园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陕西工业园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哪些企业和产品能够“走出去”、“走出去”的方向是什么?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明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方“需求”;二是明确各工业园区能够“供给”什么;三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将这些“供给”和“需求”匹配起来。

从需求来看,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产业经济直接相关的有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的重点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互联互通。贸易畅通的重点有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和推动新兴产业合作,前者涉及“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以及“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后者指沿线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

从供给来看,陕西工业园区在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其总量规模、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和产业链完善度处于领先水平。此外,陕西工业园区在农副产品加工和清真食品加工制造上独具特色,纺织业基础雄厚,并且棉纺织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这两个行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竞争优势和合作潜力。因此陕西工业园区“走出去”的重点应放在能源化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四类产业的产品和企业上。

(2)强化产业合作

创新和合作是工业园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积极推动陕西工业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园区进行产业合作,拓宽发展空间。一是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打造“飞地”升级版。通过独立出资或与合作园区共同出资,以资本为纽带成立园区开发公司,对合作园区进行开发建设,拓展陕西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二是搭建产业合作对接平台。设立以“搭台”为主要功能的创业服务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三是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随着区域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产品内分工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7]地理因素和要素禀赋在新的分工和产业转移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8]陕西工业园区及企业要充分发挥工业优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地理因素,積极、主动参与产品内的全球分工,融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陕西工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为陕西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陕西工业园区应在“内部提升,外部拓展,协同推进”的大方向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

1、建设特色工业园区

“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区域内成员要避免陷入‘要政策、争项目的传统思维模式,避免无序竞争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9]因此,要支持各工业园区发展基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定位互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新格局。陕西工业园区应利用好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优势和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打造四类特色工业园区。一是建设两个世界一流水平的工业园区,即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色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是建设八个国内一流的特色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区域带动能力,分别代表了陕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如钛、航空、航天、汽车等。三是建设一批西部特色的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在陕西和西部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发展潜力这一标准,如渭南高新区、汉中经开区等。四是建设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在陕西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这一标准,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西安现代纺织工业园区、凤翔能源化工产业园、兴平装备工业园、彬长旬化工基地、华县工业园、韩城循环经济工业园、铜川董家河工业园等。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工业园区应积极实施与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作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另一方面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体系。三是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3、实施园区合作计划

“园区合作是指园区内、园区间通过产业转移、项目对接、管理输出、品牌输出等各种方式,促进园区自身资源优化配置、园区间优势互补以及合作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10]园区合作是工业园区保持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陕西工业园区应主动开展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凝聚发展的合力。一是促进陕西工业园区与国际园区合作。一方面,加强工业园区的国际化水平。鼓励工业园区内企业积极调查和甄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迫市场需求,生产满足相应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定向生产、定向出口,提高工业园区的外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境外工业园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与境外工业园区合作,引导境内企业走出去,入驻境外工业园区,就地生产和组装,就地销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促进陕西工业园区与东部工业园区合作。通过工业园区合作平台,将陕西的资源优势、要素成本优势、市场优势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园区的产业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理念优势、外向型经济优势等结合起来,引进国内外大量先进企业入园投资,承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工业园区的国际竞争力。

4、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陕西工业园区应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建设产业创新中心。面向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基础制造工业、基础新材料等战略竞争领域,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新建一批产业创新中心,为企业进行竞争性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成果辐射、转移和扩散。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发挥工业园区现有创新型骨干企业的创新资源整合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鼓励工业园区企业研究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创新联盟。三是发展产业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创新中介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咨询评估等服务。

5、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陕西工业园区应通过完善质量发展基础和环境,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推动产业质量水平全面提升。一是提升制造产品质量。完善质量发展基础和环境,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推进工业园区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如提升有色金属等关键材料的内在质量、表面质量和性能稳定性;提高汽车、专用设备及其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加工精度、使用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二是推动品牌建设和发展。加强陕西工业园区品牌发展规划,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和消费需求差异,制定实施多元化、系列化品牌战略,加强产品品牌、产业集群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电视、网络、移动传媒、宣传牌等多种宣传手段,对外展示陕西工业园区的特色产业和优秀企业,提高大众对其的认知度,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6、积极打造智慧园区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融合,提升工业园区政府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的效率,提升园区运行的智能、顺畅程度,提升园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水平。积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體系、智慧园区应用体系、智慧园区安全体系、智慧园区管理体系等五大智慧园区建设体系。

7、加强招商选资力度

陕西工业园区应加强招商选资力度,切实促使一批优秀项目落地。一是突出产业链项目招商。依托现有的产业体系,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和横向相关项目进行招商,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招商作为招商选资工作的突破重点,提高对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吸收,从而打造与壮大产业集群。二是强化签约项目的落地。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和评估机制,跟踪项目建设现状,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的项目进行调整和淘汰。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建设标准优化配套服务,加快项目规划、土地、环评等手续的办理进度,提高管委会内部审批手续,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8、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陕西工业园区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提升服务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提升人才保障能力。通过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各类激励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措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二是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加强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融资;完善担保体系建设,改善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三是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和一流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强化社会管理能力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中介组织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汪洋.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商资发〔2014〕335号,2014-9-4.

[2]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3):64-73.

[3]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2-38.

[4]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4中国工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85.

[5]唐承丽.湖南省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提质的顶层设计[J].经济地理,2013,(1):112-118.

[6]白永秀,王颂吉.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1-49.

[7]刘友金,胡黎明.产品内分工、价值链重组与产业转移——兼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大国战略[J].中国软科学,2011,(3):149-159.

[8]徐康宁,王剑.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J].中国社会科学,2006,(6):65-77.

[9]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39.

[10]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4中国工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91.

作者简介

鲁 能 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经济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陕西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油罐内外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背诵
风去哪儿了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