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人化”设计,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

2018-06-30王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拟人化指代学习者

王珏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根源上弄清为什么“知识难以理解”。知识是科学描述事物内在规律的需要,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术语”及特定的“逻辑关系”“推理方法”等构成。正是由于知识必须要具备通用性、无歧义性、可扩展性,因而知识也必然是抽象的、去情境化的,而这也正是知识难以理解的根源。因此,教学的本质就是将抽象的知识重新还原其情境。情境越具体,越丰富,离学生越近,其所蕴含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故事化设计,正是利用“故事”这种最符合人类认知特点和心灵结构的方法,为知识赋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设计方法。

在這方面,《一条染色体的自述》微课无疑是一个典范。该微课最大的突破和创新,就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故事设计手法,将染色体比拟为一个等待分家的女生,借此对染色体的分裂过程进行了生活化的描述。拟人化的故事设计,再加上手绘视频的呈现效果,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多方面的提升作用。

首先,该微课会使学生感到新奇,进而吸引学生自觉投入更大的心理努力,因此一定会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过程都被融入到“女孩分家”这样一个故事场景中,并被赋予了许多生活化的描述,如用“房子”指代细胞体、用“好姐妹”指代“姐妹染色单体”、用“房子解体”指代细胞膜的消失等。

从心理学“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采用了引入“相关认知负荷”的方法,化陌生为熟悉,促使学习者在熟悉的事物与陌生的概念之间建立起类比。这种类比使得抽象的知识有一个可比照的事物,一方面为抽象知识赋予一定的意义感,学习者会乐于接受,也知道大体上该如何理解,不会因感到陌生而排斥。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回忆知识时,也就有了更为可靠的提取线索,能通过熟悉的比照物,将不熟悉的概念和过程提取出来。

以上对于“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的分析,就是故事化设计为什么能突破难点的原理所在。

最后,编出一个好故事固然极为关键,但在微课中如何充分进行“视觉化表达”,也是影响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人类对于视觉场景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将抽象概念用直观的视觉手段呈现出来,就促进了大脑对语义信息(概念)和表象信息(直觉感受)进行“双重编码”的过程,大脑就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

在知识的视觉化表达方面,本微课只是采用了在PPT中书写的方法,就将一个一个的概念和整体发展的动态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可谓“大道至简”。微课的形式虽然简单,但亦很直观,而且画面流畅,过程完整,动感十足,这些效果是用高清图片的方式难以实现的。

通过这个微课,我们可以再次验证这样一个公式:一个好微课=好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故事化设计)+好的媒体表达。

猜你喜欢

拟人化指代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一词拟人化
A Great Artist in My Family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调皮的小雨点
浅析拟人化无人驾驶交互界面对信任度的影响
爱国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