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课程发展同行,任重道远

2018-06-3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标目标教材

2018年,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号角吹响,信息技术学科的变革已经开始,信息技术教师面临新的发展与机遇,与此同时,问题与困惑也随之而来。

我反复思考“上教课程,中教课标,下教教材”的含义,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应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动态、多元的特性?“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怎样上好这节课?”我想,每一节课前,教师都需要反复思考和回答这两个简单又直白的问题。

“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一问题涉及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到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科学地制订和执行教學目标,是教师具有教学素养及教学功底的重要标志。

“怎样上好这节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智慧的体现。课程规定我们去哪里,课标告诉我们如何去,教材引导我们去追随。教师只有在理解课程、课标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才可能对教材形成辩证的认识,才有可能摆脱“教教材”的局限。在“用教材教”的思路指引下,才可能根据内容特点、学生特征、教师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内容体系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展开。教师需要明确这一变化,从深入理解课标开始渐及新教材,认真思考“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怎样上好这节课”这两个基本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新课程教学建立足够的自信。

让我们在教学中做会思考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改革中做有成就感的信息技术教师!

(本期对话特约嘉宾: 张宏)

猜你喜欢

课标目标教材
教材精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